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絕世君侯》第118章:雕版
說起文化傳播的功能,在四大發明當中,其實印刷術的貢獻要遠遠超過造紙術。

因為早在紙被發明之前,世界上就已經有不少文字的載體,比如中國的竹板、古埃及的莎草紙等等。但在這之前書籍只能夠靠純手寫,所以一本書的價值十分珍貴,也大大限制了平民百姓識字的權利。

而等到印刷術出現之後,書籍可以大規模的出版,唐朝時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也就是一整頁一整頁的印,每一頁書都專門雕刻出一塊板子,不過一塊板子只能夠用於一本書,很不方便成本也很高。

所以北宋的印刷工人畢昇,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創造出了活字印刷術,將雕板中的字一個個摳出來,如此一來就可以重複利用。

不過眼下蕭言的要求倒也不高,不需要活字印刷術,僅僅是雕版印刷術便足夠了,因為這年頭的書也不多,流傳廣的也就那麼幾本,能搞出來雕板印刷便足夠了。

「君侯的意思是,在木板上雕刻好字句,以蔡侯紙覆蓋,隨後一印?」

王大摸了摸腦袋,他是個老木匠了,桌椅板凳和農具都會做,本是齊國人,因為黃巾之亂,這才遷徙避禍,來到了蕭家塢堡。

蕭言點了點頭:「不錯,將一本書的每一頁都用油墨印在紙上,隨後把這些紙裝訂在一起,一本書便成了。」

王大是個老木匠了,聽了蕭言的話,立刻在腦海中想像了一陣,不由得喜道:「君侯真天縱奇才,如此便用不著先生們一筆一劃,辛辛苦苦的抄書啦。」

「如何,可能做到麽?」

王大拍了拍胸脯,胸有成竹道:「君侯放心,這活兒做起來不難,俺這便去做,只是蔡侯紙同樣造價不凡,請君侯指派給俺老王一應人手,準備幾摞蔡侯紙。」

蕭言當即給王修說了一聲,撥給王大七八人,都是青壯,讓他們跟著王大學工也好,不管是木匠還是鐵匠,這種技術性工種越多,越利於將來的建設。

卻說王大得了命令,吆喝著幾個壯小夥砍倒了幾棵樹,以火燒烘乾其中的水分,又在太陽底下曬了一天,隨後親自出手,拿著小刀雕刻出了十幾塊四四方方,書頁大小的木板。

至於用誰的筆跡麽?蕭言看看手中的《論語》手抄本,嘿嘿一笑。

「君侯的意思是說,孔某的手書要發行天下?」孔融面色一愣。

蕭言笑道:「不錯,那雕版如今已經刻成,只要文舉點點頭,某立刻便下令讓他們下手,按照文舉的字跡雕刻。」

孔融通讀經典,幼時赴洛陽,便曾經說的士大夫啞口無言,一向是鎮定自若,不料聽了蕭言這話後,卻是坐不穩了,胸膛微微起伏,有些興奮,又有些擔心。

雖然不是他本人的著作通行天下,但僅僅是讓他的筆跡傳出去,那就已經是莫大的榮耀了,孔融當然想要,不過卻又客氣道:「只是孔某功力微薄,隻恐天下人貽笑大方啊,不如君侯去請一些書法名家如何?」

孔融明面上這麼說,不過面上一副欲拒還迎的樣子,蕭言心中一陣好笑,卻正色道:「文舉此言差矣,文舉乃是孔夫子之後,何必過謙?若是文舉實在擔心,不如某再去邀請一些大家,與文舉之書共同發行如何?」

「嗯,此舉不錯。」孔融鬆了一口氣:「今我青州境內,便有幾位大家,諸如北海朱虛人管寧管幼安,乃是齊國國相管夷吾之後,素來德高望重。華歆華子魚、邴原邴根矩,此三人稱之為一龍,皆為我青州名士。」

管寧和邴原都是一代大儒,而華歆的名聲比他們二人還要大,他做到了魏國的太尉,高居三公之位,和曹魏重臣鍾繇、王朗等人齊名,而且更是勸諫漢獻帝禪讓的幾人之一...所以在三國志歷代遊戲中,此公的魅力一向給的很低。

此三人間說來還有一個故事,雖然同為「一龍」,不過管寧和邴原二人沒有功利之心,而華歆則是不同,有一次華歆和管寧二人一起讀書,街上忽然有顯貴之人乘坐華麗的馬車經過,街道兩旁無數人觀看,華歆也湊上去看熱鬧,回來後管寧二話沒說,直接拿小刀就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割開,直言道:汝非我友!

不過實際上華歆此人其實很有道德,當初他跟王朗兩人乘船逃難,有路人向他們求救,王朗一口答應了,結果賊人很快追了上去,王朗就想把他扔下去,華歆卻反對道:我當初正因為擔心賊人追上來,才沒答應,如今既然答應了,那麼無論如何都不能拋棄他!

這些人都是青州人,不過因為黃巾之亂爆發後,管寧、邴原等人為了避亂,所以就乘船到遼東避難去了。

而如今蕭言橫空出世,一舉覆滅了徐和大軍,整個青州也就只有管亥在南部肆虐,所以他們自然用不著遠遠的跑到遼東去避難,一個個都老老實實在家做學問呢。

「可惜...當時書法大家莫過於蔡伯喈蔡公,若是蔡公在此,孔某哪敢班門弄斧。」孔融感嘆道。

所謂的蔡伯喈,也就是東漢大儒蔡邕,他精通書法和音律,書法自成一體,筆下的字跡被稱之為「飛白體」,「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三國時的書法家,最有名的除了和王羲之並稱「鐘王」的鐘繇,那就數蔡邕了。

不過因為蔡邕進諫觸怒了漢靈帝,靈帝一怒之下將其貶往吳郡,要等到189年董卓入京,才會請蔡邕入京。

而現在,蔡邕自然還呆在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呢。

「對了!」孔融忽然笑道:「鄭公尚在南山下講學,何不請鄭公出手?」

「啊呀,若是能請得鄭公親自出面,則善莫大焉。」蕭言也有些驚喜,所謂鄭公也就是東漢大儒鄭玄,他稱得上是儒學的泰山北鬥,用了十幾年時間遊學,走遍大漢十三州,對經學的見解獨到,教書育人,學問被稱之為鄭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