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驍雄》第四百六章 藥王谷
大晉開運三年(注1)、契丹會同九年七月,大晉樞密使李崧、馮玉得到契丹盧龍節度使、燕王趙延壽有意回歸中原的消息,深信不疑,命天雄軍節度使杜重威致書趙延壽,趙延壽覆信表示思歸中國,希望後晉發大軍接應。

定州上報朝廷契丹正調遣軍隊,進逼邊境。

大晉皇帝石敬瑭當即下詔書,任命天平節度使、侍衛馬步都指揮使李守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義成節度使皇甫遇任副職,各率本部人馬共計兩萬六千人前往邢州集結;彰德節度使張彥澤充馬軍都指揮使兼都虞候,義武節度使薊人李殷(注2)充任步軍都指揮使兼都排陣使各率本部五千人馬前往邢州集結;更調派派護聖指揮使王彥超(注3)、白延遇(注4)率領部兵十營計一萬兩千人前往邢州。

一時間,平靜了一年的河北大地氣氛驟緊,又一場新的浩劫正在醞釀之中。

不過李風雲卻並不知道這些,此時他與蘇語儂正在廬山山中。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又有南彰山、天子彰、敷淺原之稱,風景峻秀雋麗,比之太山的宏偉,太恆山的險峻,終南山的渾厚,更別有一番風味。

「廬山之所以叫,匡山,匡廬,是因為相傳在周朝初年的時候,有個叫匡俗的道人在這裏尋道求仙,久而久之,人們就叫它匡山,匡廬。」蘇語儂解釋道,「當然,還有一個傳說,說是在周武王的時候,有一位叫方輔的先生,同老子李耳一起,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隻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又因為方輔的緣故,稱為輔山。」

李風雲聽了愁眉苦臉道:「如今我李風雲和蘇語儂聯袂來到了廬山,不知以後這裏會不會多出一個名字,你說叫風雲山好呢,還是叫語儂山好,或者就叫風語山?唉,真是苦惱啊!」

蘇語儂「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隻你才這般厚的臉皮,乾脆改名叫,牛皮山好了,李大將軍的牛皮吹得漫天飛,誰還能比得上?」

「也行!」李風雲存心逗蘇語儂開心,「以後青囊門的掌門蘇語儂蘇女俠出手,就可以這般向人介紹:『都,奴家乃是牛皮山藥王谷青囊的掌門蘇語儂是也,此山乃我開,此樹乃我栽,要打此邊過,留下買路財,的哪!』」李風雲尖著嗓子學著蘇語儂語氣。

蘇語儂被李風雲逗得咯咯直笑:「哪有那回事,你當奴家是牛皮山的土匪頭子!」

李風雲連連作揖道:「大王饒命,大王饒命,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小的絕不敢反抗!」

「那好吧!本大王看在你態度恭敬的份上,就勉為其難,綁回山寨剝了皮烤來吃,清蒸還是紅燒,你來選吧!」蘇語儂嘻嘻笑道。

「不成啊!」李風雲叫道,「蘇掌門是山大王,可不是山裏的妖怪。我也不是西去取經的唐和尚,吃了也不能長生不老,吃不得呀!」

……

兩人嘻嘻鬧鬧便來到了廬山山中的一處絕壁下。

蘇語儂指著那絕壁,道:「看得出來麽,這裏有個山洞。通過這條山洞,裏面有一個很大山谷,那就是我青囊門的根本之地,藥王谷。」

山洞?

李風雲仔細瞅了愁,隻將那山崖傷藤蔓叢生,大半的岩壁都被藤蔓所掩蓋,要找出蘇語儂所說的那個山洞,還真不是一見容易的事。

「料你也找不出來!」蘇語儂笑道,「我青囊門佈置的機關,如果你都能破解得了,那還能被叫做青囊門麽?」

說罷,領著李風雲來到一塊裸露的山石邊,也不知蘇語儂怎麼弄了兩下,那山石忽然向一邊滑了過去,露出一人來寬的通道。

李風雲大為驚奇,他原本以為那洞口一定會隱藏在藤蔓之下,卻沒想到洞口卻在裸露之處。

「想不到才是最好的保護!」蘇語儂道,「跟著我走,可別亂碰東西。我青囊門可不止是毒術厲害,機關之術同樣也不錯!」蘇語儂點燃了早就準備好的火把,分了李風雲一支,走進洞內。

李風雲不敢怠慢,急忙閃身跟在了蘇語儂的身後。

蘇語儂扒拉了一下洞中的一塊石頭,那擋住洞口的山石又「轟隆隆」地移回了原位,將洞口封死。

蘇語儂嘆了口氣道:「其實原本我青囊宗的祖庭是在玉京山上,這藥王谷只是當年弟子種草藥的地方。可是八十年前的那場大劫之後,為了避免別的門派的報復,這才將宗門搬到了藥王谷。」

李風雲奇道:「這麼窄小的山洞,要搬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山洞中其實不算太小,並排能走四個人,不過這樣的山洞通道,倒是的確不方便貨物的進出。

蘇語儂解釋道:「這山洞也只是為了方便平日弟子的出入開闢的小道。大宗貨物出入當然不會走這裏。只是平日那通道都被斷龍石封死了,要打開斷龍石很麻煩,所以一般都不會打開。」

山洞其實並不長,轉過兩個彎,才不過一盞茶的工夫,李風雲眼前一亮,一片方圓四五裡的山谷出現在他眼前,時值盛夏,開墾好的葯田裏,五彩繽紛的花朵爭奇鬥豔,引來無數的蜂蝶忙碌其中。

「這就是藥王谷?」李風雲有些驚訝,不遠處有一片木屋,看樣子山谷中居住的人並不是很多。幾隻大黃狗發現了不速之客,沖著李風雲、蘇語儂汪汪直叫。與其說這裏是一個隱世獨居的門派,更像是山裏的一個小山村。

蘇語儂答道:「是啊!四年前我來這裏時,這還有五十多戶人家,都是青囊宗弟子的家人,這些年沒來了,沒想到又荒涼了許多。」

這時,藥王谷中的居民已經發現了李風雲、蘇語儂兩人,十多名壯漢各持武器朝兩人沖了過來,把李風雲、蘇語儂團團圍住。李風雲心中一緊,隱隱感覺這些人似乎來者不善,蘇語儂接任掌門之事恐怕難免一場波瀾。

注1:大晉開運三年,即公元946年。

注2:李殷,薊州人,自後唐莊宗、明宗、晉高祖朝,以偏校遞遷,歷官至檢校司徒,累為郡守。性沈厚,所蒞無苛暴之名。

注3:王彥超,(914年—986年),字德升。大名臨清(今河北臨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將領。

注4:白延遇,(918年-957年),字希望,五代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主要事後晉、後周兩朝,武將,以勇猛見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