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最佳娛樂時代》第1060章 分化瓦解
第1063章神格

如果非要找一句話來形容《雷神》這部超級英雄電影,想必大多數人會有相同的選擇——我弟虐我千百遍,我待我弟如初戀!

漫威娛樂從成立到現在,總計已經運作和正在運作《鋼鐵俠》、《綠巨人浩克》、《雷神》、《鋼鐵俠2》、《美國隊長》和《復仇者聯盟》六部電影。

其中,前兩部已經上映,中間兩部製作完成,後兩部還在拍攝階段。

假日檔已經拉開序幕,在感恩節前兩個周末,《雷神》正式上映。

如果說漫威的超級英雄漫畫當中,鋼鐵俠是個二線超級英雄的話,雷神勉勉強強能劃歸到三線的行列。

在這個時代,任何一部影片想要吸引足夠多的觀眾,都需要宣傳造勢。

《綠巨人浩克》中的彩蛋,為雷神托爾贏得了不少關注,使館影業的映前宣傳力度也很大。

比如最近一段時間有新聞在炒作,影片的男女主角傑森-莫瑪和傑西卡-阿爾芭正在熱戀。

這兩人經常攜手出現在娛樂記者的視線當中。

比如利用影迷廣泛關注的《復仇者聯盟》造勢。

傑森-莫瑪在接受採訪時,特別提到了這部影片,稱《復仇者》的劇本為「難以置信的」,他說:「關於復仇者的劇本和漫畫書裡的每一件事都是龐大的,你擁有了這些龐大的、重大的超級英雄,並且把這些龐大的、重大的超級英雄填滿進一個小的空間裡,我正在讀劇本,它是厚重的,每一件事都是那麼重大,哦我的天吶,我跟導演喬斯-韋登說,我不知道你將怎麼拍這個片子,但我很興奮身為其中一員,讓我們開始大幹一場吧。」

還有,鑒於曾經華特迪士尼每部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上映的「最好的」成功炒作,在羅南的推動下,使館影業也使用了類似的手法。

「北美試映好評如潮,獲贊第二個《鋼鐵俠》!」

《洛杉磯時報》和《荷裡活報道者》等媒體給出平均90分的好評。

前者一陣猛吹:「這是漫威漫畫的一次精彩回歸,我們很樂意看到雷神再次出現在大銀幕,等著明年的《復仇者》吧」。

《荷裡活報道者》等被公關的媒體也是一片好評:影片中精彩絕倫的動作場面和時而搞笑的情節都令人對《雷神》滿懷期待,也讓人想起了之前的《鋼鐵俠》,帶給人除了驚喜,還是驚喜。

類似各種精心炮製的新聞層出不窮。

儘管只有兩部影片上映,復仇者們憑藉漫畫的基礎,加上相對論娛樂的大力推動,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

一種叫做漫威大法的東西,也漸漸有了點雛形。

十一月中旬,所有的復仇者們參加了《雷神托爾》的首映式,這樣一部漫威三線英雄改編的影片,也吸引到了無數影迷的關注,尤其與《復仇者聯盟》緊密相連,更是讓這部影片變得更加矚目。

當年的漫威想要塑造一個神,並且將神帶入人間,於是斯坦-李從北歐神話著手,用這個揮舞著鐵鎚的北歐神話人物掀起了冒險動作漫畫全新的一頁。

一般人比較熟悉希臘或羅馬神話,對北歐神話很陌生,但是北歐神話的天神相對來說更加像人類本身。

影片本身沒什麼好說的,典型的荷裡活銀幕英雄套路。

《雷神》的故事也能歸類於家庭戲劇,故事裏的神就像一般人或是其它的漫威漫畫超級英雄一樣有缺點,

雖然片中大部分角色都是神話人物,但故事仍是描述一個自古以來不斷發生的人性衝突:一個魯莽的哥哥等不及要向他父王證明自己有繼承王位的能力;一個嫉妒的弟弟密謀奪取王位;以及一個幫助男主角以全新的角度看這世界的女孩。

王室的存亡、致命的復仇、自大的後果,這些故事元素在任何世界都值得敘述。

放在漫威娛樂復仇者計劃裏面,雷神是世上最強超級英雄組合復仇者聯盟的創始成員。

相比於曾經的那部影片,《雷神》的男女主角全都更換了。

那位澳大利亞的壯男,在影片籌備的時候,還不知道在哪個地方掄大鎚,等到影片拍攝結束,才在荷裡活露面。

羅南之所以了解,因為琳賽-比爾的《飢餓遊戲》劇組,選了克裡斯-海姆斯沃斯擔任男配角。

那個系列沒有男主角,完全的大女主電影。

這部《雷神》當中,或許托爾本人顯得有些無趣,但反派洛基的個人魅力驚人。

復仇者計劃當中,反派並不受重視。

嚴格說起來,這些超級英雄電影有點類似於網絡遊戲中的關卡BOSS,觀眾只在乎怎麼殺BOSS,至於BOSS本身的背景和故事,關注的人其實並不多。

就像《魔獸世界》中發揚光大的副本遊戲模式,玩家隻關注BOSS怎麼打,會掉什麼裝備,故事背景之類的,大部分人刷上十幾遍副本,未必都會多看一眼。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的反派,仍然會臉譜化乃至逗逼化,相比於其他反派,洛基可以說是漫威第一階段中最有個人魅力的反派角色了。

錘基戀什麼的,觀眾也會看的津津有味。

同樣的,出演洛基的湯姆-希德勒斯頓也與漫威娛樂簽訂了長約。

這份合約不僅僅是電影,還包括電視劇。

對於沒有多少名義的湯姆-希德勒斯頓而言,漫威娛樂的長約是難得的機會。

相對論娛樂大量啟用價格和號召力有限的新人,並且簽訂長約,這也為未來節省下大筆開支。

現在的荷裡活明星們已經不像九十年代那麼「值錢」了,這一點無疑已經是荷裡活公認的一個事實,但這並不意味著一些明星們的收入就比以前少了。

在荷裡活還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想要拿到高額片酬,就去演大賣商業片的續集。

漫威的影片雖然名義上是獨立的,但很多都可以歸納到續集的範疇之內,其實之前的漫威超級英雄片的續作,就深受演員片酬的困擾。

最為典型的,莫過於《X戰警3:背水一戰》,這部影片的製作成本高達2億多美元,開支的大頭就是群戲演員們的片酬,僅僅是片酬,幾乎就壓垮了這部影片的預算。

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主要演員的合約都一部一簽。

憑藉成功的角色和續集電影的特殊性,主演們敢要遠遠高出自身市場價許多的片酬,製片公司想要續集成行,也只能接受高額片酬。

《雷神》的市場反響還可以,雖然沒有宣傳炒作的堪比《鋼鐵俠》那麼誇張,但也屬於一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

北美開畫首周三天裏,原本在漫威漫畫中並不怎麼矚目和受歡迎的雷神托爾,就從北美帶走了高達6909萬美元的票房.

即便影片的口碑算不上多好,還是吸引到了大量的影迷。

這樣一部沒有任何明星演員加盟的影片,短短時間內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在荷裡活可以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雷神》的成功,不僅為影片上映後的票房注入一針強心劑,也明年的《鋼鐵俠2》和《美國隊長》,乃至是《復仇者聯盟》做好了鋪墊。

在相對論娛樂,以及各種技術和商業利益推動下,超級英雄電影成了最完美的數字技術模特,不同風格的銀幕奇觀輪番上演,好似帶領觀眾坐上過山車,從一個高潮飛向另一個高潮。

觀眾會對超級英雄感到厭煩麽?答案是一定的,就像他們曾厭煩了西部牛仔、歌舞明星、機械人和外星人。

但這最快也要到十幾二十年之後。

作為當代神話,只要有利益的存在,超級英雄的故事肯定還會不斷的講下去,直到整個社會、文化都鬥轉星移。

所以,是商業利益塑造了超級英雄,是觀眾需要賦予他們神格。

無論超人還是蝙蝠俠、鋼鐵俠、蜘蛛俠,其實不過都是現實世界在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投影。

未來,超級英雄的世界會越來越龐大和真實,也可能會更加黑暗和混亂。

北美第二個周末,也就是感恩節前的一個周末,華特迪士尼近年來少有的超級大製作上映,由艾米-亞當斯主演、結合動畫和真人拍攝的公主電影《魔法奇緣》在北美開畫。

艾米-亞當斯也成為華特迪士尼有史以來最老的公主。

雖然全家歡的公主電影更加適合感恩節的氛圍,但《魔法奇緣》似乎受到了最近幾年迪士尼境況不佳的影響,北美首映周末只有3121萬美元進帳。

《雷神》蟬聯了本周的票房冠軍。

這部超級英雄電影票房走勢較為穩定,次周末票房相比首周末下降了不到百分之五十,再收3674萬美元。

上映十天,《雷神》的北美票房已經有了1億3110萬美元,最終北美票房破億不是難事。

海外也在這個周末開畫,在歐洲和拉美多個國家與地區,登頂票房冠軍,海外票房首周有1億2341萬美元。

伴隨影片票房大賣的,還有各種周邊衍生品,從玩具到漫畫,相對論娛樂的營收驚人。

相比於《陽光女孩》這樣的劇情片,超級英雄電影在周邊上面,可以運作的產品實在是太多了。

商業成功,對於漫威電影來說,已經成為了常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