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第337章 齊麥一號
還有一個月就要高考了。1979年,中國高考步入正軌:

從這一年開始,高考時間定為7月7日至9日,並一直延續到2003年。

從這一年開始,高考試卷由教育部統一命題,並一直延續到2000年。

從這一年開始,高考考生向以應屆高中畢業生為主體過度。

從這一年開始,高考模式穩定在二十年以上,直到新千年。

1979應該稱為新時期中國高考元年!

這年的高考理科考六門(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政治、英語),其中英語作為參考分。

1979年高考,洶湧如潮的報考大軍不亞於前兩屆,全國有近470萬人報考。六百多所高等學校共錄取新生27萬多人,錄取比例為5.74%。

悠悠又拿出後世的高考法寶,大量的模擬試題。一共十套模擬題,基本上把高考的題型都概括在內,不過絕對沒有原題。

由於77年的高考試題題型簡單,好些是課本上的原題。自1978年開始,高初中老師都試著押題,各種高考模擬題更是五花八門。有鉛印的,有油印的,有書店買的,有學校翻印的,有老師自己編的。

姥姥把模擬題交給智慧,告訴她在臨水託人找的,是老教師編的,一定要做完。每套試題的後面都有答案,可以自己對著估分。

韓屯村的麥收從6月8日開始,還是縣裏的工作人員幫忙收的。今年,韓屯村不僅包吃包喝,還給來幫忙的人,每人送了兩盒午餐肉罐頭。

縣委李書記笑著對舅姥爺說:「老韓啊,你這糖衣炮彈可真夠饞人的,我們吃上癮了,你可得接著送。」

「行,只要你們能來,俺保證每次都送。」

縣委李書記對大家說:「你們都聽見了吧,老韓這是財大氣粗。這兩天大夥也看到了,韓屯啊,就是自己乾出來的。希望大家回去後,都向韓屯學習,帶領大夥奔致富路。

老韓啊,我聽說你們肉食廠的工資開到了150元,真的假的啊?」

「真的。」舅姥爺自豪的回答。

李書記哈哈大笑:「老韓啊,你可真是韓大膽,這要是擱以前,你這就是私分國家財產,該坐牢了。

不過,現在國家提倡發家致富,你算是給全縣帶了個好頭。」

李書記的一句話,算是給縣裏的企業打開了枷鎖,縣肉食廠率先實行按勞計酬,帶頭給工人漲獎金,高的達到了上百元。

縣印刷廠有樣學樣,跟著發獎金,接著是酒廠。縣裏的工廠因為獎金的數量,被人們私底下分為了三六九等。

全村1100畝小麥,5天的時間,就收完了,產量和去年的差不多。

韓屯村去年搶種的二百畝小麥,儘管沒上土雜費,小麥畝產也達到了500斤。這些地被淹時,地裡的大豆都開始結莢了,那可是上好的綠肥。

打完場,就把剩下的麥子分給了大家,每人360斤小麥。糧票發下來後,還是人均500斤糧票,500元錢。

比起去年年底的分紅,這些錢不算多。可是大夥的幹勁更足了,人力和耕牛都用上,僅三天的時間,硬是把1100畝的地,都種上了。

今年的麥收,張集公社喜獲豐收,產量成倍的增長。使用韓屯村繁育的「齊麥一號」一代種子的27000畝小麥,畝產都達到了300斤。灘區的產量更高,平均畝產500斤以上。

張集公社共68000畝耕地,除了留下的春地,總共種了32000畝小麥。沒用「齊麥一號」種子的5000畝小麥,雖然追施了氨水,產量才150多斤,不過比原來的不足100斤高了許多。

沒種「齊麥一號」的生產隊,那個後悔,關鍵是群眾都抱怨村幹部。今年他們早早的就行動起來,找縣裏和公社的領導購買麥種。

縣種子站那個得意,他們今年可是香餑餑,各縣的同事都來套關係,就是外地區也派人來買麥種。

按照國家規定,二代提純種每斤0.45元,比集市上的小麥價格每斤高了0.12——0.14元。還補貼對等的糧票,用糧票買小麥,每斤0.17元,每斤小麥又多了0.14——0.16元的收入。

麥收以前,臨水地區在張集公社,召開了小麥生產現場會,援朝舅舅在會上介紹了經驗。各縣當場就找援朝舅舅,要求購買麥種。

麥收後的實際產量,更是讓全縣瘋狂。各個公社都來找援朝舅舅套關係,大家都想著提前買到小麥種子。

現在的人們,還沒有原種、一代種、二代提純種的觀念。也是,「小白芒」和「大紅芒」兩個麥種,人們種了幾十年,就沒換過。

去年的一代麥種沒人要,今年的二代種子大家搶著買。現在的人啊,可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去年,只是韓屯一個村小麥產量高,大夥心裏沒底。因為大家都知道,韓屯村土質好,喂的豬多,土雜費也多,產量本來就高。

今年全公社都獲豐收,特別是個別村莊,沒捨得都用新麥種。兩樣麥子都種了,一樣的土地,一樣的管理,產量差了一倍還多。

鮮明的對比,讓大家深刻的認識到了良種的重要。現在,人們達成了共識,「齊麥一號」就是好。

隨著「齊麥一號」出名的,還有援朝舅舅,原來對他不服氣的,現在也服氣了。

原先各公社的領導聚在一起,就議論援朝舅舅走了狗屎運,老書記被洪水沖昏了頭腦,他拾了個書記。

現在他們則說:「別看人家韓書記年輕,比咱這些老傢夥強多了,不服不行啊。人家剛乾一年,全公社的產量就翻了一番。」

還有人說:「不只是種地,聽說他要求村村建服裝廠,工人月工資都上百了。」

援朝舅舅的事跡被大夥傳的紛紛揚揚,張集公社的所有村幹部,麥收一結束,就催著援朝舅舅,要求上服裝廠。

韓屯村因麥收停產的兩個廠子,接著開工。服裝廠這次新上了滌綸連衣裙,滌綸連衣裙在京都銷量很好。裙子沒了扣子,在背後多了條拉鏈,加工費還是依照縫紉部裡的價格,每件0.40元。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