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功蓋三分國》第4章 黑手
話說,後世之人看三國,品三國,看到的都是大勢磅礴,看到的也都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誰會去細想深究,那些歷史大事件背後的不合理?

張角既為修道小成的修士,卻為何又要搞什麼黃巾起義,攪動了漢室江山?

董卓不過是西涼一軍閥,卻為何能夠進京,從而獨霸京師,大權獨攬?

官渡之戰,袁紹大軍五十多萬,卻為何又敗給了軍卒還不足十萬的曹操?

赤壁之戰,曹操大軍幾近百萬,又攜虎吞荊襄之勢,卻還是折戟於赤壁,這又是為何?

夷陵之戰,劉備大軍七十餘萬,打得江東小兒都要束手而降,卻又為何被區區一把大火,燒了七百裡連營?

還有,關羽真的是大意失了荊州?

馬謖真的是因為自負才丟了街亭?

上方谷的那把大火,為何卻偏偏趕上下雨的時候?

五丈原上,七星禳命眼看著就要功成,魏延卻為何偏要闖進大帳來?

如此種種,看三國、品三國的時候還不覺得。

現在,魂穿諸葛亮,還接收了數十年後、蜀漢丞相的那一絲不甘的靈魂碎片,諸葛亮再來看這個時代,將這一連串的事件關聯起來,怎麼看卻都是迷霧重重,貌似背後有著某隻黑手,在推動著這一切似的。

……

張角身為修士,且道法還有所小成,理應在仙山福地之中繼續修鍊才是。他卻偏偏涉足紅塵,還組織了太平道,搞了個什麼黃巾起義。

修道之人,為了氣運或者因果,入紅塵走一遭也是有的。

就算是亂世,為了爭奪大把氣運,出山輔佐某位諸侯,也不成問題。

但是,張角卻為何偏偏要自己爭龍?

須知,道法和龍氣不可並存。

修道之人爭龍,要麼是道法吞噬了龍氣,爭龍不成,其勢力轉瞬即被撲滅。

要麼是就龍氣侵蝕了道法,修士的修為最終會倒退至底的。

即便最終爭龍成功,卻也不過是一世的帝王罷了。

而且,修士入世爭龍,向來是非成即死。

即便最終能爭龍成功,卻也要受到天機反噬。其所建立的王朝短命且不說,王子皇孫也出不了長命之人。這種反噬,非有大功於天下而不可逆。

張角身為修道有所小成的修士,難道會不明白這一點?

然而,張角卻偏偏入世爭龍,帶著所謂的官逼民反的黃巾軍,去撼動腐朽墮落、還有著數十年氣數的大漢帝國。

話說,所謂的官逼民反,一縣、一郡,或許有可能。

難不成整個大漢十三州,都是官逼民反不成?

然則,張角的黃巾軍,卻又偏偏席捲了八個州,幾近大漢帝國版圖的三分之二。

按說,到了此時,張角的爭龍之勢,差不多也快成了吧?

但偏偏,張角卻於這時暴斃而亡。

席捲八州的黃巾起義,也很快就被鎮壓下去。

要說這整件事的背後沒有黑手在推動,諸葛亮是不信的。

後世的許多磚家叫獸,牽強附會,找來許多理由,證明黃巾起義必敗無疑,卻幾乎都沒有人深挖過,這其中的許多不合理之處。

……

董卓,原本不過是西涼的一方豪強。

平時,董卓為人很是仗義,趁著涼州胡人作亂,組建部曲,趁亂而起,然後又買通官府,進而做了西涼太守,成為涼州的幾大軍閥之一。

按理,朝廷中樞裡的爭鬥,是不應該召邊地諸侯勤王的。

就算要召諸侯勤王,怎麼也輪不到董卓的說!

最終卻偏偏是召了董卓進京勤王。

後世的歷史和演義,將這口黑鍋扣在袁紹身上。

讓董卓禍亂漢家江山氣數,這點私心,袁紹或許有,也或許沒有。

諸葛亮即便已經身在這個時代,卻也是理不清的。

但不管怎樣,董卓進京的背後,難道就沒有黑手在推動麽?

再有,按照董卓在西涼時的表現,即便他有野心,也該是一位正常的諸侯才是。但為何進京之後,董卓卻表現得那麼殘暴?

是董卓本性就殘暴?

還是有人引誘著董卓在殘暴的道路上狂飆?

諸葛亮即便智多近妖,這時卻也分辨不清了。

……

最讓人費解的卻是,整個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袁紹有大軍五十多萬,糧草輜重不計其數,身邊更是謀士如雲,猛將如雨。

反觀曹操,大軍不足十萬,還要分兵防備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其糧草輜重,更是無法支撐曠日持久的大戰。其身邊謀士還行,但衝鋒陷陣的大將,除了一個許褚,卻再無人能與顏良、文醜以及張郃等對陣的。

按理,袁紹不說碾壓曹操吧,卻怎麼也不可能讓曹操以弱勝強的吧?

在官渡之戰的前期,曹操還真就是敗多勝少。如果不是關羽恰好被羈絆在曹營,並為曹操陣斬了顏良和文醜,曹操能否扛住顏良文醜,都是問題呢。

即便,袁紹折了顏良文醜,只要戰局相持下去,他還是能夠耗死曹操的吧?

事實也確實,袁紹還有百多萬石軍糧之時,曹操的軍糧卻早已告罄。但偏偏這時,袁紹身邊的重要謀士之一,許攸連夜奔走了曹操,並為曹操指引了袁紹屯糧的地方。

於是,烏巢的一把大火,袁紹百萬糧草盡成灰燼,也是袁紹覆滅的開端。

這一連串的事情,看起來似乎沒有毛病。

但以陰謀家的眼光來看,卻是不然。

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許攸為何在關鍵時刻,棄有大勢的袁紹,而投奔敗局已現的曹操?

若沒有許攸的倒戈,官渡之戰,曹操必敗無疑!

後世的磚家叫獸分析,這是袁紹身邊的幾大謀士撕逼的結果。

試問,許攸、田豐、郭圖等人,既然身為袁紹身邊的重要謀士,平日裡再怎麼撕逼,在關鍵時刻,難道不知道保持克制?

非要逼得許攸投奔曹操?

他們可是與袁紹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

只是,這幕後黑手,不讓袁紹吞併曹操的目的何在?

……

再說赤壁之戰。

自官渡之戰後,曹操便成了北方霸主,又趁著劉表病亡,虎吞荊襄。

此刻,曹操擁大軍幾近百萬,地盤更是達到了大漢的八個州,糧草輜重不計其數,麾下更是謀士如雲,戰將如雨,比之當初的袁紹還要強大十分。

反觀孫劉聯軍。

劉備是剛剛從新野敗退的殘軍,關張趙雖在,又添了軍師「諸葛亮」,卻是兵不過三兩千。即便算上駐守江夏的劉琦部,劉備的勢力也不到三萬人。

孫權雖坐擁江東六郡,還有長江天險為阻隔,其盡起大軍卻也不足十萬。

如是,孫劉聯軍相加,也不過十二三萬人罷了。

不說以十二三萬兵馬,如何敵得過曹操的百萬大軍,就是江東六郡的錢糧,又怎麼能與曹操的八州財賦比拚消耗?

按說,曹操橫掃江東,應該是不在話下的。

但結果卻是,曹操卻偏偏被周瑜的一把大火,給燒得折戟於赤壁!

什麼驕兵必敗,什麼詐降,那都是扯淡!

曹操在官渡之戰時就是以弱勝強的,難道就不會提防在赤壁之戰走袁紹的老路?

即便曹操一時半會兒的想不到,他身邊的那幾位謀士,難不成也想不到?

是曹操被人蒙蔽了心智,變得狂妄自大?

還是他身邊也有人,是幕後黑手的布下的棋子?

……

夷陵之戰,劉備水陸共進,大軍七十五萬,沿著長江順勢而下,一路勢如破竹,打得江東潰不成軍,就連曹魏都被嚇得膽戰心驚,不敢在背後扯劉備的後腿。

劉備如此大勢,卻被陸遜的一把大火,給燒了七百裡連營。

這一把大火,蜀漢的七十五萬大軍,盡成灰飛不說,就連蜀漢皇帝劉備都駕崩於白帝城。

這又是典型的以弱勝強!

話說,劉備經歷過官渡之戰,也經歷過赤壁之戰,見證了兩次以弱勝強,難道他就沒有防備,被江東以弱勝強的麽?

如果劉備有所防備的話,為何還會被江東軍以弱勝強?

演義中記載,後世所謂的磚家叫獸也分析,這是因為酷暑天熱,蜀軍都躲在密林中避暑,這才給了陸遜火燒連營的機會。

在這時的諸葛亮分析看來,這也是扯淡!

酷暑天熱是不錯,但密林之中,貌似也都是青枝綠葉的吧?

在沒有提前布下火油和引火之物的前提下,誰能僅憑千百簇火苗,就點燃一座座山林的?

即便是後世的森林防火,也是在秋冬兩季。

春夏兩季,密林之中,潮氣很重,青枝綠葉是很難被點燃的。

當然,如果提前布下火油等引火之物,卻是沒有問題的。

但問題是,陸遜是如何做到,在遍布蜀軍的密林中,人不知鬼不覺的布下引火之物的?

陸遜肯定做不到,何況還是七百裡連營。

如此看來,唯有修士出手,不僅能點燃春夏兩季的密林,還能一下子就火燒七百裡連營!

只是,修士如此擾亂大勢,只怕所受到的反噬也不輕,身死魂滅,這是肯定的。

但是,誰會這麼做呢?

這幕後黑手,為了阻止劉備吞併江東,居然連修士須得承受的反噬都不顧了!

……

這三大戰役,如果單獨來看,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

但結合到一起,就能看出其中的不合理來。

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弱勝強之後,居然不引敵人之鑒為戒,反而在赤壁之戰被人以弱勝強。

劉備經歷過兩次以弱勝強的大戰,居然也沒有引以為戒,夷陵之戰,被孫吳以弱勝強。

現在看來,這就是幕後黑手的操作!

其根本原因,無外乎就是阻止有人統一天下。

或者說,阻止有人提前統一天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