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驍雄》第六十章 花解語
世上有一種人,她天生便是美的化身,一笑一顰間就教人心生愛慕,舉手投足之中風采頓生,與她在一起,心神寧靜,如浴春風,惹人遐思卻難教人起半點褻瀆的念頭。這樣的她,隻應永遠捧在掌心,容不得半點玷汙。

看到了花解語,就連杜如月也很難對她生起惡感,甚至起不了半絲嫉妒之心。杜如月不敢相信,在青樓之中,還有這樣的世外仙子。

「好美女子,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杜如月忽然想起《洛神賦》中的幾句,她本從來不相信世上有這般的女子,這樣的女子,隻應存在於詩歌中,存在於畫卷中。如今她相信了,公孫無憂說得沒錯,她是誤入凡塵的牡丹仙子。「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

「小丫頭,小丫頭!」李風雲輕輕推了她一下,「你發什麼呆呀?」

「啊!」杜如月清醒過來,只聽到鶯聲燕語傳了過來。

「……這次花知筵的所得善款,我與嬤嬤商量過,將全部交由武當玄武宮掌門玉虛道長,用於賑濟中原各處的災民。

正值此多難之時,多事之秋,大家同屬華夏苗裔,炎黃子孫,彼此唇齒相依,一脈相承,休戚相關,血肉相連,當同舟共濟,相互扶持。

各位善長仁翁,都是憂國憂民之士,碧血丹心之輩,必不會吝嗇區區錢財,濟人於危難,解民於倒懸!」花解語朝樓上樓下的眾人深施一禮。

畫音剛落,一名公子站了起來,大聲道:「既然花都知有中原百姓出力的心思,我等哪有不支持的道理,況且剛才都知一曲《江南花開》,猶如天上仙樂,人間哪得幾時聞,又豈能以區區金銀論之?

千金散盡還復來,在下願捐出一百兩,拋磚引玉,博諸位善長仁翁慷慨解囊。」

花解語謝道:「多謝李公子!」

李風雲小聲問道:「這個李公子是誰?」

公孫無憂答道:「他叫李中(注1),在南唐頗有才名,既非達官顯貴,也非商賈富紳,他肯拿出一百兩紋銀,很不容易了。」

李中擺手笑道:「應該的,當初在下落魄揚州,也是受都知賞識扶助,才博得今日之虛名,適才聽都知的《江南花開》,在下略有感觸,作詩一首助興,願贈與今日有緣人,以酬在座的賢達。」

花解語喜道:「李公子又有佳作問世,實乃文壇興事,今天的知花筵,只怕會因公子的新作留香百世,小妹也能附驥尾,千古留名。快,備下桌案。」

早有人備好桌案紙筆,李中一揮而就,做下一首《桃花》:

「隻應紅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間竹陰。

幾樹半開金谷曉,一溪齊綻武陵深。

艷舒百葉時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尋。

誰步宋牆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好詩,好詩,李公子文采果然名不虛傳。花都知,我願以五百兩紋銀求得李公子的墨寶,不知都知可否割愛?」《桃花》剛作罷,便有人高聲叫道。

花解語嘆道:「如此好詩,解語也想珍藏,怎奈今日知花筵是為賑濟中原百姓所設,李公子一番悲天憫人之心,解語怎敢假公濟私,徒留罵名?隻好忍痛割愛,獻於先生,只求日後先生莫要吝嗇,不許解語觀賞!」

眾人大笑。

又有人起身道:「好一個『幾樹半開金谷曉,一溪齊綻武陵深。』一代新秀,果然實至名歸,老夫一時技癢,作詞一首,解語姑娘,可否容老夫獻醜。」

花解語抬眼望去,喜道:「原來是馮書記,馮書記肯來捧場,不知是解語幾世修來的福氣,沒想到今日的知花筵,竟成了文壇盛世,青史上又多出一段佳話了。」

李風雲問道:「他又是誰?」

公孫無憂答道:「他叫馮延巳(注2),南唐如今的皇帝李璟做太子時,他便是太子府的書記,李璟對他十分信任,也十分賞識,曾說他有宰相之才。」

說話間,馮延巳已走上台上,道:「今日既然是知花筵,老夫就以花為題,填一首《鵲踏枝》。」說罷,龍飛鳳舞,書就一闕《鵲踏枝》:

「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

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花解語略一思量,命人取來古箏,當場談唱此曲,歌聲悠揚淒婉,韻味長久,博得滿堂喝彩,隨即便有人出銀千兩求走此詞。

馮延巳的出場,更惹得無數才子紛紛上場吟詩作畫,各逞才華,又有歌舞穿插其中,知花筵安排得熱鬧富貴又雅緻得體、趣味橫生。

轉眼間便到了亥時,知花筵已經籌集了近兩萬兩銀子,李風雲問道:「無憂公子,我們那筆銀子為何還不捐出去?我看到那位花姑娘經常在看你呢!」

「不必著急,」公孫無憂擺了擺扇子,道,「我們這筆銀子數目太大,太惹人注目,不適合這麼捐出。」

李風雲笑道:「這樣才風光,一下子捐出四五千兩銀子,我們也能好好的出出風頭。」

公孫無憂搖搖頭,解釋道:「捐款只是一點心意,捐多捐少其實並不重要,我們是武林中人,不適宜太過張揚,因此而給解語招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就更不好了。我想,等知花筵結束後,再將這比銀子交給她更為合適。」

李風雲有些失望,杜如月笑道:「難道非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你這個清平鎮的小毛賊你才得意麽?」

「那當然,」李風雲道,「銀子扔到水裏,總要聽聲響,最好大家都看道,這樣心裏才舒服些呀!」

「你就不怕捉賊捉贓,可不要忘了,這些銀子可是你從濟世堂槍來的。」杜如月嘻嘻笑道。

三人正說著話,忽聽樓下有人大聲道:「花姑娘,我打算捐出一千兩白銀,你覺得如何?」

花解語笑道:「薛公子這般宅心仁厚,解語代中原百姓謝過薛公子。」

「慢著,」那薛公子忽然話風一轉,道,「花姑娘,你還沒聽完我的話,薛某想說自從見到姑娘,我便對姑娘日思夜死,輾轉難眠,薛某願捐出一千兩紋銀,求取姑娘一夜春宵,我想,為了中原萬千百姓,花姑娘不會不答應吧!」

此話一出,滿場寂靜,雅緻軒的老鴇急忙出來打圓場道:「薛公子喝多了,說笑了,大家都知道,我家解語是賣藝不賣身……」

話未說完,那薛公子一把推開老鴇,沉著臉喝道:「你是什麼東西,也敢攔我?」又對花解語道:「本公子沒有喝醉,清醒得很,我薛勇怎麼說也是皇親國戚,當今的齊王,是我的親舅舅,花姑娘,我屢次不恥屈身,求好與你,你卻總是推三阻四,是何道理,難道以我堂堂護國侯長子的身份,還配不上你一個青樓的妓子?」

「薛勇,你太放肆了!」李中上前怒喝道,「這裏是賢人雅士彙集之地,不是你護國候府,還容不得你侮辱解語姑娘。」

「憑你也想英雄救美?」薛勇輕蔑地笑了一聲,「你不過是一個窮酸書生,我伸出一隻小指,就能將你碾成粉末,你有資格跟我說話麽?快快滾開,惹怒了薛某,我怕你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你……」李中氣得渾身發抖,正要說話,卻被花解語拉開,朝薛勇盈盈施了一禮,花解語道:「薛公子,你說得沒錯,你身份尊貴,而解語只是流落到青樓中一隻流鶯,身份低賤,幸而還算有些才學與見識,才得以各位飽學之士、四方俊傑的欣賞與寵愛,論身份,實在是有辱薛公子的聲名。

護國侯的威名名震天下,大唐百姓無不景仰,乃國之柱石,朝之良臣,若公子因解語而折腰,天下人會如何看待護國侯?解語又怎敢以流鶯賤軀折汙護國侯的清名?

李公子也是一番好意,希望公子能愛惜護國候的羽翼,還望公子大量,能夠海涵,也能體諒解語的苦衷。」

薛勇一怔,哈哈大笑道:「既然你要我不與那窮酸書生計較,我便不計較。我都不在乎你的身份,你怕什麼?我爹也不會怪我,嫌一千兩紋銀不夠?不要緊,兩千兩如何?錢不是問題,只要你出個價,我薛某絕不還價。我告訴你,我薛勇看中的女人,還沒有誰能逃得出我手掌心的。」

滿堂的眾人滿臉怒色,但是忌憚薛勇的身份,一時竟然無人肯說話。

「哈哈哈哈,好一個護國侯的公子,真是威風,真是厲害,不曉得面對契丹的鐵騎,還有沒有膽量說這些話?」公孫無憂「啪」的展開摺扇,長身而起,朝花解語拱了拱手,道:「解語姑娘,聽說你舉辦這次知花筵,為中原百姓籌集賑災銀兩,我與兩位朋友商量了一下,籌備了四千多兩金銀,正要交於都知。至於那些從百姓那裏搜刮來的民脂民膏,我勸解語姑娘還是不要收的好,免得汙了這滿堂善長仁翁的清譽。讓人以為,知花筵是藏汙納穢之所。」

注1:李中,南唐著名詩人。

注2:馮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揚州人,南唐時兩度入相,是南唐的著名詞人,南唐詞人「二李一馮」中的「一馮」,指的就是馮延巳。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