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92章 付散禮
女婿們吊完孝,進到靈堂裡,趴在靈前又哭了一次,這是女婿的心意。一個女婿半個兒,跪靈堂是兒子的做法,女婿進來一跪,就是表明自願當兒子,也不用韓德庫出去謝客了。

他們和韓德庫商量好發喪的事情,就回去準備了。閨女得住下來守靈,明天一早戴著孝回婆家,給公婆磕頭。這也有個說法:就是求供。

院子的西面也搭了個棚,裏面支了兩口大鍋,做飯的換成了夯,他是村裏的廚匠,紅白喜事都找他做飯。還有幾個半大小夥子,跟著他幫忙。

鍋碗瓢盆都是村裏的,桌子板凳先用主家自己的,出殯那天擺的席面多,再去別人家借。

平時就執事和幫忙的在他家吃,也不用擺席,大鍋菜一人一碗,主家也跟著一起吃。

婦女們負責蒸饃,還是村裏的老規矩,白面和雜麵的花圈子。喪事用面多,專門安排人去向陽大隊打面。

當天的下午,韓德庫家就把豬殺了。他說,反正席上也用不完,提前殺了,大鍋菜裡也放些肉,天寒地凍的,讓大夥吃好點。

豬血和腸子肚子等下水,不能上席,就提前做出來吃了。上供的十碗方子肉砍好,放開水了煮一滾,斷血就撈出來。執事滿村裏買公雞,終於湊夠了十個,也殺了準備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安排了兩個人,拉著地排車去趕集,主要是買魚。執事交代他們,最好買飯店裏炸好的魚,回來省事。

親戚都來了,今天先弔孝。男人吊完孝,就問執事怎著安排的,自家該怎麼辦。執事回答清楚,接著問他們來幾個人,男女各幾個,明天好安排席面。

老二奶奶沒娘家,這就省事多了。一般喪事,最怕的是娘家人,找閑事是一方面,關鍵是來人多。有的時候,恨不能來半個村子的人。

有一個笑話說的就是娘家人吃喪宴:有個村子,和韓屯差不多,全村就一個姓。村裏的老姑奶奶去世了,倆村離的也近,有一裡地。出殯的那天,一個莊子的人都去了,前面的人到了,後面的人還沒出村。

辦喪事娘家是主客,儘管就抬來一桌供,來的人卻特別多,還都得坐席,光是娘家就得準備十席八席的。

喪事的席面,菜好點孬點沒人爭競(計較),可饃得管飽。在這糧食緊缺的年月,可是一項大負擔。

所以,好多人家喪事都不大辦,主家準備一桌底供,親戚就挎個饃籃子,中午用底供做成大鍋菜,一人一碗,各家帶來的饃,就夠吃的了。娘家不上供,也沒法多來人。

其實娘家真正的至親,也不會爭競找事。只有旁門的人,才跟來胡攪亂纏,不過是為了吃頓好的,弄盒煙抽。娘家強勢的人家,絕對不會幹出攪自家姑娘喪事的事情。

挎籃子的親戚,來人是有規矩的,一般四個人,最多再帶個孩子。三男一女,男人多主要是為了行禮好看,。

一個饃籃子裝24個饅頭,壓回去4個,剩下的20個怎著也夠來人吃的,主家就是搭碗菜。

韓德庫家親戚少,七家親戚該上供的只有兩個閨女,一桌供一般來兩桌人。其他的五家親戚都是饃籃子,最多二十五個人。

喪事用的都是案板桌,一桌最多坐六個人。這麼算下來,親戚就是八桌。

韓德庫殺了豬,肉菜富足,他讓擺二十桌,自己村裏幫忙的也跟著坐席。

執事的不同意,對他說:「這不是您一家的事,咱村裏的規矩在那裏,您辦了下面的就得跟著,還是按老規矩吧。」

「小老媽媽」執意的說:「俺專門殺的豬,光肉就二百多斤,得用了啊。」

韓道偉就說:「要不,咱也跟石廟村裏學,他們村辦憂事,自己村裏的人付散禮,每人2元,跟著坐席。」

執事卻說:「咱村跟他們不一樣,他們村不是一個姓,付散禮的都是異性,咱都姓韓,怎個辦法?」

韓道偉說:「自願吧,尊重個人意願。」

和大夥這麼一說,付散禮的還真不少,基本上每家都參加了,這樣一來,又多了六桌。

親戚吊完孝,該見的人也都見了。就開始成殮,棺木早就準備好了,倒也爽當,很快就完成了。

第三天才是重頭戲,一大早,韓德庫就跟著去開坑,他父親已經去世,就在他父親墳頭的旁邊,韓德庫畫出個大體的輪廓,大夥挖出墳坑。

親戚來了先吊個孝,等都來齊了就出殯。現在提倡喪事簡辦,不行扎紙活,沒吹響器的,也不看時辰。親戚多了就晚些,親戚少了就早些,比原先簡單多了。

八個男壯勞力把棺木抬到大街上,停棺開始路祭。路祭才是葬禮的重點,各家上的供在這裏擺上,讓大夥觀看。親戚在這裏行禮拜祭。

先擺主家的供,韓德庫領著本家的人行孝子禮,三十六拜禮,韓德庫是被人架著,才完成的。

「小老媽媽」作為兒媳,上前破供。自己村裏的人都見過,他家上的大供,外村的親戚不知道。

擺上來就引起一片驚嘆聲:「多少年沒見過這麼大的供了,老太太有福,攤上中用的兒了。要不說好兒不用多,一個當一窩。」悠悠聽的愣愣的,這兒子還能論窩算。

接著就有人說:「好兒不抵好媳婦,還是『小老媽媽』大氣,受了一輩子氣,還給老人置辦這麼好的供,給大家帶了個好頭。」

接著就是兩個閨女的供,她姐妹倆看來是商量好了,都是上的花供。這時,大夥的說法就不太中聽了。

「老人算是高壽,走的又急,沒用她們伺候一天,就給擺個花供,不值啊。

老二奶奶有名的疼閨女,為了顧閨女,就一個兒還分了家,從自己嘴裏省下口糧接濟她們。看來閨女不能要啊,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出門的閨女外向。」

接著有人嗤笑:「連這都不明白,閨女婿哭的老叫驢放屁,你們看著倆閨女婿哭的聲挺大,就沒見掉淚。」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