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第494章 精密儀器
製藥廠還是沿用的老工藝,工人也是師傅帶徒弟,管理自有自己的模式。悠悠爸對管理根本不懂,都是林爺爺他們代為管理。

吳衛華在製藥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韓屯村這些年,他經常自製的蜜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祖傳的老藥方加上他的新配方,開業以來,成藥的種類多達百餘種。

老宅院的後門,臨街的五間門市重新開放,每天兩個大夫輪流坐診,主要是銷售成藥。悠悠他們去的時候,排隊買葯的病人,坐滿了等待區。

也有在櫃枱上買葯的,他們買的大多是常用藥,兩個年輕人,跑前跑後的忙。

現在的中藥材,都是貨真價實的上等品。製造的成藥,效果非常好。除去在門市內銷售的,大部分被吳馨兒姑奶奶銷到了英倫。

醫藥利潤本來就大,出口的藥品更是一本萬利。吳馨兒對國內的形勢還是擔心,收入的大部分,都被她存到了英倫,悠悠爸知道的只是個數字。

孫萬傑知道姥姥來京之後,就張羅著聚餐。姥姥忙著成立合資公司的事情,一直沒騰出空來。

建業回美國後,趁媽媽過星期,姥姥帶著全家,去看望王奶奶。

孫萬傑家的院子在京華的旁邊,是個二進的院子。他倆畢業分配後,王奶奶就帶著孩子跟來了,戶籍也遷到了京都,兩個孩子都進了京華的幼兒園。

王奶奶看到姥姥,激動的拉著姥姥觀看自家的院子。「妹子,姐我這輩子是真的值了。別說現在了,就是原來,俺一輩子也沒想到能來京都生活。」

繼業和繼祖看見悠悠就撲了過來,圍著她「姑姑、姑姑」的叫個不停。

迪迪看見一摸一樣的兩個孩子,高興的不行,掏出一把奶糖,哄騙他們:「叫個叔叔,這些都給你們。」

倆孩子才沒那麼好騙,他們異口同聲的問:「你是誰啊,為啥得叫你叔叔?」

迪迪湊到悠悠的跟前,指著自己告訴他們:「看到了吧,我是你們悠悠姑姑的親弟弟,該叫叔叔吧。」

倆孩子仔細的看著他們,充滿疑惑的問:「你倆個子一樣高,為啥長的不一樣。」

大人聽見,都笑噴了。王奶奶告訴他們:「乖寶貝,你悠悠姑和迪迪叔,可不是雙胞胎,哪能長一樣。」

「奶奶,那他倆怎一樣高啊?」

得,這是倆個十萬個為什麼!

回韓屯之前,全家和桂金家聚了一次。桂金這次又生了個小子,把韓德才兩口子給高興的,拿出自己的積蓄,接著在桂金的院子那裏,又買了個小四合院。

他們住的那片,大部分都是小四合院,出手的不多,不過也有賣的,像這樣臨近的院子,還真不容易碰到。

5月20日,四個人回到臨水。援朝舅舅見到姥姥就提要求:「姑,聽李叔叔說,您老在京都成立了合資公司,可不能忘了咱臨水。您給京都的產業園進口國外的機器,也幫咱臨水的電子廠進些好設備吧。

咱廠裡的技術員,從上海收錄機廠,學會了製造收錄機配件的技術,就差精密儀器了。目前咱國家還沒有,得從國外進口。」

援朝舅舅的話,讓悠悠大感佩服,這才是開拓創業的正確思路,靠組裝的企業早晚走向死胡同。

姥姥看悠悠點頭,大包大攬誇海口:「你也別給姑扣大帽子,姑不為臨水就為你。需要什麼儀器,你給姑個清單,我讓建業給他們進。

建業說了,這些民用的機器,國外一般不限制,他倒是能幫上忙。」

援朝舅舅撓著頭,繼續提要求:「姑啊,建業大哥能幫著進儀器當然好,可這外匯也得您老幫忙。咱臨水只有您的公司有外匯,還得您老發揚風格。」

姥姥答應的更痛快:「好,姑的就是你們的,不用給姑瞎客氣。你們用的著,給姑說聲就行。沒想到大衛這洋鬼子,還真給咱們辦了件好事。」

姥姥和建業通了電話,收錄機的儀器他們還真能幫忙。悠悠讓智腦在電子商城裏,訂購了一批合適的收錄機資料和機器,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技術。

等國外的機器到了,偷梁換柱,一塊交給臨水電子廠。悠悠出手,世上僅有,到時肯定讓臨水的電子廠跨上一個新台階。

臨水電子廠的事情落到了實處,四人回到韓屯村,麥子已經發黃,很快就該麥收了。舅姥娘和姥姥說起閑話,今年麥收前,和以往不同的是,小麥的價格不升反降,每斤不到0.30元了。

去年,各家的麥子都沒吃完,加上秋糧,這都到麥收了,各家基本上還是大囤尖來小囤流。

今年的小麥長勢好,又是一個豐收年,大夥就想著趁麥收前小麥價格高,把陳麥子賣了,騰出囤來存放新麥。

大夥都想一塊去了,賣的多買的少,麥子的價格一降再降,終於打破常規,價格降到了0.30元以下,就這也賣不出去。

糧所大量的收購,可是他們的價格更低,國家的收購價每斤還不到0.20元,群眾肯定不會賣給他們。

現在,國家對糧食掌控比較嚴,根本不允許個人經營糧食,集體企業也得有糧食部門的調購單。

既然糧食賣不出去,大夥隻好自己囤,「氣死鼠」的水泥缸再次熱賣,各家都在騰地方,爭取在屋裏多放兩個囤。

從五八年以來,連著二十多年口糧緊張,群眾也是餓怕了,對存放糧食情有獨鍾。俗話說:「囤裡有糧,心裏不慌」。基於這種思想,賣糧難還沒有被人們所認識。

麥收前,二爺家的大女兒桂蓮順利生下了兩個雙胞胎兒子,把全家人高興壞了,二爺又殺了一頭豬,擺了40桌宴席,請全村人吃宴席。

甭管怎麼說,張留根在韓屯也算是外姓,家寶多倆兄弟,也多了依仗和力量。

俗話說:打架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農村好多事就是靠拳頭解決,多個親兄弟多個幫手。特別是對外姓人來說,更是如此。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