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驍雄》第七百五十一章 驟變(3)
李風雲閉目沉思了片刻,道:「張將軍既然已經暗中將那些錢補了回來,就別再追究了,畢竟,他也是我風雲衛的創始人之一,他的事情暴露出來,對風雲衛的影響太大。對於張將軍,我還是信得過的。」

眾人默然,這也許是如今最好的處理辦法。

討論過風雲衛內內外外所面對的險惡局面,李風雲將話題一轉,問道:「各位認為劉承祐為何突然這般不智,居然做出這等事來?」

「恐怕與三個月前的那次刺殺有關!」公孫無憂道。

「你說的是那次莊妃被刺一案?」李風雲問道。

公孫無憂點了點頭,見花解語、佘破財、莫輕言有些茫然,解釋道:「這是我們在皇宮中絕密探子探來的情報,因為與你們無關,所以並未通報給你們。實際上,這世上知道這件事情的人想來也不多。

不錯,三個月前小皇帝的愛妃莊妃並非得惡疾病故,而是被人刺殺身亡。當然,刺客要殺的人顯然不是莊妃,而是劉承祐,只是湊巧,那一天小皇帝並沒有去莊妃那裏就寢,這才躲過了一劫。」

莫輕言奇道:「那就奇怪了,如果陛下沒有去莊妃那裏就寢,那莊妃的宮殿前理應沒有皇帝的儀仗,守衛也會少許多,難道刺客連這些常識也會不知道?」捕快出身的莫輕言,對許多細節有極其敏銳的洞察力,迅速從公孫無憂的話中找出了破綻。

「這正是我們懷疑的!」公孫無憂答道,「如今看來,那名刺客的目的,很可能並非真想刺殺小皇帝。」

「你是說打草驚蛇?」李風雲插嘴道。

「不錯,如果是我,很可能這麼做!」公孫無憂點頭道,「不說要刺殺皇帝有多難,單說殺了小皇帝,對各方有什麼好處,我實在是想不出來。

最有可能出手的史弘肇、楊邠,但是他們已經是權臣,手握重兵,權傾朝野,說一不二,他們對現在的狀況已經很滿足,並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雖然劉承祐對他們已經表示出不滿,但只要不冒天下之大韙,採用這次這種過激手段,也不會有什麼危險,至少在劉承祐手掌大權之前是看不出什麼危險的。他們完全沒有必要刺殺劉承祐,真的刺殺劉承祐,他們就成了罪魁禍首,眾矢之的。本公子不信他們想不到這一點。

至於郭威,郭威此人向來謹慎小心,雖然已經露出了反意,但是當初郭榮試探風雲時,風雲所說的那番話,就能讓他息了作亂的心思,可見其何等的謹慎。

這三人不動手,其他諸侯更沒有動手道理。

如果說動手的江湖中人,為某人報仇,這種可能也是有的。不過,刺客竟然能準確探知到小皇帝經常去莊妃那裏,這就不是江湖中人能做得到的。

能做得到這一點的江湖勢力,中原境內恐怕也只有永固宮了。可是永固宮主不傻,她理應看得出,就算殺了劉承祐,換上一個皇帝,對她的復國大計也沒有什麼幫助。而且永固宮主以前久居宮中,對宮中的規矩十分了解,也不可能做出誤中副車這樣的錯誤。

同樣道理,南唐、遼國、西蜀也不會對劉承祐動手,劉承祐對史弘肇、楊邠等人的不滿,實際上對他們非常有利,他們不會做這樣的蠢事。

既然如此,那麼就不該出現有人偷偷摸進宮去,刺殺小皇帝的事情發生。這事又的的確確的發生了,唯一的解釋,就是有人想要打草驚蛇,故意激怒劉承祐,讓他做出不智的事來,好渾水摸魚。」

李風雲細想了一下,點頭道:「不錯,那此人究竟是想幹什麼?」

公孫無憂呵呵一笑,道:「那我們還要從刺殺案發生之後,小皇帝的想法來推測。

大家知道小皇帝是個什麼樣的人,年輕氣盛,行事並不穩重,暴躁易怒,疑心又重,並不是一位合格的帝王,甚至連石重貴都比不了。他驟然遇刺,他會懷疑到這件事是誰幹的?」

「史弘肇、楊邠,還有郭威!」莫輕言脫口而出。

「不錯!」公孫無憂笑道,「在劉承祐眼中,最大的敵人莫過於這三人,他最恨的恐怕也是這三人。他總擔心這三人有一天會奪走他的皇位,那麼在他眼裏,那刺客必定是這三人之一派來的。」

「這是為何?」李風雲有些不解。

公孫無憂笑道:「風雲,你應該還沒有聽過『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的典故吧!」

李風雲嘿嘿笑了兩聲道:「還真沒聽過,說的是什麼?」

公孫無憂道:「說的是有一家有錢人,某一天,天下大雨導致家裏的院牆倒塌了一片,有錢人的兒子說,如果不修築好,肯定會有人利用這個缺口來家中偷盜。鄰居家的父親也同樣對那有錢人說了同樣的話。天黑了,果然這一家丟了大量的財物。這個有錢人認為自己兒子很聰明,而怎麼看鄰居家的父親都像是偷盜他家財物的賊。

一個人若是疑心另一個人不懷好意,那麼,後者的一言一行,在前者眼中都是不懷好意的證據。劉承祐便是如此!」

李風雲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刺殺劉承祐,就是要嫁禍給史弘肇、楊邠和郭威?那幕後之人可能與這三人中的一個有仇?難道是蘇逢吉?」

公孫無憂搖搖頭,道:「不會是蘇逢吉,蘇逢吉雖然是個小人,但是很聰明。他不會為了殺史弘肇冒這麼大的風險。風雲,你認為有沒有一種可能,那人並不是真的想對付那三人中的一人,而是想要推其中一馬?」

「郭威?」李風雲眼中一亮,「那人是要逼郭威造反!」

「不錯!」公孫無憂拍掌笑道,「風雲,你與我想到一塊了!劉承祐既然殺了史弘肇、楊邠,自然也不會放過郭威。本公子想,應該要不了多久,就該能聽到郭威起兵造反的消息了!」

莫輕言奇道:「為何不是郭威自己做的?」

李風雲搖搖頭道:「我了解郭威,他還做不出這等事來。」

佘破財不解道:「造反便造反,何須做出這些事情來,此人做事不爽快!」

公孫無憂道:「佘將軍此言差矣,造反總該有個造反的理由。如今天下初定,民心思安,如果郭威貿然舉兵,師出無名,結果會是怎樣?佘將軍可還記得,當初李從珂是如何從李從厚手中奪來江山的?(注3)」

「哭出來的?難道郭威會故技重施?」佘破財睜大牛眼,有些不信。

「是與不是,要不了多久就該揭曉了!」公孫無憂答道,「而且此人計策精妙,不但幫了郭威,還趁機除去了劉承祐身邊史弘肇、楊邠兩員大將,又坐實了劉承祐昏君、暴君的名頭,試問郭威若興兵殺來,誰會願意為劉承祐出頭,誰又敵得過郭威?

一舉三得,妙計,果然是妙計!不知出此妙計的到底是何人,竟然有如此之才?」

佘破財是直腸子,猶自不信,正要爭論。這時,一名親衛闖入院中,大聲道:「大將軍,鄴城飛鴿傳書傳來急報!」說罷,呈上一張紙條,上面密密麻麻寫著蠅頭小字。

李風雲接過紙條,迅速掃了幾眼,滿臉苦笑,道:「好快,無憂公子,你猜得沒錯,郭威郭將軍果然反了!劉承祐完了,大漢完了!」

注1:三司會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審判制度。「三司「是中國古代三個主要的中央司法機關,源於戰國時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後世也稱三法司。漢代的三法司是廷尉、禦史中丞和司隸校尉;唐代以刑部尚書、禦史大夫、大理寺卿為三司使;明清兩代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為三法司。

注2:來俊臣,(651年—697年6月26日),雍州萬年人。武則天執政時的著名酷吏。因告密獲得武則天信任,先後任侍禦史、左台禦史中丞、司僕少卿,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又設推事院,大興刑獄,與其黨羽朱南山等撰寫《羅織經》,製造各種殘酷刑具,採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

注3:應順元年(934年),潞王李從珂自鳳翔出發,起兵反叛。李從厚命王思同領兵來討伐,王思同集結各路兵馬圍攻鳳翔城。李從珂不敵,部下損失慘重,鳳翔城眼見難保,情急之下,李從珂三下五除二,將上身的衣服脫掉,露出身上的一個個傷疤,然後站到了城牆上,哭泣著說:「我自小就跟隨著先帝出生人死,身經百戰,滿身創傷,才有了今天的江山社稷;你們大家跟著我,這些事都看在眼裏。現在,朝廷寵信佞臣,猜忌自家骨肉,我究竟有什麼罪要受此懲罰啊!」使許多攻城的軍士動了側隱之心,轉而支持他,先後勸降曾經的部下羽林指揮使楊思權、都指揮使尹暉等攻城將領,並趁機一舉擊敗李從厚派遣的所有軍隊,隨即擁兵東進,奪取了都城洛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