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拚搏年代》第631章 萬裡挑一
拚搏年代相約1998第634章歸屬權農村樸素的觀念裡,老學校是村裏的,地下密室是老祖宗建造的,畢竟發現了老族譜,那密室裏面的東西,具體是誰的不好說,但一定是呂家村的沒錯。

呂振林鎖了倉庫門,叫李紅星和呂濤帶人守著,然後叫了趕過來的李會計幾個人,就近找了個陰涼地商議。

「不管下面是哪一代老祖宗建的,後代早都開枝散葉了,具體論到一個人,沒法說。」

作為親自帶隊下去的尋寶高手,呂建仁率先發言:「這就是咱村的共有財產,屬於村集體的!」

眾目睽睽之下,誰也不可能拿裏面的東西。

趕過來的人,還有旅遊文化公司的常務副總李燕燕,她九十年代讀的旅遊學院,畢業後一直在泉南大明園管理處任職,呂家村建築公司能拿到大明湖稼軒祠和附近曲水亭街的工程,她出力不少。

村裏成立旅遊公司,李燕燕就辭職回來了。

「七哥說的在理,這些都是死物,真要算起來,能值多少錢?分到每個人頭上,能有多少錢?咱呂家村缺這點錢?」

李燕燕一得到消息就過來,是因為有想法:「但留在村裏,就有大用處了,咱們準備發展民俗旅遊,這裏也能成為一個看點,尤其金銀首飾等物件,到時規製展覽,能吸引不少人,就這個地下密室本身,也能當個體驗點!用在民俗旅遊上,賺回來的錢,比這些東西本身價值高。」

呂振飛不斷點頭:「燕子說得在理!這些東西,能用起來。」

呂振林說道:「那得做好保管,還有那些書一類的,得處理好。」

聽著這些人的話,馬明想要插話,但他是個外人,本身也不特別擅長言辭,輕輕推了呂冬一下。

呂冬看一眼馬明,知道他有話想說,當即說道:「七叔,三爺爺,五爺爺,燕子姑,咱這有專業人士!」

他指了下馬明:「咱先聽聽專業人士的?」

呂振林知道馬明的父親是馬元山,呂家村能有今天,馬元山出了大力。

「瞧我,都忘了這裏有專家了。」呂振林看向馬明:「小馬,你也下去看了,具體有啥看法?」

馬明笑了笑,說道:「從現有的情況看,這個地下密室建造時間應該處於明晚期或者明末,建造人是呂家村的先人,應該是存放貴重物品和躲避災禍用的,密室的石壁上,刻有部分花紋,有些地方還讓人刻了字,刻字記錄的是時間,崇禎年間。」

他看了看周圍的人,想了想,對呂振林說道:「三爺爺,這個地下密室的處理上,我覺得應該向上級文物主管部門報備,由專業人士進行處理,畢竟裏面存有大量書籍,還有呂家村那個時代的族譜……」

聽到馬明說向上級報備,呂建仁忽然想起個事來,當時跟馬明一起去尚未發掘的洛莊漢墓時的事。

他想到就說:「小馬,你的意思,這些從地下挖出來的東西,這些我們呂家村先祖存下的東西,不歸呂家村?」

這麼一說,李文越也意識到了:「好像……好像有這方面的規定?」

馬明想了一下,說道:「現在還不好說,但不管怎麼樣,肯定會按照法律法規給呂家村一個公平的交待。」

「為什麼?」那邊聽到這話的呂濤不樂意了:「馬哥,這明明都是我們呂家村老祖宗留下來的!」

就連李會計都說道:「呂家村又不是想獨吞,更不是要變賣,想要規劃到旅遊裏面,為縣裏經濟發展做貢獻!」

呂冬趕緊插話:「這不是向上級報備,看上面是啥說法嗎?這事我們說了不算,馬明說了也不算。」

呂建仁直搖頭:「要是叫人搶走了,還不如繼續埋在地底下!這不跟……」

「行了,老七!」呂振林發話:「別胡說八道!」

呂建仁看了眼呂振林,不說話了。

其他人也都住了嘴。

呂冬又說道:「咱們想要用到民俗旅遊上,肯定得讓人看,消息必然傳出去,瞞也瞞不住的,到時還會有更多麻煩,那些東西我都看了,馬明說得沒錯,書時間太長了,需要進行處理,處理就得找專業的文物部門,咱們總不能去找文物販子吧?別的無所謂,老族譜怎麼辦?」

呂振林斟酌一番,說道:「小馬,你給范教授和相關文物部門打電話。呂冬,你給縣裏領導打電話,重點說這些東西的來歷和對呂家村民俗旅遊的助力作用。老七,文越,你找幾個靠譜的,把小學校和倉庫暫時守住,從現在開始輪班,那些文物販子買不到就偷的事,也不是一回兩回了。」

大傢夥都沒再說啥,各自分頭去做事。

呂冬和馬明打電話回來,站在挖樹墩子的坑邊上說話。

「怎麼樣?」呂冬問道。

馬明面對呂冬,說出口的話更實在:「國內有規定的,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歸個人所有。」

呂冬大致明白一些,說道:「剛三爺爺他們的話你也聽到了,我們誰也沒想過貪墨這點東西,呂家村也不缺這些錢。馬哥,咱兄弟倆,我也不說虛的,你能幫著說句話,這些東西不管最後所有權歸哪裏,希望都能由呂家村來保管。」

馬明笑了:「我爭取。」

呂冬也笑:「有你這句話在,都不是事。」

今年大換屆,目前泉南的形勢非常明確,馬元山肯定往上走一步,不但成為泉南的大領導,在省裡也能順勢進入前幾號。

沒過太長時間,縣裏文物部門就帶人過來了,縣委也派人過來,來的是呂冬熟悉的姚秘書,姚秘書帶來領導的指示,呂家村是青照民俗文化重要的傳承地,要縣文物部門重點考察和驗證。

很快,范教授帶著不少人趕了過來。

這是一支參與過洛莊漢墓發掘的專業化隊伍,擁有豐富的經驗。

到天黑之前,一些初步的考察結果已經出來了。

這個地下密室修建於崇禎年間,是由一位叫做呂祥的人出資修建,這人中過秀才,後來在官道集市和縣城經商,晚年社會劇烈動蕩,還將呂家村的人組織起來自保。

在那個人命賤如狗的時期裡,也可能做過沒本的買賣。

其中的物件,那些青花瓷器的用品,全部出自普通的民窯,就是民間出的給有錢人用的日用品,呂建仁猜測的大瓷缸裏面,裝的都是酒,但酒早就揮發沒了。

書籍之類的,倒是研究當時青照地區社會形態的佐證,族譜能對呂家村現有的族譜進行修正。

銅錢屬於明晚期發行量極大的品種類型,暫時沒有發現孤品之類的。

船型銀就不用說了,傳下來的和出土的都不少,倒是那些金銀首飾和擺件,有不少製作精良的。

另外,還在床頭下面,找到一些紫砂蛐蛐罐。

范教授和馬明與呂家村關係匪淺,縣裏文物部門又得到過上級領導指示,這批幾百年重見天日的文物,登記在冊之後,將會交給呂家村保管展覽,當然嚴禁出售或者用於任何商業交易。

像書籍之類的,要拉走到實驗室進行專業化處理,其他的金屬和瓷器,則由范教授和縣文物部門就近進行處理。

拉走的東西,全部拍照登記,由馬明負責領導處理小組,出現監守自盜的可能不大。

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發生過。

就近處理的部分,放在老學校,從村支部運過來兩個大號保險箱,讓呂家村出些人幫忙打下手,這邊房子啥的隨便用。

老學校這邊的工程,自然先暫停一段時間,施工隊轉到老大隊院子那邊幹活。

相關的消息沒法保密,當天不但傳遍了呂家村,到了第二天,連附近的張灣村、劉灣村和馬家村的人,都過來看熱鬧。

消息一旦傳開,越傳越廣,越傳越誇張。

也就過了半天的功夫,就變成呂家村挖出寶庫,發現幾十噸黃金和各種珠寶無數了。

傳的人有鼻子有眼,這個說看到一人高的金人,全都是黃金做的,眼睛上鑲嵌著兩顆紅寶石。

還有人說,從縣城抬出來十多個箱子,裏面裝的全是珠寶。

青照是個千年古縣,所在的泉南市,有著在整個北方都赫赫有名的英雄山文化市場和舊商品市場。

相對應的,周邊倒騰古董的人也多。

從第二天消息傳出去開始,收古董的人成群結隊的往呂家村跑,一個個恨不得鑽進老學校裏面,親眼看看有啥寶貝。

還有幾個大膽的,竟然跳牆進去,被李紅星帶著人抓住,暗地裏收拾一番,轟了出去。

收古董的,確實有守法的,但大部分啥都敢收,收的時候,啥手段都用,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

遇見普通人家裏的好玩意,想辦法弄到手裏,不知道做了多少操蛋事,美其名曰「撿漏」。

到了七月三四號這塊處,不止青照的收古董的,連帶著周邊縣市的一些,都聽說消息跑了過來。

一些專門往老街上跑,老街正在整修,做了不少仿舊的東西,有些收古董的,這裏偷一點,那裏摸一點。

這都是找專門的廠子做的,拿出去能糊弄人去。

圍觀啥的很正常,周邊村裏的人雖然議論紛紛,但也就是看看說說。

這群收古董的,甚至影響到呂家村老村正常施工幹活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