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要做門閥》第421章 大戎未至預先禦之
張越拿著拜帖,感覺有些頭疼。

最近兩天,他接到了下面鄉亭的不少報告。

有許多自稱長安人或者關中人的士大夫,乘著車馬,在新豐鄉亭之中轉悠。

一個個神神秘秘,總喜歡問東問西。

張越一聽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無非就是那些跟著諸王一起回京的各派人物,開始來新豐踩點了。

但他卻怎麼都沒有想到,居然能惹出褚大。

褚大之名,可能在後世不彰。

甚至連他的徒子徒孫也比他有名!

譬如給太史公『完本』史記的褚少孫,就是褚大的堂侄孫。

但是……

在現在,卻只能用如雷貫耳,威名赫赫來形容了。

第一任廣川學苑山長,第一任官方《公羊春秋》博士,第一任太學祭酒領光祿大夫事。

可以說,他見證了公羊學派的崛起與鼎盛,是活著的歷史見證人。

更別提,他還是現在公羊學派內部經世派的領袖人物。

什麼叫經世派?

就是仕派,也就是推崇當官做事的派系。

與另外一系,贏公的治學派,並為公羊霸權的兩個支柱。

更緊要的是,這位老先生,還是激進派的人。

公羊學派的激進派都是些什麼人呢?

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當年匈奴遣王子入質長安,時任衛尉卿殷忠(漢書作段仲),公然在朝堂上宣稱:夷狄者,非中和氣所生,非禮儀所能化,不能臣也!

等到漢匈議和徹底失敗,他更得意洋洋的說:吾早知如此矣,夷狄無信,人面獸心,《春秋》與夷狄戰,皆不言戰,如是而已!

這還不算什麼。

吾丘壽王更過分,第一個說出『夷狄禽獸,非人也』的就是他了。

在這些激進派眼裡,所謂夷狄,只是兩條腿走路的禽獸。

別說給他們優待和人權了。

這些渣渣連被教化與拯救的資格也沒有!

在張越回溯的歷史中,王莽篡漢後就是信了這些傢夥的邪。

將所有夷狄國王,統統貶為候,還沒收了他們的王印符璽。

搞得匈奴人特別不滿,為了這個事情和王莽打了一仗。

相比較而言,這位褚大褚先生,其實還算是一個溫和派了。

他倒沒有那麼極端,只是主張詩經先王之義『夷狄是膺,荊舒是懲』,現在呢荊舒已中國,而夷狄依舊野蠻。

所以應該按照先王的大義,狠狠的膺懲、教育。

故而這位先生的性格,也是暴躁的很。

當年,曾經懟天懟地懟空氣,是董仲舒諸門徒之中,戰鬥力排名前五的人。

排在他面前的,也不過是吾丘壽王、殷忠等人而已。

而很不幸的是,現在吾丘壽王與殷忠都已經作古,故而他就是現在公羊學派戰力no1。

張越現在真是有些擔心,萬一要是這位老先生,在新豐發現了什麼他看不順眼的事情,跑來懟自己那就麻煩了。

且不說,這位老先生還是他的長輩,是師兄。

單單就是他門下的弟子門徒們的戰鬥力,就根本不是穀梁和左傳那幫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書獃子能比的。

「先生現在在何處?」張越收起拜帖問道。

「長孫殿下聞先生來,已經恭迎入行宮了……」陳萬年也是苦笑著,有些忐忑。

褚大耶!

公羊學派碩果僅存的大佬,真正的扛把子人物。

這樣的大佬到了新豐,哪怕是掉了一根毛,怕也是要引發軒然大波的。

人家的弟子中,光是兩千石就有二三十人了!

其中甚至包括了脾氣暴躁的那幾位邊塞太守。

張越聽著,忙對身後的丁緩道:「丁公且先行,本官先去拜見褚先生……」

………………………………

一刻鐘後,張越就帶著人,來到了新豐縣縣衙旁的太上皇廟行宮中。

張越一進門,負責為劉進看守宮門的一個宦官就迎上來,拜道:「侍中公,請隨奴婢來……」

「褚先生現在何在?」張越點點頭問道。

「先生正在正殿與殿下談話……」那宦官答道。

「哦……」張越問道:「褚先生的心情怎麼樣?」

「還好……與殿下有說有笑……」宦官低聲答道:「奴婢聽說,褚先生剛剛去過了枌榆社的鄉亭……」

「哦……」張越聽著,在心裡也算有個底了。

很快,他就在宦官引領下,來到了行宮正殿。

那宦官立刻知情知趣的恭身退下(漢季士大夫們特別討厭宦官,不近刑人,更是春秋各派的主張,一般來說士大夫們與公卿王侯談話的時候,是不能有宦官存在的)

張越整理一下衣冠,便提著綬帶,拾階而上。

立刻就有著侍從官迎上前來,同時有贊禮官開始唱誦:「侍中領新豐事毅覲見殿下!」

宮門被推開來,在兩個侍從官引領下,張越步入殿堂之中,來到劉進面前,恭身拜道:「臣張毅拜見殿下……」

就聽劉進道:「張卿來的正好,正要與愛卿引薦……」

就見劉進也有些畏懼和尊敬的對著左側端坐的一人道:「這位便是故梁相、故太學祭酒領光祿大夫事——褚公!」

張越連忙轉身拜道:「末學後進,見過先生!」

便聽著一個略帶關東口音的蒼老男聲道:「侍中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張越再拜道:「聞先生光臨新豐,晚輩榮幸之至,願請先生不吝賜教!」這才慢慢起身,看向那位天下知名的大儒。

褚大已經很老了。

在張越看來,他差不多有八九十歲,身形枯瘦,但眼睛卻依舊炯炯有神。

作為董仲舒門下的首徒、大弟子。

論學問,他可能不如贏公,論名氣不如吾丘壽王,論才敢不及呂步舒,論官位與權勢不及殷忠。

但論起在公羊學派內部的地位與影響力,他可以稱得上董仲舒之下的第一人。

當年的廣川學苑,後來的太學,都是他在主持和教學。

在元光之後,他就已經得到了董仲舒的許可,可以設帳教學。

數十年來,門下弟子、門徒,入室者都有數百人,門外旁聽的記名弟子,更是不知道多少。

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當年,他甚至將要拜為禦史大夫,成為繼公孫弘後又一位以學術而至三公的大儒。

據說蘭台當時連拜封詔書都寫好了。

只是可惜遇到了兒寬,才導致其與禦史大夫失之交臂。

也正因此,令他深感恥辱,由是將研究方向從純學術調轉到治世方面。

二十年來,培養了無數能臣循吏。

包括蜀郡太守張寬、河內太守夏侯敬等有名的大臣,據說都在他門下聽講、授業。

這樣的大佬,到了新豐,張越要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

但好在,他還有些底牌和籌碼。

「侍中言重了……」褚大卻是仔細端量著張越,上上下下的打量著這個未來的『小師弟』。

其實,一開始他聽說董越要拿這麼個小年輕,做董師的再傳弟子,他是反對的。

這不是開玩笑嘛?

他甚至寫信給師弟贏公,有些責備董越,說他『廢先師之禮,阿世之容,曲學以進業』。

這也正常。

公羊學派講究的是『人臣無將,將而誅』。文筆齋小說www.wbzxs.com

身為臣子、人子、弟子,不可以有絲毫的謀逆、欺師滅祖的念頭。

哪怕只是起這個念頭,在心裡想也不行。

董越的行為,在他看來,起初確實有些符合『人子無將』的標準了。

他甚至打算號召門徒們『鳴鼓而擊之』。

但現在……

他卻已經沒有這個念頭了。

在新豐的所見所聞,讓他瞠目結舌,又震撼萬分。

既感覺歡喜鼓舞,但卻又有些說不出來的味道。

他見到了新豐的種種器械,有能日耕數十畝地的犁具,也有能一日汲水千桶的水車,甚至他還見到了新豐的官吏和百姓,將人畜糞便尿液,收集起來,裝入一個個罐子裡,藏到地窖密封,也見到有人從地窖之中取出那些散發著異味的罐子,將它們播撒到田地之中。

據說,如此就可以令地力不失。

這些都是先王、先師所沒有的手段,但卻出現在新豐。

不僅如此,新豐上上下下,都透著詭異。

官府明文禁止和處罰任何溺嬰行為,甚至不憚用嚴刑酷法恐嚇。

更規定了百姓每月可以購糧的上限。

這些新豐制度,你要說它不好吧?

卻又暗合公羊學派長久以來的呼籲與主張『改製維新,更化製法』。

與董師在世時的追求是符合的。

新王新氣象,新代新制度。

可是……

董師說的是托古改製。

新豐這裡,卻是打著先王的旗號,在玩自己的。

那些器械、制度、律令,那一條是三代就有的?那一個是先王所見過的?

帶著這些疑慮,褚大問道:「老朽在來前,曾在新豐枌榆社鄉亭,有所見聞……」

「敢問侍中,那些器械與制度、律法,是侍中所為?」

「然……」張越微微恭身道:「不敢瞞先生,此皆晚輩所令……」

「晚輩曾在天子面前立下了軍令狀,以三年之功,令新豐初治,令民皆有五十畝之地,兩畝之宅,種兩桑、半畝葵,五十本蔥、家養二母彘、十雞!」張越昂著頭,略帶驕傲的道:「欲踐此大業,不得不行非常之法!」

「況,為漢製法,士大夫之責,人臣之本也!」張越振振有詞,一副真理在我手中的模樣。

褚大聽著,感覺好像似乎是這麼個道理?

但又感覺好像那裡不對勁?

沒辦法,他人老了,思維與反應能力,遠不及當初。

還是一個端坐在他旁邊的儒生,悄悄的提醒:「老師,為漢製法,當以仁為本,以義為綱……」

褚大聞言,立刻就反應了過來,對張越道:「可是,老朽所見,新豐律令制度,無一字言仁義……」

是的,公羊學派對於漢律漢法最大的不滿也在於此。

所有條款,都是從秦律繼承過來的。

雖然搞了春秋決獄,原心定罪。

但是……

沒有一條律法說,行仁義者賞、壞仁義者罰。

相反,律法隻告訴人民,你做這個事情會受到什麼懲罰?

完完全全的就是法家的制度,黃老學派的思維。

而新豐這裡也差不多。

反正,他沒有見到什麼『導之以禮、風之以樂、行之以義』的規定。

倒是對於百姓違法,規定的很清楚。

動輒就是連坐,開口就是『牽牛扒屋』『全家流放』。

張越自然早有準備,他微微一笑道:「先生,行仁義,未必要宣之於口,行仁義當付諸實際!」

他負著手,道:「當今天下士大夫,人人皆以仁義宣之於口,卻不肯行之於道,以為口諾仁義,則天下治也!」

「何其繆也!」

「此非所謂臨淵羨魚?既臨淵羨魚,何不退而結網?」

「所謂仁義者,難道不是令民安居樂業,使百姓富足安康,無受饑寒?」

「呃……」褚大本來就不是很善於辯論,加之年紀大了,一下子就有些跟不上張越的思路,更別提現在張越拿著的是董仲舒的理論在說事。

當年董仲舒就是這麼勸當今改元易朔的。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況且,張越說的也沒錯。

天下士大夫,特別是儒家各派,包括公羊學派在內的很多人。

都是嘴上講仁義,背地裡男盜女娼。

故而,久假而不歸的詛咒,蔓延在上上下下的人身上。

當然,張越也知道,要搞定褚大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必須出殺手鐧!

他微微作揖,搶在褚大身邊的弟子再次提醒他之前,拜道:「先生,晚輩聞公羊春秋曰:莊公十八年夏,追戎狄於濟西,春秋大之,大其為中國追戎狄!」

「故晚輩以為,大戎未至預禦之,聖人之教,夫子之道,春秋之義也!」

「既可用之於中國預夷狄,也可以用之於治政理國,大災未至預先禦之,大患將起預先禦之,皆如此而已!」

「新豐士民,有不舉其子之陋俗,關中減產,生民有饑寒之苦!」

「晚輩便以嚴法,示民以水火之害,民知水火為害,則無溺亡、火傷之事!」

褚大聽著,卻是感覺有些腦子不夠用了。

但是……

對方說的似乎很有道理啊!

尤其是特別投他的胃口。

大戎未至預先禦之,這是公羊學派激進派的核心主張,地位和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一樣。

這個理論的意思是什麼呢?

因為春秋主張抵製不義之戰,但漢室為了消滅和擊敗匈奴,卻必須得到西域。

怎麼辦?

吾丘壽王就從春秋裡翻出了這條記載來,告訴天下人——漢家經略西域,並未是不義之戰。

而是大義!

什麼大義?

為中國預防戰爭!

就像魯莊公當年,帶著魯國大兵,一路北上,追著戎狄打到了濟西一樣。

雖然春秋並沒有記載,當時戎狄有侵略魯國甚至任何一個諸夏王侯的領土的記載。

但是呢,莊公當年是發現了戎狄有要入侵中國的打算,於是毅然決然,發起了自衛反擊戰。

痛打了妄圖侵略諸夏,傷害諸夏的戎狄。

這是王者的行為,更是大義。

所以夫子大之,春秋大之。

所以呢,漢軍無論是遠征大宛也好,經略西域也罷,一下子就找到了大義理論。

漢室歷次對西域的徵發,也都是打著這個旗號在打的。

俺們真的不是侵略!

只是自衛反擊而已。

至於你說,明明別人沒有侵略漢室,哪來的自衛反擊?

那大宛國國王無禮,殺害漢使,那樓蘭、姑師王劫掠漢商、截斷絲路。

這就是有意要與大漢為敵,與諸夏為敵。

他們現在是沒有主動攻擊大漢疆土,但日後一定會!

所以為了子孫後代打算,我們先下手為強,自衛反擊。

現在張越將這個理論改了改,用在了新豐的改製上,倒也能自圓其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