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第332章 發工資
其實開拖拉機不一定比自行車快,不過由於是夜裡,拖拉機有大燈,路上看得清楚。

就這樣,斷斷續續的,到夜裡十一點鐘,電影終於放完了。大傢夥看得意猶未盡,都要求明天接著放。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聽放映員說,最多的時候,一個晚上放映三次,最後的一個村看到夜裡一點多。

文革的十年裡,八部樣板戲人們看得倒背如流,戰爭片也就那幾個。《朝陽溝》給人們貧瘠的文化生活注入了一劑興奮劑。

臨水本來就位於魯豫邊界處,縣裡就有豫劇團。文革以前,民間有十幾個豫劇團,不過文革期間都解散了。

隨著電影《朝陽溝》的放映,縣裡的豫劇團開始排練《朝陽溝》,原來民間解散的豫劇團也重新組建,老戲不敢唱,大家都排練《朝陽溝》。

派了就得演,十幾個臨時組成的豫劇班子,成了熱門。各村都請他們去演出,演一場五十元錢,一般都是村裡出錢管飯。

春閑春閑,地裡的活計不多,一個村請了豫劇班子演出,附近幾個村裡的人都來看。

相鄰的村莊一般都請不同的豫劇班子,大家一邊看著,一邊做比較。那個銀環長的好,那個栓寶唱的好,那個丈母娘厲害。

到了後來,大夥基本上都會唱兩句《朝陽溝》裡的唱詞,唱的最多的就是:「咱倆個在學校整整三年」。

援朝舅舅中午回來了一趟,和舅姥爺大舅爺三在屋裡嘀咕了好長的時間,吃了午飯就回去了。

又過了五天,服裝廠的加工量穩定下來,平均每人一天能做十套衣服,一套衣服加工費0.70元,除去0.09元的釘扣子錢,還剩0.61元,隊裡留下一半,人均每天收入3.05元。

不過,由於實行計件工資,大家的收入差別就大了,幹活又快又好的,每天掙5元多,幹活慢的,一天也能掙2元錢。

大夥那個高興啊,跟著問大舅媽,「紅英,你沒算錯吧,真的能掙這麼多。」

大舅媽肯定的告訴大家,「這可不是俺算的,是韓道偉和韓道存倆人算出來的,你們要是不相信,就去問他們去。」

大夥又擔心了,接著問:「紅英,你問了嗎,真的給咱們發這麼多,肉聯廠的工人,又累有臟,一個月才72元,咱這多的可合到160多元了。就是少的,一個月也掙60多。」

大舅媽也不確定,「俺得給你們問問去。」

這確實是個問題,舅姥爺他們又把援朝舅舅叫回家。援朝舅舅聽了,對他們說:「這還不好說,你們給肉聯廠的工人提工資啊。國家的工廠裡,年後都提高了獎金,有的廠子,獎金比工資高幾倍,聽說最高的每個月都發到一百多了。」

韓道偉說:「他們才一百多,咱村的服裝廠,幹得快的一個月能掙160多元。就因為這俺們才做了難,總不能又臟又累的肉聯廠工人,比她們婦女少掙吧。要是比她們多了,這一個月得發多少才算合適?」

援朝舅舅說:「服裝廠裡掙160元的也就那幾個人,平均下來還不到一百,肉聯廠確實累,一個月就發150元的工資,你們看行嗎?」

韓玉臣說:「援朝,你懂國家的政策,你說行就行,咱以後就按150元的工資發。不是咱們吹,縣裡的廠子,也沒咱的工資高。

咱農民啊,論起幹活來,可比哪些城裡的人強多了。不看別的,就看縣肉聯廠的那些工人,比咱的人多了兩倍,殺的豬還沒咱多。比起他們來,咱一個月發150元,一點也不多。」

按照原來的規定,大舅媽的工資太高了。服裝廠每天加工成衣450套,上交村裡加工費137元,要是按照5%的比例提給大舅媽,就是6.86元,一個月就是205元。

大舅媽主動提出不要這麼多,最後韓道偉提議:按肉聯廠的辦法,發固定工資每月150元,韓玉臣也同意。就這樣,大舅媽兩口子都成了領工資的人。

援朝舅舅說:「我這個書記當的窩囊,還沒你們兩口子的工資零頭多。」援朝舅舅雖然是書記了,每月的工資才48.50元。

由於服裝廠,肉聯廠長了工資,大夥那個興奮勁,回家可沒少誇媳婦。

接著,服裝廠的工人又提出了要求,現在白天時間長了,春天大家也沒別的事,能不能延長上班時間,晚上加班也行。

服裝廠開工這半個月,每天都是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一天8個小時。

大夥提出來,上午7.00開始上班,下午6.30下班,晚上8.00——10.30,每天增加4個小時。

大夥啊,現在有了這加工服裝的輕巧活,是不願意再乾條編了。她們都說,乾條編把手磨得都是口子,做衣服怕刮線。

其實啊,大家是嫌棄條編收入低了。剛過去的這半個月,大家白天做衣服,晚上都去地窖乾條編,沒一個捨得閑著。

乾條編一個小時掙不到一毛錢的加工費,一不小心就把手刮個口子。大家大空去地窨子裡乾,小空在家裡乾。

悠悠挺佩服現在的人們的,儘管生活好了,人們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觀念沒變。

既然大夥一致要求加班,幾個村幹部接著開會商量,舅姥爺問過姥姥,得知訂單沒問題,就同意了大夥加班的要求。

慢慢的韓屯村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男老爺們也開始做飯了。為了讓家裡的老娘們多加會班,男人們都勤快起來。儘管家裡存著上萬元,可也沒人和錢過不去。

三舅回去後,組織各村的幹部,在韓屯召開了現場會,讓大家參觀了韓屯的服裝廠。

並且下達了硬性任務,回去後每個大隊都得派人來韓屯學習。半個月內全公社八個大隊都得成立服裝廠,村裡有條件成立服裝廠的,公社大力支持。

這可是大好事,石廟村的人近水樓台先得月,他們辦的極絕,連人帶縫紉機一塊來的。

石支書高聲大嗓的喊著:「老韓,我連人帶機子都來了,你得負責給老哥培訓好,趕緊的給找間屋子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