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88章 賣豬
中午飯和舅姥姥家在一塊吃的,羊肉湯裡加了一顆十來斤的大白菜,還在「大一號」家要了二斤豆腐,加上粉條,燉了一大鍋羊肉湯,蒸了兩鍋花捲。除了悠悠幾個小孩子,基本上是每人兩碗,一鍋羊肉湯喝的凈光。

飯後,援朝舅舅就走了,他還有兩個村沒走到,晚上還得彙報情況。大家則坐在一起說話,姥爺泡了一壺茶。

舅姥姥喝了口茶,滿足的說:「這吃喝不愁的日子,過的就是快,一年不知不覺的快過去了,馬上就到冬至了。」

姥姥算了一下,「可不是嗎,二十就冬至了。」轉過頭給舅姥爺商量:「哥,您家的豬趁冬至殺了吧,俺給您賣出去。」

舅姥爺接過來,「秀芹,還是先把你自己的那倆頭殺了,都得有二百多斤。」

姥姥搖了搖頭:「俺家的得賣一頭,站長盯著那,留下一頭過年時殺。」

舅姥爺考慮了一會:「俺家的也得賣給食品站,愛國,把你家的殺了。」

姥姥勸他:「哥,您已經賣過一頭啦,擋個任務就行,咱隊裡還喂著八十多頭肥豬,到年底都得賣給食品站,就是各家都不交,也能超額完成任務。」

大舅說:「姑,早先一年還喂不成,今年喂苜蓿,半年就能長到二百斤。我專門看過,苜蓿草就咱這窪裡有,還真是奇怪。」

「咱村今年的時運就是好,不過也在人,石廟和咱村一樣,就比咱差了好多。不是咱自家誇,你們爺們今年可是出名了,附近的村都服氣。」舅姥姥自豪的說。

舅姥爺說她:「你瞎扯啥啊,說殺豬那,你給扯那去了。妹妹,以後天冷了,出去也不方便,你還是少出門,這豬肉咱不賣了。」

姥姥早就和悠悠盤算好了,就把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

「冬天村裏也沒啥活乾,讓愛國用拖拉機幫俺往城裏送豬肉,俺找人買一桶柴油。

俺一塊錢一斤在村裏收,一塊一出手,一頭豬最少賺十五元錢。

咱村那家都有三四頭豬,年前俺都給賣出去,一家得多收入幾百塊錢。全村加一塊得有二萬元,咱自家能賺小兩千。

要是光靠張集和水坑集,可賣不出去。再說,豬肉多了也買不上價。」

舅姥爺聽了姥姥的話,感覺挺好:「好吧,你既然有門路,咱們的豬一家留一頭過年,其餘的都殺了。」

姥姥不同意,「別留了,還是都殺了吧,俺家那一頭就夠咱幾家過年的了。再說了,你們看見俺那四頭小豬了吧,又長成半大豬了。」

大舅媽搶著說:「姑,要留也是俺家留,俺當晚輩的,過年就該孝敬你們。」

舅姥姥拍板做決定:「就留愛國家的,咱們的都殺了,過年讓他們盡個孝心。」

舅姥爺和姥姥商量:「你既然決定了,俺就找幾戶人家合計合計,咱先試著來。」

姥姥說:「十六集上,俺去張集把豬交了,咱十七就開始殺豬,一天先殺十頭。到時候您在家裏安排殺,愛國管運,我就在城裏往外賣。對了,咱去平城賣,那裏的工廠多。」

悠悠聽了他們的話,真心的佩服姥姥,她老人家考慮事情就是全面。洪城的院子有羅新才收的廢品,再說還有外人住,還是平城方便。

房頂上的雪開始化了,沿著房簷往下滴,接著就被凍住了,房簷下掛了一溜冰溜,晶瑩透亮。

志遠領著幾個孩子,用杆子往下打。大舅看見了,出來呵斥他:「你怎不長大人心眼,砸到臉上能扎出血,一邊玩去。」

接著又喊:「衛華,咱倆上房頂,把雪都掃下來。」

爸爸聽到喊聲,趕緊出來了,和愛國舅舅一起,把房頂上的雪都掃了下來,媽媽和舅媽往外運。

儘管天氣冷的不行,石廟村的人卻來了好幾撥。冬閑了,人們沒事幹,到處跑著玩,活動一下還暖和點。他們到代銷點看看,再去條編加工點瞧瞧。

人多買的東西也多,悠悠幫著姥姥遞東西算帳。迪迪和狗剩又去堆雪人了,二爺家的宅基上堆的到處是雪人,成了孩子們玩耍的雪場。

爸爸這一天也忙活的夠嗆,光出診就三次。幸好姥姥給他買了個自行車,路上的雪也被人掃乾淨了。來請的都是給老人瞧病,氣溫降的厲害,身體適應不了,老病根複發了。

還有幾波孩子病的,是大人抱著來的。悠悠覺得老弱病殘,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

姥姥也說:「每年的冬天,都有老人熬不過去,得走一批。」

昊昊沒聽明白,問:「姥姥,他們上那裏去啊?」

悠悠顯擺自己,搶著說:「去天國了。」

迪迪高聲說:「我知道,他們解脫了,到天國享福去了,再也不用受罪了。」

姥姥說:「到底是享福還是受罪,誰見過啊,不過是人的思念罷了。」

冬季天黑的早,一家人吃過晚飯,還不到下午六點,就貓到了炕上。姥姥把大家的靴子放到炕頭烘著,明早就幹了,而且是熱的,穿起來非常舒適。

媽媽和姥姥做手工鞋,爸爸跟著姥爺學條編。悠悠教迪迪學看圖識字。童話書沒有了,昊昊他們就看十萬個為什麼,裏面好多字不認識,就不時的問悠悠。次數多了,引起了爸媽的注意。

媽媽看了幾次,發現悠悠讀音非常準確,都是標準的普通話發音。就說:「昊昊,把書給悠悠,讓她讀一篇,媽媽聽聽。」

悠悠一愣,這那裏又出問題了。疑惑的接過昊昊的書,讀完一抬頭,見大家都看著她。

疑惑的問道:「怎了?」

志遠先開口:「悠悠,您讀書真好聽,和姑姑讀的一樣。」

聞言,悠悠有點明白了,自己不自覺的用上了普通話。哎,到處都是坑,一不小心就掉裏面。

趕緊找借口:「那是,俺是媽媽的閨女,當然跟媽媽一樣,校長也沒俺媽讀書好聽。」

爸媽自幼在京都長大,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即使在韓屯生活了十年,依然沒有改變過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