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抗戰之鐵血軍魂》第398章 絕不能讓慘案繼續發生
第398章絕不能讓慘案繼續發生

「委座是想堅守徐州還是想盡量的消滅日寇的有生力量?」李雲龍反問道。

「當然是後者!」

上峰理所當然的道:「我們對日作戰的既定基本方針就是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絕對不在一城一地上與日寇進行死磕,徒增傷亡。」

對於這個戰略方針李雲龍也知道,後世的史學家們一直都在分析這個方針政策是否正確,有人認為這是上峰為了保存實力才想出來的借口,華夏那麼大國家,那麼多人,要是一開始就好好打,小鬼子根本不可能佔領華夏這麼多土地,但更多的人認為這個指導方針是正確的,因為太祖在論持久戰裡所闡述的觀點其實也差不多。

於是很多磚家就結合了當時的華夏國情和世界形勢對這個指導方針進行論證,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

因為當時華夏確實是大國,但卻是一個弱國,國民經濟蕭條,工業落後,自己國家甚至連重炮都無法生產,武器基本靠進口,自己只能仿造一些低端落後的武器裝備。

這個戰略方針是以消耗小鬼子的人力物力為中心的作戰總綱,逐漸將小鬼子quot;強quot;的優勢削弱.以空間分散其集中的精銳部隊,讓其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使其不得不每佔一地就要花時間和精力對該地區進行quot;安全化quot;的治安清肅,以血的代價換取我們自己後方壯大的時間。

總的來說,這個方針還是符合這個時代的基本國情的,是個可行的策略,包括如今的李雲龍,雖然他身懷逆天系統,但要想從一個小小的獨立團開始發展,還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時間很重要。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李雲龍絕對不願意看到我們的大好河山被可惡的小鬼子踐踏蹂躪,但這不是實力還不夠嗎?

再一次,李雲龍對實力產生了強大的嚮往,並再次發誓要儘快發展自己的勢力,決不能讓小鬼子在華夏的土地上蹦躂太久。

略微失神後,李雲龍收回思緒,對正在等著的上峰道:「既然委座已經有了決定,那就先做好撤退的準備,但卻不能像淞滬和南京那樣撤退,一定要提前做好佈置,要有序的撤退。」

這時候李雲龍想起了這次決口也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連續兩年的大規模旱災,並由此引發著名的的「河南大飢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僅河南一地就有300萬農民死於飢餓。

一想到這件事,李雲龍的眼圈紅了,這些可都是自己同胞和自己的國土啊,據史料記載,花園口決堤的後遺症很多,特別是黃河每年幾十億噸的泥沙順著決口湧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沒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運,形成了穿越豫皖蘇三省44個縣的廣闊黃泛區」。

每年汛期時,黃水都會泛濫迴流倒灌,淹沒農田,洪水過後便是蝗災,到處是沙丘,地表突兀凸凹,根本無法耕種,對當地農業造成嚴重破壞,直到新華夏建立後很多年也沒能將這些後遺症完全清除。

「這一世,既然自己來了,就不能再讓這件慘案再發生了,絕不能!」李雲龍握緊了拳頭告誡自己。

之所以會出現花園口決堤事件,究其真正的原因是在徐州大撤退以後蘭封會戰的失敗。

所以,要想阻止這件慘案的發生那就要改變蘭封會戰的結局!

所謂的蘭封會戰其實就是第一戰區程潛所部十幾萬人和小鬼子第十四師團土肥原部兩萬多人的一場交鋒。

在原歷史上,第一戰區十幾萬人對付兩萬多人是很有把握的,當時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曾經放出豪言:就算是吃也要把土肥原吃掉!

但事實上,由於中央軍嫡系桂永清和黃傑兩支部隊的不戰而退,結果造成了蘭封會戰還沒開始就直接流產,最後上峰自己也承認蘭封會戰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千古笑柄!

要想改變蘭封會戰的結局,李雲龍想到了親征,如果不是親自出馬去指揮,就算他的策略再好,如果不能得到實行,那他娘的也不會有任何的作用。

可他瞄的剛才上峰已經說了,土肥原已經強渡黃河並逼近蘭封了,原歷史上的蘭封會戰已經被提前了,這麼一來就在時間上來不及了。

現在山西的戰局已經到了要緊關頭,自己馬上要趕赴太原指揮戰鬥,如果不想辦法把土肥原調回黃河以北,恐怕蘭封會戰近期就會爆發。

「李雲龍,你小子在想什麼呢,怎麼不說話了?」上峰等了半天不見李雲龍說完,焦急的問道。

這兩天他身邊的那些高級將領們一個個眾說紛紜,有說要在徐州跟日寇決一死戰的,又說要馬上撤退的,更有像汪精衛之流大喊要跟小鬼子談判的等等。

上峰眼看著自己的幾十萬部隊即將被圍,心裏這個焦急自然不用說了,在今天得到衛立煌的彙報以後,他就想到了聽聽李雲龍的建議。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