快點來登入喔~!!
《驍雄》第七十四章 隱秘
相傳古時有三把寶劍,名曰「天子三劍」,其一曰「含光」,傳說中含光劍視不可見,運之不知其所觸,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這把劍無影無形,就算將東西砍為兩截,使劍的人也沒有任何感覺,從表面看,被斬斷的東西也看不到任何傷痕。

其二曰「承影」,承影劍只有在晝夜交匯之際,朝北觀望,才會隱隱約約看到其形體,一劍斬出,斬中東西,略微有些滯澀,有一點聲響。

其三曰「宵練」,宵練劍在白天能看到它的形體,但無光芒;在夜晚能看到其光芒,但看不見其樣子,一劍削過,只會留下一線細細的痕跡,不久就會消失不見。

這個故事,李風雲聽莫輕言說過,但沒說得這麼傳奇,李風雲笑道:「我知道,這三把劍早就失傳了,燕無雙燕大俠後來就把他的寶劍命名為『含光』,是因為他的絕門武功就叫做『含光神劍』,含光劍其實有七把,對不對?」

路驚鴻點點頭,微笑道:「不錯,我師兄的寶劍的確叫『含光』,總共有七把,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又稱七色神劍,不過,『含光』這名字卻不是燕師兄取的,也不是因為他的劍法叫『含光神劍』。」

「怎麼說?」李風雲來了興趣。

路驚鴻嘆道:「天子三劍究竟是否存在很難說,也許只是古人的一種比喻。不過,我師父四十年前曾得到一塊天外隕金,找到鑄劍大師歐治子的後人大師歐靖,用秘法打造了三件武器,就以這天子三劍來命名,分別是『含光劍』、『承影劍』和『宵練刀』。

後來,師父將含光七劍贈予了大師兄,大師兄的劍法也因此劍更名為『含光神劍』。

而承影劍,師父則送給了我,其實也有兩把,一把稱『分蛟劍』,一把稱『落雁劍』,取其『蛟分承影,雁落忘歸』之意,我所習的絕學因此也叫『承影十八劍』。

只有宵練刀,師父一直沒有找到得意弟子,一直帶在身邊,那把宵練刀,就是你手中的這一把,沒想到會落到了你的手中。」

李風雲遲疑了許久,道:「路莊主,會不會是你弄錯了?我……」

「我怎會弄錯?」路驚鴻笑道,「師父的宵練刀,我不知有多熟悉,當初我見到你那把柴刀,就覺得十分眼熟,懷疑你與我師父有關係,所以我才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來白雲山莊。真沒想到,師父竟然使出如此手段,刀內藏刀。

如此說來,這把刀既然傳給了你,你就是師父收的第三個徒弟,也是我的師弟,當日你在知花筵所說的話,也不算是吹牛。」

李風雲有些發懵,短短半年多時間,他從清平鎮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小子,變成了一位闖蕩江湖的李少俠,如今更是變成了叱吒風雲的燕無雙、路驚鴻的師弟,天下第一高手李蒼穹的徒弟,這變化未免太快了些,教人難以相信。

只是,他那個窮困潦倒,終日喝得醉熏熏的老爹,真的是李蒼穹嗎?想了想,李風雲決定慎重一些,道:「路莊主……」

「唉?你怎麼還叫我路莊主?你該叫我師兄才是!」路驚鴻責怪道。

「路,路師兄,」李風雲硬著頭皮叫道,「只是我除了醉道人交給我的那套殘缺的青龍斬,什麼武功都不會,內力更是半點也無,而且,經脈阻塞……」

「經脈的問題,你不必擔心,」路驚鴻傲然道,「你既然是我路驚鴻的師弟,我去求虞不全,我路驚鴻輕易不求人,這點面子,他總是要給的。」

李風雲聽了此話,心中大喜,暗道:「管他是不是真的是他師弟,先認了再說,反正也是你逼我認的,又沒壞處。有你,有燕大俠給我做靠山,老子還怕誰,江湖上還不任我橫著走?」

路驚鴻又道:「你既然是我師弟,有些話師兄就不得不說。」

「但說無妨!」李風雲心中喜滋滋的,急道。

路驚鴻道:「你是我們這一門的傳人,那麼在江湖上行走,就一定要顧及師門的名譽與體面,那輕佻毛糙的習性一定要改掉,凡事三思而後行,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不損師父的威望。更不能使那撒石灰,放迷香,打悶拳的手段,平白讓人小瞧了。」

李風雲暗道:「他是在責怪我打了他徒弟,不使這手段,被揍得像豬頭的就該是我了,看來,當名家的徒弟,也不是事事都好。」

路驚鴻見李風雲不以為意,也知叫他立刻就改也未必奏效,又道:「你也不必擔心你的武功,你是我師弟,我自然會教你,日後遇上你大師兄,他也不會坐視不理。

話又說回來,你既然是我師弟,我自有權管教你,不會對你像之前那般客氣,你若做錯了事,我一樣會打、會罰,你明白嗎?」

「哦,明白了!」李風雲有些不情願。

路驚鴻微微一笑,又問了李老爹平日生活的一些細節,李風雲一一答了。

路驚鴻嘆了口氣,道:「根據你所說的李老爹的模樣,就是我師父無疑了,也不知師父是真的駕鶴西遊了還是金蟬脫殼之計,我總要去一趟清平鎮,師弟,你去也不去。」

帶著一位絕世高手回鄉,這麼風光的事豈肯錯過,李風雲兩眼放光,急聲道:「我去,我當然去。」心中卻盤算著怎麼對付清平鎮上那些平日對他不太好的人的手段。

忽然想起一事,李風雲問道:「二師兄,你與燕大師兄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你也知道了?」路驚鴻瞅了李風雲一眼,「也難怪,這件事傳遍了江湖,你又怎會沒聽說過?說起來話就長了。」

路驚鴻凝神想了想,道:「那還得從十八年前說起,中原來了一位武功很高的契丹女子,手使一對明月雙刀,率領一眾武林高手,四處挑戰各大門派,搜羅勢力。一時間鬧的中原武林雞犬不寧。」

李風雲道:「咦,這不跟那個耶律鴻雁有些相似,她也是什麼演武宮的人麽?」

路驚鴻微笑道:「你居然知道演武宮,她可不是演武宮的人,演武宮也是這兩年才建立,她是耶律明的妹妹,名叫耶律月,武功也比那個耶律鴻雁要高出很多,一般的一流高手都不是她的對手。當然,她年紀也大得多,有二十八九歲。二十八九歲便將武功練到如此地步,她也算得上是一代奇才。

那時的契丹也沒有如今這麼強大,耶律阿保機(注1)剛死,契丹正值內亂,而中原後唐的明宗皇帝(注2)也是剛剛平定了內亂,無睱北顧,但總體來說,中原的幽雲十六州還沒割讓給契丹,佔有地利。

耶律明也許是擔心中原會趁機北伐契丹,才會派他這個妹妹率領一乾赤練崖高手,擾亂中原武林。

這件事被我師兄知道了,燕師兄這個人,為人微微有些古板,善惡之際分得太明白,他得知了這事,怎肯放任自流?於是他殺入了那夥契丹人中,斬殺好幾名高手,抓住了耶律月。

可是不知為何,燕師兄沒有殺耶律月,反而放走了她,兩人之間有了私情。

紙終究包不住火,師父知道燕師兄與耶律月兩情相悅,找到了燕師兄,將他狠狠罵了一頓,並罰他面壁半年。耶律月找師父論理,被師父打傷,要不是燕師兄冒著觸怒師父的風險,死死抱住師父,我想,耶律月那次只怕就走不脫了。

後來的事,具體我也不太清楚,總之耶律月又見過師父一面,燕師兄趕到時,耶律月被師父斃殺了,而師父也中了西域奇毒。後來師父不知怎麼掉下了懸崖,我聽說,是燕師兄一怒之下,跟師父打了起來。他當時也不知道師父中了奇毒,功力十成剩不下一成,一個失手,將師父打下崖去的。

師父只怕就是因為此事,心灰意冷,再沒有在江湖上出現過。

也是因為這件事,話不投機,我與燕師兄鬧翻,接連動了幾次手,直到現在,彼此也不相往來。」

說到這裏,路驚鴻輕嘆一聲,道:「這就叫造化弄人。」

李風雲道:「原來不是江湖中傳說的那般,為了武林秘籍,與契丹人聯手設計陷害。」

路驚鴻搖搖頭,道:「大師兄的為人,我怎會不知,說得好聽點他是光明磊落,說得不好聽點便是古板不知變通。什麼與契丹人聯手,這話我是無論都不信的,大師兄不知殺過多少契丹高手,契丹人對他恨之入骨,兩方又怎會聯手?

況且,燕師兄本是幽州(注3)人,自契丹崛起,數次襲擾幽州,燕師兄恨之入骨,又怎麼可能跟他們聯手。

至於陷害之說,更是荒誕不經,師父對我倆師兄弟,如同對待親子,我倆也視他老人家如父,以大師兄的性格,又怎麼可能陷害師父他老人家。

倒是有一種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是契丹人的計策,更有中原一些無恥鼠輩的策應,事情才鬧的那般地步。」

李風雲驚道:「如何這般說?」

路驚鴻冷笑兩聲道:「當初我師徒三人,一門三傑,風頭無兩,師父更是天下無敵的高手,連少林寺都要讓我們三分,整個天下絕頂高手聯起手來,也未必是我師徒三人的對手,怎會不惹人忌憚?

契丹早有吞併中原的野心,所顧忌的就是中原武林,試問我師徒三人振臂一呼,契丹就算佔下了中原,又能佔得了多久?

狼子野心,捨棄一個耶律月,卻讓我們師徒三人反目,師父下落不明,好算計呀!」

「你說耶律明為了離間你們三人,寧願犧牲他親妹妹?」李風雲想了想,搖頭道,「我瞧耶律明不像是那種人。」

路驚鴻苦笑一聲,道:「小師弟,你畢竟太年輕,人心險惡,你又知道多少?我猜就算是與世無爭的少林寺,對我師徒三人的反目也是幸災樂禍,更何況是旁人?否則,世上哪來那麼多的流言?再說,這是國與國之間的事,又豈容得耶律明他說同意還是不同意?」

李風雲一陣沉默,暗道:「事情真是這樣的嗎?」

注1:耶律阿保機(公元872年-926年),契丹開國皇帝,遼太祖。公元926年遼太祖病死,在母后述律平的支持下,其次子耶律德光於次年稱帝。(注意遼與契丹的關係,遼國初建國時,國號為「契丹」,直到公元947年,才定國號為「遼」,公元983年有復更名「契丹」,在公元1066年恢復國號「遼」。本文依照史實,公元947年耶律德光攻破開封前,一律稱之為「契丹」,之後則稱之為「遼」。)

注2:後唐明宗皇帝,即李嗣源,原名邈吉烈,是晉王李克用養子,以驍勇知名,後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後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李嗣源鎮壓鄴都兵變,卻與變兵合流,率軍攻回洛陽,結束了李存勖的統治。他初稱監國,不久即位為帝,改元天成。

注3:幽州,即現在北京附近。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