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第642章 專題片
韓屯村的養殖場,沒擴建以前,規模就不算小。五千存欄量的大型豬場,上千隻的青山羊,上萬隻的鴨子鵝,還有二爺餵養的上百頭大牲畜。

六個人中有韓道榮劉翠蘭兩口子,韓玉民主要負責喂母豬,一名接近六十歲的老人負責餵羊,一名四十多歲的婦女負責餵鴨子和鵝。

韓志豪在養殖場是最年輕力壯的,他和劉翠蘭倆人負責防疫和育肥豬。

韓道榮在養殖場出力最多,他主動把養豬場的臟活累活都幹了,每天還幫著二爺把牛圈給打掃乾淨。

韓道榮的母親,在家照看孩子,他們一家就住在養殖場裡。新樓房收拾好了,就在哪閑著,一家人依然在養殖場住著。

經常在養殖場居住的,還有韓玉民,特別是母豬集中繁殖時,他更是得日夜在豬場守著。

村裏有了幼兒園,韓道榮家的孩子,都送到幼兒園裏。韓道榮的娘,就主動幫著兒子幹活。別看她年紀大了,做家務不行,可力氣大,百十斤的飼料袋子,搬起來就走。

養殖場的十名新工人剛上班,村裏訂購的萬頭豬仔就到了。劉翠蘭算好的帳,村裏存放的苜蓿草多,正好夠吃到年後新的苜蓿草長出來。

產品展銷廳的12名工人,全部是本村的年輕婦女,她們還擔負著接待外來人員的任務。

現在雖然沒有來韓屯參觀的,以後肯定有不少人來。地縣花費了這麼大的精力,就是為了將韓屯村打造成新農村的典範。

有來韓屯村參觀的,她們抽調人員負責接待,沒人來就在產品展示廳銷貨。

由於工作性質不同,她們上班的時間也是特定的。每天的早上八點上班,下午五點下班。中午輪流吃飯,每人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

韓屯村建設完畢後,工作組就開始著手幫助韓屯村製作專題片,幸虧有悠悠的錄像機,韓屯村的重要事情都留有影像資料。

專題片的文字解說是工作組小李寫的,悠悠根據他的解說詞製作影像。有萬能智腦,加上以前悠悠拍攝的各種錄像,悠悠自認韓屯村的專題片,並不比大嶽莊的差。

實際也是如此,小李看過悠悠製作的專題片,大受啟發,立即對自己所寫的解說詞進行了修改。

專題片的名字,是工作組的高主任定的:《紅旗下前進的韓屯村》

配音是悠悠自己錄製的,所有人都認為悠悠的普通話,和電視上主持人一樣,悠悠盛情難卻,隻好親自上陣了。

配音還不算完,接著就是指導趙芳她們學習普通話,最起碼把講解詞練熟悉。

講解詞也出自小李同志之手,是根據參觀的內容編寫的,每到一處都有專門的講解稿。

培訓趙芳她們說普通話,可真不容易。韓屯雖然也算北方地區,可這裏的口音和普通話差別太大,想一下子改過來,可真不易。

關於這裏的口音,還有個笑話:服服(叔叔)服服,您家水缸裡掉了個老服(老鼠),淹類服嚕服嚕(噗嚕噗嚕)。

悠悠隻好一句一句的教,碰到口音差別大的,一句話能教半天,總共半個小時的解說詞,教了一個星期才勉強過關。

接待工作不光是口音的問題,還有個舉止習慣問題。趙芳跟著外出參觀過,見過小靳莊的接待員,還算比較適應。

其他人員就不行了,背的滾瓜爛熟的解說詞,往人前一站,頓時卡殼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臉皮薄就練,悠悠和她們磕上了。拿出排練節目的勁頭,語言配合著動作,一段一段的練。

先在幾個人之間練,在家裏人面前連,再在村裏人跟前練,最後在工作組的領導那裏練。

循序漸進,變化著花樣的練,半個多月後,總算把她們鍛鍊出來了。

用景芝的話就是:「悠悠把我們給練傻了,就是做夢都在背解說詞,那裏還顧得上害怕。」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這十二人總算是能落落大方的站在人前,充滿感情的給人講解了。

目前沒有接待任務,可悠悠對她們的要求是,每天上班後,先練習一遍解說詞,反正上午九點以前,來買產品的人很少。

熟能生巧,悠悠就是讓她們在夢裏也能熟練的進行解說。

新招收的工人,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崗前培訓。培訓工作,由專家組和科技大的師生來承擔。簡單的培訓過後,根據他們各自的表現,全都安排到合適的崗位。

韓屯村給所有的職工,都製作了專門的工作服,每人兩套。胸前都印上了各廠的名稱,從工作服上就能區分出工人是那個廠的。

個別的車間,還得在工作服外,穿上隔離衣,隔離衣上也都有車間的標誌。

隔離衣只能在車間裡穿,工作服就成了工人們的標誌。在廠裡穿,在家也穿,出門穿辦事走親串友更得穿,只有下地幹活,才捨得把工作服脫下來。

工人就位了,韓屯速食麵廠和火腿腸廠再次進行試產,根據生產情況繼續進行調整。

在這期間,山本和他的團隊,沒少出主意。速食麵和火腿腸這兩項技術,在日本都有比較成熟的經驗,他們又是這方面的專家,對韓屯村的幫助真的挺大。

工廠真正的運行起來,比起以前,工人還是比較輕鬆的。每天雖說是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可由於是兩班製,下午兩點交班,和農村平時的勞作相比,相當於隻幹了半天的活計。

就是上班的這八個小時,中間也有一個小時的輪流吃飯時間,實際上班的時間,就是七個小時。

韓屯村的民兵,就比較辛苦了,他們夜間得輪流值班巡邏。十個人一班,五天就得輪到一次。

現在夜裏溫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村前的塘子坑裏,水面已經開始結冰。民兵夜裏一個小時巡邏一次,還是比較辛苦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二爺的麥芽糖廠開工了。看了二爺製作麥芽糖的過程,悠悠才算明白,麥芽糖為啥得等上凍才能製作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