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要做門閥》第268章 明主(2)
第270章軍訓(1)

延和元年夏六月癸卯(二十六)。

新豐縣衙門口車水馬龍,兩百三十七人將本來就很狹小的縣衙門口,擠得水泄不通。

「諸君……」一個官員從縣衙裡走出來,滿臉微笑,對著眾人拱手。

「陳縣丞!」眾人連忙回禮,這位新豐縣的縣丞算是這些新新官吏們最熟悉的一個新豐官員了。

自從公考開始以來,就是他在出面,組織考試、宣讀政策,並通知成績。

許多人甚至對這位縣丞有著不錯的評價,認為他平易近人,平和儒雅,乃是難得的淳淳長者。

陳萬年笑著走到眾人面前,拱手道:「讓諸君久等了,諸君請隨本官來吧……」

說著就帶著眾人,向著新豐城外走去。

這讓很多士子都在心裏打鼓:這新豐又要玩什麼花樣了?

但沒有人敢質疑,人人心裏面現在都在想著怎麼給上司留下一個好印象,以便將來能分配到一個好位置,最好是親近長孫殿下或者那位侍中官的地方。

所以,大家也就默默的跟著陳萬年,走出了新豐城門,在經過大約兩刻鐘的跋涉後,眾人抵達了目的地。

此地有一個山谷,山谷前是空曠的原野,原野上和山崗上,隨處可見牛羊在安詳的吃著牧草。

幾個騎馬的牧民,在這片地域之中不時巡視。

遠方,十來個孩子在他們的母親的帶領下,歡快的嬉戲在牲畜群之中,不時還有著孩子騎著幾頭公羊,到處炫耀。

「早就聽說新豐有一批輝渠牧民牧養著一個牲畜群,如今看來這裏大約就是新豐縣的牧場了吧……」很多人接頭交耳的議論著:「只是新豐縣能負擔得起這樣規模的牲畜群嗎?」

當今之世,牲畜的主要用途,除了作為運輸畜力外,便是宰殺吃肉。

在邊塞地區,有大畜牧主,蓄養數千牲畜,家訾不比佔有千頃良田的大地主少。

但,這裏是關中,缺乏足夠的牧場和草料,像這樣規模的牲畜群,每年光是維繫費用恐怕就要花費上百萬!

許多人都覺得,這些牛羊等牲畜最終的下場,大約都是被宰殺,然後賣掉肉,回籠資金。

但……

這些輝渠牧民,卻在不久前,在新豐入籍。

這就透露出了新豐當局,似乎打算在畜牧業上大幹一場?

不少有見識的年輕士子,此刻都是憂心忡忡。

畜牧業賺錢嗎?

當然賺錢!

當年,故禦史大夫卜式,就是靠著牧羊,家訾積攢到數千萬。

上林苑的水衡都尉衙門,近二十年來假民母鹿,收其鹿租,歲入數千萬之多。

邊塞的很多豪強,都是廣蓄牲畜,因地製宜,發展畜牧業,家訾千萬,小日子過的別提多好了。

但……

在關中,在內地,還從未有過有人通過蓄養如此多牲畜發達的例子。

因為,關中沒有合適的牧場。

不少已經立志要在新豐做一番事業的人,甚至已經在心裏擬好了腹稿,打算勸諫一下張侍中和長孫殿下,說不定能得到看重!

腦子裏正亂七八糟的想著許多事情。

那位陳萬年陳縣丞卻已經帶著人,走到一處穹廬前,拜道:「張縣尊,所有新吏皆已帶到,合計兩百三十七人……請縣尊訓示!」

就聽著穹廬內傳來一個溫和的男聲:「勞煩陳縣丞,先帶諸君換裝吧……」

「諾!」

當下,便有著官吏,推著幾輛鹿車(獨輪車,漢稱鹿車,大約在秦代被發明),載著許多東西,來到了眾人面前。

大家定睛一看,發現皆是行縢、絮衣之類的軍用衣著。

所謂行縢,乃是從宗周時代的邪幅發展而來的一種裹腳裝束,一般是自下而上,從足腕螺旋式纏繞到膝蓋一種亞麻布裝束,類似於近代軍隊的綁腿。

詩雲: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紓,天子所予。

自戰國開始,宗周的邪幅就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護腿裝束,廣泛裝備在列國特別是秦國軍隊之中。

漢因之,並大力推廣,以至於『鼓吏赤幘行縢』,成為漢代地方基層官吏的標配。

至於絮衣,則是一種軍用的護腿。

前代的名臣晁錯曾經上書太宗皇帝,請求廣賜邊塞士卒『堅甲絮衣,勁弓利刃。益以邊郡良騎』以抵禦匈奴侵襲。

而在如今,絮衣隨著漢軍出塞遠征需求,而更加廣泛的被應用於各種野戰部隊,成為漢室軍隊裝備數量最多的一種防具。

自然這種原始的護腿也很廉價。

其以粗麻布填充一些絲絮之物,質地較厚,但很柔軟,不止可以有效的保護雙腿,讓士兵可以更加靈活的跳躍奔走,更具備一定的禦寒效果,特別適合在北方寒冷地區作戰。

眾人見了,都是相互看了看,不知道這新豐的張侍中又要玩什麼新把戲。

就聽著陳萬年說道:「諸君請盡皆換上這行縢、絮衣……」

立刻就有著官吏,向著眾人逐一分發著行縢、絮衣。

很奇怪,居然每人都領到了三套。

這是要幹嘛?

許多人心裏都有著疑惑,但還是聽從命令,換上了這些裝束。

於是,半刻鐘後,在這牧場前的空地裡,兩百三十七名士子基本都換好了裝束。

然後,穹廬的帳門就被打開,張越穿著一身甲胄,腰系長劍,在兩名武士保護下,走了出來。

「諸君安!」張越笑著對眾人拱手拜道:「吾就是新豐令張子重,諸君也應該都聽過本官的名字……」

此話一出,人群立刻就議論紛紛。

「這就是張蚩尤啊……」許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實在是現實與傳說的反差太大了。

在大家想像之中,這位張蚩尤,即使不是身高丈二,起碼也應該有個八尺余,膀大腰粗,一臉橫肉。

但現在出現在大家眼前的卻是一個身高可能連七尺都不到(張越現在還在長身體),看上去眉清目秀,頗有些文弱之感的年輕武將。

要不是這位侍中官身上穿著甲胄,活脫脫就是一個眾人腦海裡曾經臆測過的賈長沙般的文人。

張越聽著議論聲,臉色也有些僵硬。

張蚩尤?

最近這些日子,他也聽說了,有些緩則,在私底下給他取了個張蚩尤的外號。

這讓他有些不爽。

哥哪一點像個肌肉男了?

但也只是不爽而已。

他微微抬了抬手,掃視著眾人,心道:「看吾不訓爾等個半死?」

腦海裡,曾經大學和入職時,接受過的軍訓場面,一一浮現著。

眾人此時才終於安靜下來,齊身拜道:「下官等見過張侍中!」

張越回禮,拜道:「諸君免禮!」

然後他就提著劍,走到人群前,說道:「本官首先代表長孫殿下,向諸君問安,新豐黎庶能得諸君相助,其生活一定會變好!」

「不過……」張越輕輕笑著:「諸君也不能驕傲,因為,君等還不能被稱為『良吏』!」

「何為良吏?」張越說道:「所謂良吏,堅決服從上官命令,堅決完成上官任務,堅決擁護大漢,堅決效忠社稷,堅決忠於宗廟、忠於陛下!」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來之能戰,戰則必勝!」

「這才是良吏!」

「這也是管子所謂的: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說到這裏,張越就咧著嘴,問道:「君等可願成為這樣的良吏?」

眾人一聽,哪裏敢反對,紛紛拜道:「吾等實皆願成如此之吏!」

「還請侍中訓示、教誨!」

「善!」張越笑呵呵的道:「那自今日起,吾與諸君,就在此進行為期十日的軍訓吧!」

「希望通過此番軍訓,可以矯正諸君的一些不良習慣,養成遵守紀律、命令、秩序的優秀習慣……」

「所謂不教而誅是為罪,在軍訓之前,本官正告諸君:既是軍訓,則一切皆以軍法從事,凡觸犯者、違例者,皆當重罰!」

「諸君若有不願參與者,現在退出還來得及!」

說完,他就掃視全場,凝視了數秒。

沒有任何舉手或者有異議。

相反,他似乎看到人群之中,充斥了名為興奮和亢奮的情緒。

這就讓張越有些狐疑了,這是什麼情況?

在他想來,文人士大夫在遇到軍訓這樣的事情時,肯定會有跳出來,大聲嚷嚷什麼『斯文掃地』什麼『此非儒臣之為』來抗議。

至少,也該有渣渣跳起來讓他立下一個下馬威。

但現在,情況卻和預計的完全不同。

幾乎所有人,都是躍躍欲試,一副『侍中下令吧,吾等馬上就能開始』的神色。

這就是他將漢代文人和後世文人混淆,才造成的偏差了。

漢室文人士大夫,推崇和追求的,從來都是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的文武全能模式。

就連當年的司馬相如,也曾經持節入西南,招撫西南夷諸國,為國家立功。

另一位文壇領袖嚴助,更曾持節領軍南下,鎮壓閩越的反叛。

穀梁君子們,雖然嚷嚷著『莫如和親便』,要和平不要戰爭。

然而,社會的風氣,卻是『軍中自有黃金屋,軍中自有顏如玉』。

對於幾乎所有階級來說,軍功最高,是根深蒂固的觀念。

換言之,其實穀梁學派現在主和,只是因為他們無力主戰,也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將領。

甚至很可能,僅僅是因為公羊學派主戰,穀梁學派才要主和。

不然穀梁君子們如何顯示自己的獨特性呢?

這就像當年,在公羊學派沒有興盛前,幾乎所有儒生,聽到匈奴二字,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嚷嚷著要撅師塞外,收復新秦中(河套),與單於會獵於陰山之下一般。

所以哪怕是現在在這些士子之中的穀梁學子,現在也是一臉興奮。

所有人都在心裏狂喜:「張侍中果然有要領軍出塞的準備!」

錯非這位年輕的侍中官,在心裏早有要領兵出塞,立功覓封侯的打算,他何必在這新豐做『軍訓』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大家為何打破頭也要擠進新豐,爭奪著一個百石甚至連百石都不足的小吏名額?

還不就是因為大家賭這個張侍中未來可能要領軍出塞,提前來這裏佔個坑?

如今,張越宣佈軍訓,在眾人眼中無疑赤裸裸的表明了自己未來要出塞立功的志向。

幾乎所有人都在心裏歡呼雀躍。

常遠甚至有些壓抑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之色,想要引吭高歌。

他來新豐,不就是想要這樣的一個結果?

「我賭贏了!」常遠握著拳頭,在心裏說道:「父親大人,您等著,兒子一定會接您回來的!」

而在常遠身旁,兩個身著漢服,但眼瞳卻是褐色的年輕人,更是相擁在一起,大聲的歡呼起來:「張侍中萬勝!」

他們的舉動,立刻引爆了所有人的情緒,大家都歡呼了起來:「張侍中萬勝!」

這一刻大家彷彿看到了,未來跟隨這位侍中出塞立功的光輝前景!

只要成功獲勝,每一個人都將得到豐厚報酬!

當年,貳師將軍李廣利遠征大宛。

戰勝之後,一次性為帝國貢獻了九位列侯,兩個九卿、十二個中兩千石和一百多位兩千石以及數百位千石官吏。

就連軍隊裡的夥夫,也得到了賞賜。

那些冒險追隨李廣利的死刑犯和奴隸,也全部獲得赦免,還得到了賞賜。

而前代的名將衛青霍去病,就更了不得了。

大司馬霍去病麾下,一共誕生了三十多位列侯,兩千石不計其數。

大將軍衛青麾下也誕生了二十餘列侯,其中甚至包括了當朝的丞相!

衛霍外戚軍功集團,甚至把持了國家權力二十幾年,直至長平烈候病逝,才開始漸漸衰落。

而這位張侍中,一旦獲得領軍出征的資格。

他的下限最低也不會低於李廣利,而上限卻可能是霍去病衛青!

換言之……

封候拜將,人人都有機會!

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根本不是夢!

瞬間,士氣max,凝聚力max。

張越卻是跟傻了一樣,看著這些年輕人,良久他才不得不感慨:「大約這就是漢家強盛的緣故吧!」

連讀書人,文人都是好戰分子,都是戰爭狂。

可想而知,這個民族的戰鬥力會有多麼恐怖。

也就難怪,哪怕到了元成之際,也能出一個陳湯,帶著兩三千人,裹脅僕從軍,帥師遠征數千裡,斬郅支頭顱而歸,更可以喊出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