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拚搏年代》第113章 從頭再來(求訂閱)
趁著車上有時間,呂冬專門提了下前幾天關於十大的事,楊烈文本來就是主要推手,不找他找誰。

楊烈文卻笑了:「沒事,不用擔心,真有人不守規矩,你跟小趙聯繫。」

這話也給呂冬吃了個定心丸,楊烈文的話底氣十足,不愧是大單位下來的人。

汽車先往南去,從旅遊學院等幾個學校門口經過,南邊也是一片工地,塔吊和攪拌機發動時的嗡嗡聲,越出圍擋傳到路上來。

「這邊好像在建一個會展中心。」呂冬知道楊烈文肯定了解計劃上的事,說一些細微處的事:「有工人去我那買東西,說開發商利用青照給的低息貸款,去其他城市競標了一個新項目,導致資金鏈緊張,有些人懷疑他們會跑路。」

楊烈文問道:「確定?」

呂冬實話實說:「我也是聽工人說的。」

趙幹事已經拿個本子記了下來。

楊烈文說道:「小道消息也有參考價值,你繼續。」

呂冬大體上說些工人在他攤位上議論的事,擔心誤導楊烈文,一再強調是需要驗證的小道消息。

南邊有會展中心,以會展中心為核心,也有商務樓在建設。

轉到東邊,回到學府路,原本最大的工地是學府文苑小區,現在變成了商務中心辦公區,也就是錢銳參加過招標的工地。

工地已經舉行了奠基儀式,剛剛破土動工。

楊烈文隔著車窗看那邊,這梧桐樹栽下了,怎麼才能吸引到金鳳凰落上去?政策方面必須有優勢。

再看北邊,學府文苑小區的六層樓起來一大片。

他問呂冬:「了解你鄰居嗎?」

呂冬看了眼,問道:「哪方面?」

楊烈文隨口說道:「房子賣的怎麼樣?」

「不好賣!」呂冬實話實說:「我上午去過,陪朋友看了個商鋪,目前推出的房子,商鋪多少好點,商品住宅賣出去不到五分之一。」

楊烈文說道:「人氣是個問題。」他想聽聽不同角度的人的看法,主動問道:「呂冬,你天天在大學城做生意,對這片地區有了解,為什麼你的生意非常好,賣房子的卻賣不動。」

呂冬略一琢磨,說道:「商品和顧客不一樣,我做的是快速消費品,顧客基本是學生、工人和教職工,他們都能掏得起幾塊錢買點特色小吃,每天都吃問題也不大。但房子不一樣,咱們買房置業,自古以來就是家庭首等大事,五萬以上的價格,能難住大部分人。」

楊烈文懂得未必比他少,所以他猜測楊烈文只是想聽聽不同的看法,盡量以一個小商販的角度去說:「大學城現在真正掏錢買東西的,也是學生、工人和教職工,我生意上的收入,百分之九十九來自這三個群體,這些人會買吃的,卻很難買房子。」

「他們都是流動人口?」楊烈文聽得出呂冬話裡的意思。

呂冬認真說道:「外地人不想在遠離故土的地方安家置業,本地人又嫌偏,這裏雖說挨著大學,但生活方便上,遠不如青照縣城,要啥沒啥。普通人安家,圖個啥?生活便宜,住的舒服,安居樂業,又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教育環境。」

他話說的實在,真正從普通人角度出發:「領導,我就個普通人,要是我結婚需要新房,寧願在家起,也不到這來買,挨著頂級大學,聽著不錯,卻各種不方便,買個菜都得跑十裡路,將來有個孩子,去哪上學,縣城還是老家?」

這些話不具備宏觀大局,楊烈文卻聽出小民心態,呂冬所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也能反應出普通人的一些看法。

「配套缺失。」楊烈文說出關鍵,讓趙幹事記下來。

雖說距離上任有一段時間,還要在寧秀鎮站好最後一班崗,與人完成工作交接,但楊烈文對大學城充滿期待。

這是片嶄新的區域,未來有無限可能,也是能真正乾出大業績的地方。

相對應的,比起寧秀鎮這種成熟的鄉鎮,必然更加困難。

不說別的,單說與各大學校的溝通,就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校長之類的不提,後勤上隨便過來個人,行政級別都不會低。

機遇與困難總相輔相成。

楊烈文沒有畏懼,也不會退縮,過段時間他要去的,是一個真正能做事的位置。

車子繼續在大學城打轉,去了北邊的省大創新港,西邊的工廠用地區。

破舊的桑塔納非常低調,在雲集眾多私人承包商的大學城裏,很不起眼。

呂冬見楊烈文思考問題,後面都保持著沉默。

關於楊烈文進步去哪,呂冬不用再問,事情再明顯不過了。

呂冬想到了拒絕楊富貴的事,這個選擇無疑非常正確,楊烈文來到大學城,他不求能另眼相看,也不求多加照顧,只要能少些狗屁倒灶的破爛事,足夠了。

這年代,某些部門的一個科長,輕輕鬆鬆就能讓些私人小公司過不下去。

不管怎麼說,楊烈文來大學城,對他都是個好消息。

桑塔納從北邊繞過來,看著正在建設的省大附屬學校,楊烈文想到破局的關鍵,地方上遲遲無法與各大學校達成一致,上任首先要推動這事。

國人對下一代的教育非常重視,八零後九零後大部分家庭就一個孩子,最多不超過兩個,家庭資源集中,不可能像過去那樣粗放式教育成長。

甚至六個人圍著一個孩子轉,上好學校會成為眾多家庭的必然選項。

百年名校,想必能吸引很多人過來,有錢有位置的人一旦過來,還能帶動普通人。

人有了,其他方面會容易很多。

抽時間要多跑跑教育口。

桑塔納停在路邊,呂冬告辭下車,準備回市場,副駕駛上的趙幹事跟過來。

「你在大學城乾買賣,看到的多,聽到的也多。」趙幹事一向會做事,曉得領導上任之前需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各方面的信息:「冬子,咱哥倆保持聯繫,互通有無。」

呂冬當然不會拒絕:「行,趙哥,有啥事我給你打電話。」

趙幹事提醒:「今天的事你知道就行。」

呂冬又不蠢,說道:「曉得。」

大學城,現在行政上只是青照縣的一部分,級別跟縣城所在的鄉鎮差不多,但未來發展起來,泉南強勢進入,即便被人摘了果子,現有的人員也會水漲船高,往前邁進一大步。

呂冬返回市場,該怎做生意還是怎做生意,心裏很敞亮,說得那些話,最多就是楊烈文眾多參照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至於大學城破局關鍵,呂冬有想法,卻不敢亂說。

以楊烈文的背景和眼光,不可能看不到幾所大學附屬學校的關鍵性。

曾經的事實證明,這一招能玩出無數花來。

呂冬還記得,曾經的大學城,上學的關鍵不是戶口,而是那個紅本子。

他也希望楊烈文能在大學城打開局面,大學城人流量變大,對他生意也有好處。

回到攤位,看了眼剩下的貨,呂冬騎上摩托車,掛拖鬥回去拉東西,麻辣燙賣的太快,晚上需要補貨。

來到村南口,紅星的小貨車停在一片地前,正在裝貨。

紅星站在車鬥上裝蔥,看到呂冬打招呼:「這麼早回來?」

呂冬說道:「回來拉點東西。」

地裡有人往外扛蔥,這是青照的特產。

在青照,說人不如蔥高,不是諷刺人,而是較為普遍的情況,曾經狀元蔥對比的標桿向來是姚明。

呂冬問紅星:「價格怎樣?」

「別提了。」紅星直搖頭:「我家種的兩畝地,蔥自個起出來,再給人拉過去,總共1450塊錢,一斤剛合著一毛錢。」

青照蔥產量高,畝產六七千斤很輕鬆,但投入也高:「這會賣,湊合回本,人工費算是搭上了。」

呂冬問道:「不再等等。」

紅星直接說道:「我有個同學在縣農站,去年蔥普遍五六毛,今年種的特別多,他說縣裏粗略統計,種植面積最少翻了三倍,等過幾天普遍下蔥,這價還得再跌。」

呂冬不了解情況,不好隨便發表意見,說道:「行,你忙,我先回去拉貨。」

紅星說道:「還是你做買賣好。地裡刨食,沒前途,辛苦一年,連個人工費都掙不出來。」

呂冬不再多說,加油門進村,在大隊門口看見了呂振林,呂振林喊住他:「冬子,有你的信,首都來的。」

「好來!我去拿。」

呂冬停下車,去大隊辦公室拿信,出來的時候,問呂振林:「三爺爺,今年蔥行市不好?」

呂振林嘆口氣:「暫時不好,後面……估計更差,我開過會了,能早賣的盡量賣,別等著漲行市,咱這蔥哪年不是越留越不值錢。」

他看了眼呂冬的拖鬥:「指望地裡,也就混個溫飽,還是得發展副業。」

呂冬問道:「想好發展啥沒?」

呂振林對呂冬的態度,跟抗洪前完全不同,說道:「鹵煮是一方面,但鹵煮難做大。」他一直想給村裏留下片基業:「等忙完蔥,我再出去看看,爭取年前定下來!」

「三爺爺。」呂冬覺得鹵煮不錯:「下水這塊,咱村有成熟的人手和經驗,能避開很多風險。」

呂振林微微點頭:「我明白,先不急,咱都多看看多想想。」

呂冬說道:「行,我先忙去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