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絕世君侯》第504章:益州世家
在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大量的葡萄就被引進了中原,漢人稱其為「蒲萄」。不過即使到了東漢末,更多也只是生產在西涼地區,還沒有大規模傳入中原。

蕭言定下計劃後,孟丹便開始按照蕭言的命令,依靠商賈家族所提供的商隊,從西涼運進大量的葡萄,開始大規模地在武陽地區栽種。

漢朝百姓都是看天吃飯,更沒有後世先進的栽培技術,所以選對地方極為關鍵,而因為葡萄喜水,縱觀中原,能夠滿足優質葡萄栽種的地方也不多。

尤其是葡萄酒這種新奇玩意,釀造更是苛刻。雖然現在西域那邊已經傳來了基礎的釀造工藝,但是即使是帝王將相,也難以得嘗一口。曹丕登基為魏文帝後,都發出過感嘆,說葡萄酒「甘於鞠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

連皇帝都表示,只要提起葡萄酒這個名,就讓人直流口水,只要嘗上一口就滿足,就更別提其他人了。

而蕭言,就是看到了這樣一個發財的機會。

恰好,武陽地區雨量充沛,就是極少數適合栽種葡萄的地方之一。

葡萄的成熟周期大約在三個月,此時正值五月,等到葡萄成熟,也就到了八月份,正是葡萄酒發酵溫度最適宜的時候。

如果再算上兩三個月的發酵時間,那麼一批葡萄酒的生產周期也就是在半年上。

蕭言明白,只要這批葡萄酒釀造出來,就一定能賣上高價。

要論起吸金能力,葡萄酒所能創造的利潤,絕對不弱於印刷術!

為此,蕭言讓孟丹交上了一份現階段葡萄酒的釀造過程,自己按照腦中的印象加以改進。

果然,等到孟丹交上來後,蕭言發現,無論是從釀造還是儲藏上,都存在著不少瑕疵。

比如現在釀造葡萄酒,居然隻進行一次發酵,而且有些時候為了省事,葡萄還不去去梗。

一次發酵的話,味道根本就無法與進行多次發酵的葡萄酒相提並論。而葡萄的枝梗中,含有特別多的單寧酸,葡萄不去梗,釀出來的酒味也會差強人意。

所以蕭言在看完後,當即親自執筆,在這些流程上做了優化,然後交代給孟丹,讓他按照自己的方法,照條施行。

孟丹在看到蕭言所進行的改進之後,當即眼神一亮。

他跟隨父親接觸葡萄酒多年,自然能夠看出蕭言這方法的可用之處,心中不敢怠慢,急忙召來釀酒工,施行了下去。

.............

另一邊,黃權清查戶籍的事情也有了眉目。

根據黃權所查到的結果,益州在籍人口全部登記在冊,成都戶數為十八萬,人口為十萬,川蜀其餘郡縣,除卻南中等蠻夷地區,大大小小合計約八十萬。

也就是說,整個川蜀,登記在冊的,大約有九十萬人。

蕭言看到這個數據,勃然大怒,當即嚴令黃權再查。

哪怕是將川蜀翻個底朝天,也要把詳細的戶籍數據給整出來。

九十萬人,唬誰呢?

漢恆帝時朝廷普查,巴蜀有戶一百多萬,人口六百五十萬。

現在不過才過了幾十年,就縮水了五百多萬?畢竟這還沒到三國時代「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時期呢。

成都,太守府內。

蕭言面色鐵青,法正、黃權、董和、董允等人皆在身旁,若有所思。

蕭言要求黃權再查,自然不是讓黃權將之前已經登記的人重新登記一遍。他是讓黃權去益州那些大大小小的世家大族中查。

益州這些年雖然經常發生動蕩,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肯定不至於人口下滑這麼厲害。

大量的人口莫名其妙地消失,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些益州世家們搞得鬼。

凡是世家,都免不了藏匿黑戶,包括蕭言自己也是出身於黃縣大戶,家中也沒少藏黑戶,所以對這個事情自然十分了解。

只是蕭言沒有想到,這些益州世家們居然會如此放肆。

就算是世家藏匿黑戶,蕭言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就是一縣所有世家所藏匿的人口,加起來也不過一縣五分之二,一來大部分世家吃不下太多,二來朝廷也不會允許他們這樣做。

但是川蜀這裏,卻完全不正常。

蕭言敢保證,川蜀的總人口,即使去除南中,起碼也應該在四百萬上下上,隻多不少。

不然真就九十萬人口,蜀漢憑什麼和曹魏爭鋒?

就算是三國後期,曹魏在戶籍上的人口,也是超過三百萬的,現在根本就不會這麼少。

蕭言很清楚,這些「消失」的人口,就是被益州的世家們給藏起來了,或是成為世家下面的黑戶佃農,或是訓練成家僕私兵。

所以蕭言特地交代黃權,不必重新登戶,而是與這些世家們溝通,從他們手裏將他們藏匿的人口挖出來。

黃權與這些世家大族交涉完畢,回來向蕭言復命。

「那些世家大族們怎麼說?」蕭言對黃權問道。

看到黃權的表情不甚欣喜,他已經隱隱猜到了答案。

「在下把車騎將軍的意思傳達過去後,大部分世家大族都表示配合,但到最後只有小部分家族提供了一些瞞報的人口,大部分都陰奉陽違,交出的人口很少或者乾脆不交。」黃權無奈地嘆了口氣,卻隻得據實相告。

最近這幾天,新登記的人口才不過二十萬,很明顯,很多世家大族都沒把蕭言的話當回事。

連黃權也覺得,這些豪強大族們,是越來越過分了。

「哼。」蕭言聞言,冷哼一聲,平靜的目光中也多出了一分冷意:「他們以為我蕭言是劉焉、劉璋之輩嗎?劉焉劉璋慣著他們,我可不會。」

當初劉焉來到益州的時候,正值朝廷動蕩,劉焉趁機向劉宏提出廢史立牧的政策,然後自己向朝廷要了個交州牧,想去偏遠的交州當土皇帝,後來聽從董扶的話,又重新換到了益州。

劉焉除了大漢朝任命的官職外幾乎一無所有,因此初到益州,必然人心不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選擇了結交益州的世家大族,依靠他們的力量維持自己在益州的統治地位。為此,劉焉給他們開了很多條後路,也讓益州的世家吃得越來越肥。

等傳到劉璋手裏的時候,這些世家大族們已經完全失去了控制,人口和土地兼並的越來越厲害。

當然焉為了加強對益州的統治,防止這些世家大族一家獨大,也吸收了很多從益州以外州郡避難而來的名士望族用以製衡益州本土豪門,像董和、法正、劉巴、張松他們,都屬於這一派,在後世也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東州士。

雖然東州士的實力也很大,但是仍然不足以和益州本土世家大族相抗衡。

也正是因此,這些益州世家大族們才會越來越囂張。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