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之日本努力家》第53章 現實
這一天早上剛開店門不久,從中國東北到RB打工的中年大叔又來了。他這一次是帶著自己兩名工友來見三井秀樹。

三井秀樹把他們領到了休息區,還親自給三人倒了水。他能夠換位思考,背井離鄉和漂洋過海的來到這裏打工,著實不容易的很。

加之,他們又沒有合法身份,東躲XC,乃至還要擔驚受怕。他們不回國,全然就不是什麼崇洋媚外,全是迫於殘酷的現實。

這要是連當初來RB這裏的一大筆費用都賺不回本,根本就是一個無臉見人的事情。再者,欠下的債,也不會就沒了,仍舊還是需要還別人的錢。

三井秀樹坐在了中年大叔的對面,明知故問道:「這一次,你們也都是來寄錢回老家去嗎?」

「是的。」三個大男人是異口同聲道。

話音一落,路人甲就又問道:「你這裏真的不收取任何多餘的費用?」

「我說不收,那麼肯定就不會收,而不是先把你們騙進來之後,再說一些其它有的,沒的話。然後,再用你們沒有合法留日的身份作為威脅和脅迫的手段,好讓你們乖乖地就範。

看你們的樣子,也不是來RB短時間了。在RB,這能夠敢於開在街面上的店子,都是相當守規矩的。」三井秀樹斬釘截鐵道。

「我就是聽好些人說,你人很好。」路人甲吹捧道。

三井秀樹是心如明鏡,他們這些人主動願意來找自己辦事兒,圖得根本就不是一個熟人,全是看在錢的份兒上。

他擁有著一個中國人的靈魂,以及前一世的全部記憶,且能不知道中國人,特別是中國東北人,嘴巴上面說的好聽,有事兒找我。

真要是辦起事兒來,還得要說錢,而不是什麼所謂的狗屁交情。至於關係,那是彼此都有所利益圖謀的基礎上面建立起來的人情社會。

東北經濟在2008年的時候,名義GDP的增長依舊還能夠保持二位數的增長,而實際上,早就是外面紙糊的一層,裏子內已經是千瘡百孔了。

再過不了幾年,就會呈現出一個經濟塌方式的情況。中國大陸省份當中第一個出現經濟負增長,養老金第一個穿底……就在東北。

東北的普通老百姓為了自救,遠赴外海打工的人比比皆是,完完全全地不亞於沿海一些地方出國淘金的人。

東北人距離日韓的地理位置比較近。加之,所在區域內又有一些朝鮮族,RB二戰遺孤,等等歷史原因。

朝鮮族普遍傾向於去韓國打工,主要還是在於語言溝通上面方便。要說什麼他們多麼愛韓國,未必。主要還是在於被現實的生活所迫。

他們去到了韓國,也是不被本土的韓國人待見,不無覺得他們就是跑來搶他們的工作機會,搶他們的飯碗……

全然不是韓國官方宣傳那般的好,都是什麼所謂的同胞。在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為起點,標誌著韓國創造了漢江奇跡,經濟上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成功,國家和本民族的崛起。

到了1996年,韓國正式加入經合組織,更是把經濟泡沫吹得更大,致使一些韓國人盲目的國民自豪感出現爆棚現象。

到了1997年,具有強烈排外觀念的韓國人在亞洲金融風暴當中是飽受屈辱,畢竟是被迫接受了IMF提出的城下之盟。

當下的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同樣深深地負面影響到了韓國。在其國內的這一種排外情緒越發高漲了起來。有錢的海外朝鮮族,那就是同胞。沒錢的外海朝鮮族,那就是外國人。

RB二戰遺孤在返回RB後,照樣過得挺慘。首先就是他們身份上面的認同就很尷尬。他們要是覺得自己是RB人,卻不被本土的RB人承認。

要是他們覺得自己還是中國人,那幹嘛又要千裡迢迢地返回RB去呢?這其中不少人是人去了RB,那一顆心還仍舊掛念著中國東北那邊的親人。

當中不排除為了以合法身份好去RB打工,以加塞的形式過去。一個RB遺孤的媽原本就隻生了幾個孩子,卻能夠一下子變成了生過十好幾個孩子。

嚴歌苓的長篇小說《小姨多鶴》當中就反應了過去那一段中國人和RB人之間糾纏不清的民間歷史和關係。

東北人在對韓國和RB的情感上面有一定的傾向性,那都正常。這不像對俄羅斯的態度帶有一點敵視性,畢竟歷史上面被前前後後地禍害慘了。

何況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本就不是它的政治和經濟核心。生活在遠東地區的俄羅斯人都過的不怎麼樣。

一到周末,中俄東北邊境上就有大量從俄羅斯那邊跑到中國這裏來進行各種生活品採購的俄羅斯人。

俄羅斯那邊不少退休人員在退休之後,還會選擇來中國這邊生活,不是他們有多麼愛中國,而是他們可憐的退休費不足於支撐起自己在俄羅斯那邊的生活。

就如同許多香港人在退休後,會搬到廣東那邊去生活一樣。俄羅斯那邊的公務人員也是貪汙成風,甚至連警察都會公開進行一個勒索錢財的行徑。

再遠去打工的東北人,歐美都有。一部反映東北女人在法國的文藝電影《下海》,也就說明了其中的血淚和辛酸。

她以旅遊簽證跟著旅行團來到法國,然後就中途跑了。她相信傳聞所說,在法國當保姆一個月有2000歐,而事實上到了之後,市場價就四,五百歐。

當初,三井秀樹之所以會選擇相信眼前這一個中年大叔的話,便是源於自己前一世曾經看過這一部電影,並且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影響。

不少來RB打工的中國人當中,也同樣是相信了傳聞當中在RB隨隨便便種一個蘿蔔,一個白菜,都能夠月入二,三萬人民幣的高薪酬。

他們是才願意繳納一大筆錢,背井離鄉和漂洋過海的來搏一搏,拚一拚,卻不料實際和想像的差距太過於巨大。

其實,連土生土長的RB農民都沒有能夠達到月入二,三萬人民幣這麼高的收入水平。

在農閑的時候,他們照樣會像中國農民一樣外出去附近城市裏面打零工賺錢來貼補家用。生活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普通人來說,都不容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