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第309章 麥種
種子站的同志聽見後,給大夥解釋:「縣裏收種子是用糧食指標換的,收一斤種子給一斤糧票,你們可以拿糧票去公社糧所買糧食。」

不過,得扣除村裏上交的愛國糧,村裏今年還是上交二十萬斤愛國糧。九百畝地上交了54萬斤新麥種,最後,給了韓屯34萬斤的糧票。每人一千斤還有結餘,村民這下才放了心。

用糧票在糧所買糧食,70%的小麥,每斤0.17元。30%的粗糧,玉米每斤0.09元,地瓜乾每斤0.07元。

村前二百多畝的棉花地裡種的小麥,雖然晚了一些,由於肥料足,畝產也達到了400多斤。加上欒場麥,村裏留足公用糧和一半的糧票,今年韓屯人均分配小麥300斤,500斤糧票。不過,賣麥種使村裏多了16萬元的收入,人均500多元。

這樣一來,大傢夥覺著還是種麥種上算,說話就變了:「今年,咱還得接著種麥種,沒想到,咱也和城裏人一樣,吃上供應糧了。這一季麥子分的錢,比工作人員一年的工資都多。」

縣種子站收的麥種,每斤0.55元往外賣,一斤麥種比普通的小麥貴了2毛多。其他公社的生產隊嫌貴,援朝舅舅挨村的做工作,加上有韓屯這個榜樣,結果所有的麥種都被張集公社留了下來。

收了小麥,還是種大豆,不幾天的時間,就種完了。村前的二百畝地,種了五十畝的夏穀子和五十畝的夏地瓜,一百畝的夏棉花。

「三夏」過後,村裏接著就開始籌備肉聯廠的開工,隊裡的養豬場,肥豬都長到了二百五六十斤。

肉聯廠的負責人選,成了全村的熱點。韓玉臣家的人想乾,韓道偉家的人也想乾,兩個家族各不相讓,最後沒辦法,隻好讓大家投票表決。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愛國舅舅當選了。

舅姥爺家在村裏是單門獨戶,上邊好幾輩都是單傳,到了舅姥爺這裏,才有了四個兒子,其他三個還沒在家,家裏就愛國舅舅一個人。

正是因為這樣,大家才選的他。大傢夥認為:舅姥爺家沒近門子(親近的叔伯兄弟),處理事情還公道些,最起碼能做到不偏不倚。

不過,「老騾子」的大孫子被大夥推舉為村裏的記工員,他初中畢業,文化程度在村裏算是高的。雖然兩家不和睦,也算韓玉臣家族裏的人。

這樣,韓道偉當會計,韓玉臣當保管,他堂侄子當記工員,相互牽扯,相互監督,大夥比較放心。

農曆的五月十六,韓屯村辦企業肉聯廠正式開工。縣裏和公社的領導都來了,縣肉聯廠來了兩位技師,暫時在這裏幫忙。

村裏派去縣肉聯廠學習的三十個人,都成了熟練工。每天的生產量暫定在一萬斤,宰殺生豬六十頭,年宰殺生豬量預計在二萬多頭。

三十多名的熟練工,加上兩名技師的指導,肉聯廠的生產特別順利。經鑒定,各種產品都達到了國家標準,可以出售了。

省裡食品鑒定技術委員會的負責同志,專門到韓屯村來了一趟,現場查看肉聯廠的生產情況。

到走他才說出實情,原來他覺得韓屯肉聯廠的產品味道特好,來這裏後看到大家用苜蓿養的特等豬,才算是找到了原因。

得到他的認可,韓屯村肉聯廠的產品,從此打上了優質產品的標識,基本上被省裡包了圓。

現在是計劃經濟,加上物資短缺,完全是賣方市場,簡直是企業的春天。午餐肉、粉肚、香腸、臘肉、熏肉等產品供不應求。

韓屯村的肉聯廠列入了國家計劃,產品由商業部門統一調撥銷售,開業後根本就沒有存貨。只有一樣,肉聯廠的生豬得韓屯村自己解決,國家不負責供應。

沒有國家的平價指標,生產用豬得靠自己收高價豬。石廟村500多戶,每家養二十頭豬,就是一萬頭,加上附近村莊,足夠供應肉聯廠生產的,也提高了群眾的收入。

肉聯廠用的是高價豬,生產出的午餐肉罐頭,卻得按照國家的統一定價賣,500克重的罐頭每瓶1.68元。

韓屯村按每斤0.75元的價格收購生豬,比食品站的價格高了接近一倍,基本上和集市每斤一元的豬肉價格持平,。即使這樣,肉聯廠的利潤也相當的可觀,保持在50%左右。

也就是說,肉聯廠的每天都能產生5000元的利潤。肉聯廠實行兩班倒,每個班8個小時。工人在廠裡工作八小時,隊裡給記十個工分,另外每月發12元錢的生活補助。

這樣大夥都沒有意見,隊裡的工值去年就達到了2元,這樣在肉聯廠裡上班,每月的工資折算下來是72元,比城裏的工人多了一倍。當然福利不如他們,不過,每年能在村裏分到口糧。

78年的高考是在夏季,愛民舅舅來信,今年他報名參加部隊的招生考試。進入7月份,高考、中考接連進行。就是小學和初中,也開始實行統考,縣裏和公社分別排名次。

韓屯的聯中,別看人少。在統考中,可是露了臉,各個年級成績都是公社第一名。當然了,昊昊和悠悠是年紀的第一,志遠也是第一。

志亮和志高就悲劇了,他們和昊昊和悠悠在同一個班,倆人成了永遠的第二名。這讓悠悠想起了後世的一個說法:千年老二。

悠悠現在是越來越孩子氣,奔三的京華高材生,欺負起一年級的孩子來,絲毫沒有精神負擔。

老師帶著他們去公社領的獎,每人上台領了十個作業本的獎品。雖然不值錢,可是封面上印著的大紅獎字,讓多少孩子們眼熱。

昊昊還好,悠悠可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沒少請假。村裏的孩子都不服氣,就連志亮都說:「悠悠的成績不算,她連初中的題都會做。」

確實,媽媽上學去了,爸爸又經常出去給人看病。志遠碰到不會的問題,經常急得打轉轉。悠悠看見了,就指點他一下,當然是啟髮式的。時間長了,他遇到難不懂的問題,就去找悠悠探討。

大家已經習慣了悠悠的聰慧,也沒人當回事了。這樣一來,悠悠請假不請假的都沒人過問,得到了極大的自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