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驍雄》第四百二十三章 計議
「怎麼了?」典奎注意到李風雲似乎有心事,心神恍惚,走過來問道。

這次出征,遊擊營的老將典奎、張松、元霸、肖景雲、趙無忌、賀弛、王成、王大山等人盡數出征,這些人除了王大山,基本上全都踏入二流境界。

這一年多來,有佘破財指點他們武功,他們本身的資質本就不錯,想不踏入二流境界也難。

除此之外還帶了十一名二流高手,所帶的三流高手更是超過了一百名。

出征的人馬雖不多,但是兵強馬壯,單論武林高手的數量,恐怕比當今的任何一支折衝府都要強大許多。

六團兵馬,每團兩百人。

親衛團由李風雲統領。但大多時候,李風雲並不管親衛團的事,實際上是由別將王成統領。

另外五團兵馬分別由張松、元霸、肖景雲、趙無忌、賀弛各自掌管一營。

典奎領長史職位,主要負責全軍的謀劃及糧草的調配。糧草營由王大山負責,那一千人就由他來管理。必要時候,這一千人隨時會補充遊擊營的戰損。

王大山在戰場上被砍斷了一隻手臂,武功如今也才勉強達到三流,不過對李風雲一直忠心耿耿,深受李風雲的信任,而且此人膽大心細,管理後勤事務最為合適。

張俊這次並沒有出征,風雲鏢局的事全交給了張俊,佘破財的傷勢已經痊癒,但仍舊不能動用內功,所以也留在開封城坐鎮。

「沒有!」李風雲不想此時因為自己的事情影響士氣,隨口道,「我在想河東的情況,典大哥,可有新的情報送來?」

典奎搖搖頭,笑道:「河東那邊暫時還沒有新的消息,不過河北那邊倒是傳來情報,契丹那邊瀛州刺史劉延祚與樂壽監軍王巒似乎來往過密,不知兩人究竟在搞什麼鬼。

另外,京城剛傳來的消息,前些日子杜重威遣部將劉延翰,出塞市馬,竟然被孫方簡襲擊俘虜,押獻給契丹。途中被劉延翰脫逃,據劉延翰交代,孫方簡已經投降了契丹。」

「孫方簡?孫方簡是什麼人?怎麼聽著有些耳熟。」李風雲有些不明白。

典奎答道:「孫方簡是一代神尼孫深意的侄子,也是孫深意的弟子。當初我風雲營馳騁河北之時,孫深意還曾命孫方簡押送了一批糧草支援我們。

當年,我未加入風雲營前,曾與他師父孫深意見過幾面,與孫方簡也有些交情,孫方簡武功還在我之上,頗懂武略。

可惜了,堂堂一個男兒,居然就這樣做了契丹的鷹犬。」

說到神尼孫深意,李風雲頓時想了起來。

那是定州一帶狼山派的一名一流高手,武功比當初的佘破財略差。

在定州西北二百裡處,有一座山,叫做狼山。當地人在山上築起城堡來抵抗胡人的劫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狼山派,江湖上頗有名氣的一個門派。狼山派的掌門就是神尼孫深意。

當初在泰巔爭鋒時李風雲見過神尼孫深意,當時她代表晉國出戰,結果被契丹高手打成了重傷,後來據說回狼山宗養傷去了。這麼一位巾幗英雄,怎麼會容忍她的侄子投降契丹?

李風雲有些不解。

典奎解釋道:「孫神尼已經有大半年不管狼山派的事了,很可能已經重傷不愈已經仙去了。當初孫方簡因為抵禦契丹有功,受到了朝廷的嘉獎,並封他為東北招收指揮使。

契丹入侵中原之時,他也立過不少的功勛。不知為何,他竟然會投靠了契丹,真是可惜,也可嘆。

此人若真的死心塌地為契丹人做事,對我中原危害不小。定州那一代,他熟悉得很,如果引契丹入寇,一不小心,朝廷的大軍會吃一個大虧。」

李風雲心中暗道,按朝廷的作風,根本瞧不起那些草莽出身的豪傑,朝中若無關係,多受排斥猜忌,就連李風雲自己,也是深受其苦,只怕還是朝廷對不住孫方簡在先。

兩人感嘆了一番,典奎問道:「劉知遠為人究竟如何?風雲,你跟他合作過,應該有所了解。」

李風雲想了想,道:「此人心胸開闊,有容人之量,眼光和見地都非常不凡,而且善於採納意見,籠絡人心。和他相處,給人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

他手下的良將不少,有郭威、楊邠、史弘肇、劉崇等人,其中以郭威最為突出。

郭威能文能武,可稱得上是儒將。他麾下的那批將領,如郭榮、趙匡胤、趙匡義、石守信、曹彬、潘美、王審琦等,都非泛泛之輩,他日風雲際會,必定會一飛衝天。」

典奎驚訝道:「聽起來劉知遠厲害得很,那我遊擊營過去又有多大的用處?」

李風雲搖搖頭道:「我猜皇帝想要對契丹用兵,但是對契丹仍然有所顧忌,所以想先在河東那邊試探一下。畢竟契丹鐵騎聲名在外,即使萬一打了敗仗,河東之地不比河北,有山川之險,也不至於形勢一潰千裡。」

「你意思是說,這次河東那邊,其實不是契丹在惹事,而是朝廷有意讓劉知遠試探?」典奎問道。

李風雲點了點頭,答道:「這也只是我的猜測,契丹去年剛剛兵敗,元氣也未必恢復過來了。怎會選在這個時候惹事,而且,耶律德光不是傻子,放著河北這條大路不走,卻要去撩撥河東的劉知遠,難道他真不知道山西之地並不適合騎兵做戰?

況且,當初耶律安端在忻州吃了一個大虧,耶律德光沒有理由不吸取教訓。

陽城之戰,契丹軍新敗,士氣並不旺盛,相反我中原兵馬反而因此士氣大振,此時與我中原,契丹並無必勝把握。

我若是耶律德光,我便不會選擇在河東與晉軍交戰。我會將晉軍的主力吸引到河北北部。這樣,契丹軍就糧就會比較容易。與之相反,經過這幾年的大戰和災荒,河北的糧草早就消耗一空,晉軍要獲得補給,就必須從黃河以南,千裡迢迢運送糧草。

這其中,只要利用騎兵的優勢,截斷晉軍主力的糧道並不是什麼難事。

糧道一斷,晉軍有再多人馬又如何?不戰自潰。」

典奎大驚,問道:「這話你對皇上說過沒有?」

李風雲苦笑一聲,答道:「說過,而且說過不止一次。可是皇上對我本就有猜忌不信之心,又哪裏會相信我?

他寧願相信趙延壽真的打算投降中原,也不肯相信這只是耶律德光引誘大晉重兵在河北邊境集結的陰謀。」

典奎心中陰鬱:「那你打算如何辦?」

李風雲嘆了口氣,道:「盡人事而聽天命,所以,一旦河北開戰,我們最重要的是保護大軍的糧道。希望晉軍能與契丹速戰速決。」

典奎很清楚,要憑他們遊擊營一千兩百名戰兵,和一千運送糧草的輔兵護住數千裡的糧道,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