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狼煙》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三章 走出石室
李牧放下手中的帛書,站起身來從木盒中取出遊龍劍。只見這遊龍劍的劍柄連通劍鞘皆是通體烏黑,無形中瀰漫著一股殺氣。

李牧心下一緊,雙手用力緊握住劍柄和劍鞘,只是幾個呼吸間,他明顯感覺得到遊龍劍散發的那種肅殺之氣正慢慢退去。

李牧心想,上古神兵皆有靈性,神兵也是有生命的,人可以選擇劍,同樣劍也在選擇它的主人。也許是自己習慣了遊龍劍,也許是時隔千年遊龍劍選擇了他這個新主人。誰有說得清呢?

遊龍啊遊龍,今天就讓我李牧見識一下你的廬山真面目吧。

李牧深吸一口氣,一手緊握劍鞘,一手緊握劍柄,慢慢的將遊龍劍從劍鞘中拔出。只見一團磅礴劍氣蓬勃而出,隱隱中有龍吟聲傳來,經久不息。

李牧趕緊正色道:「遊龍,你我遠隔千年,相遇即是緣分,我李牧雖是一介布衣,不知是否有資格與你休戚相關?」李牧話音剛落,那龍吟聲戛然而止,他知道這次遊龍是真正的認可自己這個主人了。

李牧再將目光移到劍身,只見遊龍劍劍身通體發紅,周身散發著淡淡的寒光,俯視劍身,猶如登高山而下望深淵,縹緲間似龍盤又似鳳舞。端的是一柄絕世神兵!

李牧又湊近遊龍劍,細看之下又發現,劍身一面刻著『護佑華夏』,一面刻著『威武不屈』。劍柄一面刻著『遊龍一出』,一面刻著『萬劍臣服』。李牧心下思忖到,看來這遊龍劍是不僅是一柄王者之劍,也是一柄仁者之劍。

李牧轉眼想到,若自己有幸走出這石室,恐怕他與遊龍劍的緣分就要到此為止了,因為他清楚的知道,私藏國家文物是法律不允許的。心下自是黯然神傷。他與遊龍有緣相識,卻無緣相伴。真是得失方寸間,再遇遙無期!

李牧輕輕地將遊龍劍放進木盒中,雙手移到破虜槍身,用力於腰腹雙腕,用力一抬,破虜槍已在手中。

這破虜槍入眼亦是通體發紅,槍身盤旋著一條赤色巨龍,整個槍長兩米七左右,槍頭為虎頭形,虎口含刃,鋒銳無比。龍盤虎踞,氣勢如虹!李牧不禁想到,恐怕楚霸王的天龍破城戟也不過如此吧。李牧把破虜槍置於雙手間,掂量再三,應該有六七十斤。

李牧豪氣乾雲的想到,破虜、遊龍皆曠古神兵,若自己能成為楚霸王那樣的風雲人物,肯定會視破虜、遊龍為兄弟。

縱橫於黃沙大漠、揚鞭於遼闊草原,衝鋒於兩軍陣前,斬將擎旗,掃除異族,護佑華夏。

李牧小心翼翼地將破虜槍放進木盒中,突然意識到有什麼不對,如果說先前他拿著遊龍劍的時候還有些不敢肯定,那麼剛才他拿著破虜槍的時候,可以肯定自己的力氣好像變大了很多。雖然他平時也注重鍛煉身體,但畢竟力氣活做得少,自己的氣力最多也是雙手抱著百斤重的東西走個三四十米。遊龍劍少說也有二三十斤,自己單手就能將其揮舞自如,再者,破虜槍重達六七十斤,自己用雙手也能揮舞自如,而且氣定神閑,並無絲毫的疲累。

試問,如果是之前的自己,李牧可以肯定他做不到。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自己莫名其妙的來到這個石室,不僅大難不死,還何等榮幸的見到了那個讓他崇拜到五體投地的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武安君李牧的盔甲、兵書、兵器。

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番經歷,許多人怕是幾輩子都遇不到的。李牧心下一想,頓覺前所未有的豪氣乾雲、氣朗神清!

須臾間,李牧心中再無掛懷,趕緊把武安君的兵書拿了出來。這一十三卷兵書,每一卷自成一張帛書。

李牧平時對古代兵書也是略有涉獵的,像《鬼谷子》、《孫子兵法》、《司馬法》等也是粗略的讀過。眼下,趙國文字對他來說也沒有任何障礙,不到一個小時,李牧就已經將武安君的一十三篇兵法通讀完了。

當最後一篇兵法讀完的時候,李牧已經被武安君的兵法謀略深深地折服。武安君,您到底是怎樣的一位曠世名將呢?

武安君的一十三篇兵法,從戰略思想、戰術布置再到他的軍事哲學思想,構成了他獨到的兵法體系。難怪,後人只知道他是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李牧、廉頗、王翦)之一,卻不知道武安君有兵法傳世。如今他的兵法埋沒於此已有兩千多年,後人又怎麼能看到呢!

戰國時期,『武安君』的稱號應該是武將最高的殊榮了。戰國時期獲此殊榮的共有四人——秦國白起、趙國李牧、楚國項燕、縱橫派代表人物蘇秦。白起和李牧無疑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兩位將領。白起用殲滅戰為秦始皇掃平六國奠定了軍事基礎,一生殺人過百萬,號稱「人屠」。李牧開創了中國軍事史上第一次步兵圍殲匈奴騎兵的戰例,可謂是千古名將!

李牧將兵書收好,想了一下,還是有必要把這間石室也檢查一番。他按照之前的經驗,將這間新石室的四面牆壁仔細檢查了一邊,遺憾的是並沒有發現任何端倪。

李牧也不氣餒,轉身拿起手電筒去到外間石室喝水,他坐靠在牆壁上,痛快的喝了幾口水。不由得想到,這水還真是生命之源!若不是這水,自己怕是堅持不了多久。

突然,一句話湧入李牧的腦海,「水滴石穿處,絕境逢生時」,這是武安君兵法一十三篇中最後一篇兵法中的最後一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水滴石穿處、絕境逢生時」,李牧在腦海裡不斷的重複這十個字,恍然間,他大笑道:「哈哈哈,我想明白了,學生多謝武安君的指引」。原來,這石室的出口就在水滴正對的地面上。

李牧拿開水壺,用力的踩了幾腳,果然這塊地面是中空的,他趕緊用手把地面上的土層扒開,只見一塊一平米開外的木板赫然呈現在面前。李牧拿出小平鏟將木板撬開,用手電筒往下面照了照,果然有條隧道。終於可以離開這裡了,真是天不亡我也!

李牧將水壺、小平鏟放進挎包,又返身回到那間小石室,面朝著武安君的人形木架,雙膝及地,正色道:「若非武安君相助,學生怕是要客死於此。救命之恩,學生沒齒難忘。此去,學生定當將武安君您的盔甲、兵法、兵器上報國家博物館,好生收藏。」然後,李牧以額觸地三叩首,拜別了武安君。

李牧想著,等他回到學校之後,再聯繫文物局將武安君的寶物帶回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