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第549章 織布
小靳莊和大嶽莊不同,三米多高的院牆隔絕了視線,在院外只能看到各家陽台的欄桿。門樓更高,五米多高的門樓上面也是琉璃瓦。

門樓不僅高,還非常的敞亮,和各家的東廂房連成一排。五米寬六米深,東廂房的南牆就是迎門牆,用琉璃磚拚湊出各種華麗的圖畫。

悠悠挨著看了幾家,主要是迎客松和松鶴延年這兩種。

小靳莊各家的院子是真大。南北30米,東西22米,都是一畝的大宅基,人少地多宅基也寬敞。

樓房是四間的開間,東西16米南北12米,二三樓兩米的陽台正好是一樓的走廊,樓房的兩旁分別有三米的空地。

東廂房南北九米東西四米,外加一米的走廊。和樓房中間有個兩米的過道,不過走廊連接在一起。

進院門到樓房,都有走廊相連,雨打不著日頭也曬不著,設計的非常合理。

東廂房隔成了三個獨立的單間,大部分人家做了廚房和雜物間。

除了樓房東西兩旁的三米的空地,院子裏還有長18米寬17米的空閑地,快半畝了,比南關村的宅基都大。

不過他們院落的佈置,和漂亮的樓房差距太大了。

華麗的迎門牆下,放著地排車和各種農具。在門樓的最北邊放著,確實節省空間,可迎客松上立著一溜的叉耙掃帚鐵杴,怎看怎彆扭。

各家靠南院牆,壘著豬圈羊棚和雞窩,最西南角是廁所。院子的西邊搭著簡易的草棚,裏面堆滿了各種飼料和乾草。

樓房的東西兩旁,是高高的棉花柴垛,比院牆都高。由此可見,棉花的種植面積非常大。

豬羊和雞鴨都是圈養,各家的院子倒是乾淨,最多有些乾枯的落葉,可院子裏的氣味不算好,總覺得有股豬糞味。

現在的高溫剛到二十度,進入夏季高溫季節,氣味應該更大。

村裏的街道兩旁栽滿了各種果樹,各家的院子裏栽的卻是樹木。榆樹、槐樹、梧桐、香椿和棗樹,都是耐鹽鹼的樹木。

由於是新建的院子,樹木都比較小,不過栽的數量多,一般都有二十多顆。

院子用水泥花磚鋪成了各種圖案,就連樹下都砌著一米見方的池壇,可見設計標準真的很高。

被熱情的村民讓進客廳,房內的設計更加的漂亮。內牆刷的是潔白的塗料,光滑明亮,看來也是進口的。

所有的房頂都有特定的造型,配上花樣不同的吊燈,令人賞心悅目。

天然花紋大理石的地板磚,旋轉的樓梯扶手用的是歐式花樣的不鏽鋼。

廚房內全套不鏽鋼櫥櫃吊櫃、洗菜盆,連蜂窩煤爐都是鑄鐵的,和專門的煙道連接著。

衛生間的牆面全部貼上了瓷磚,全瓷的浴盆、馬桶、衛浴櫃,不鏽鋼的淋浴花灑、地漏。

五十多平方的大客廳,客廳的後面是樓梯、衛生間、廚房和餐廳。

客廳的兩旁分別是臥室和書房,都是四十平方的大房間。臥室自帶獨立的衛生間和更衣室,書房內也有個小套間。

二樓的格局和一樓大致相同,臥室和書房各帶一個二米的陽台,客廳和陽台相通,陽台和客廳都是落地的大玻璃窗,採光非常好。廚房和餐廳被設計成一個大臥室。

三樓的風格就變了,上樓就是個寬敞的大活動室,前面是四十個平房的大露台,書房的小套間改為衛生間。

三樓也是落地大玻璃窗,露台用的是白色的大理石欄桿。悠悠最喜歡的是三樓的房頂,傾斜的頂面塗著蔚藍色的顏色,間插著朵朵白雲,像極了蔚藍的天空,寧靜而悠遠。

所有的房間都裝上了暖氣,不僅管道內置在牆體裡,就連暖氣片都用鏤空的裝飾板包上了,成了漂亮的裝飾。

村紡織廠循環下來的熱水,免費給村民使用,冬天供暖,一年四季供熱水,村民在家裏隨時能洗澡。

可這麼漂亮的別墅配上破舊的傢具,看著就辣眼睛。各家的客廳裡,都有嶄新的三抽屜辦公桌和兩把木椅,看來是村裏統一配備的。

其他的就是以前的舊傢具了,五花八門一家一個樣。高桌子長凳子,好多人家連吃飯桌也擺在客廳裡,簡單的傢具顯得客廳更加的空曠。

房間裡的傢具和客廳一樣,大部分是以前的舊傢具,簡陋的木床木櫃,很少人家有大衣櫥。簡陋的傢具雖然破舊,但都擦拭的乾乾淨淨。

二三樓的房間好些就是空的,連破傢具也沒有。不過每個房間都擺著一雙鞋,說是添人氣。

村民說:「俺們沾了老奶奶的光,住上了這麼好的樓房,又大又結實,能住下老少四輩,幾輩子都不用愁房子。」

原來,靳耀華家在村裏的輩分長,他母親是村裏輩分最高的,老少都喊老奶奶。

客廳明亮的大玻璃窗前,幾乎家家都有織布機,大部分織布機是新的。

婦女們在織布機上忙碌著,腳蹬手搬,木梭來回翻飛,令人眼花繚亂。悠悠想到了一句詩詞: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老騾子」對織布感興趣,幾句話交談下來,就坐到了織機上,親自動手織了起來。她老人家幹活手腳就是快,一會的工夫就織了一尺多。

機紡的合股線光滑結實,粗細一樣,織起布來輕快省力。她喊過來趙芳:「三檔,你上來試試,可真省勁。我幹活毛糙慣了,織布最好拽斷經線,這合股線真結實,織這麼老長一次都沒斷線。

我還得去買些合股的線,俺閨女出嫁的時候,都沒陪送嫁妝,我也得和二爺學,給閨女補嫁妝。」

她老人家說到做到,拉著悠悠回到門市那裏,自己一個人買了二百斤的合股線,裝到了車頂上。

要不是車頂裝滿了,估計她買的更多。

平原地區率先在全國實行土地承包責任製,七八年底小靳莊的耕地就承包到戶,至今沒變。

種棉花機械化程度低,大部分靠人工管理,可也沒有「三夏」那種大忙季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