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常見病中醫小方手冊》(四)外治方
方1

【原料】

胡椒、艾葉、吳茱萸、灶心土、大蒜各適量。

【用法】

將方中前4味藥物共碾成細末,過篩,瓶貯備用。用時取葯末6克,與大蒜共搗如膏,敷於患者的肚臍上,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

散寒止瀉。適用於寒瀉,症見腸鳴腹痛,便瀉稀水清澈,或色如鴨糞,或食物不化,或便下青黑,四肢冷,口不渴,苔白,脈沉遲。

方2

【原料】

丁香、枯礬、生薑汁各適量。

【用法】

將丁香和枯礬共研為細末,瓶貯密封備用。用時取葯末6克,入薑汁調和如膏,敷於患者肚臍上,外蓋敷料,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

散寒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寒而致潰瘍性結腸炎。

方3

【原料】

肉桂、厚樸各30克,生薑汁適量。

【用法】

將肉桂和厚樸共碾成細末,瓶貯備用。用時取葯末適量,以生薑汁調和成膏,直接敷於患者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

散寒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寒而致潰瘍性結腸炎。

方4

【原料】

吳茱萸24克,生薑汁適量。

【用法】

將吳茱萸研為細末,瓶貯密封備用。用時取葯末適量,以薑汁調成糊,加溫攤於兩層4厘米見方紗布上,將四周折起,貼於患者臍部,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2次。

【功效】

散寒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寒而致潰瘍性結腸炎。吳茱萸有調節胃腸功能,溫裡祛寒,止痛及幫助消化的作用。

方5

【原料】

炮薑30克,防風10克。

【用法】

將炮薑、防風碾成細末,以溫開水調成糊,直接敷於患者的肚臍上,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

適用於脾胃虛寒而致潰瘍性結腸炎。炮薑性味苦、澀、溫,歸肝脾經,有溫中止瀉之功。

方6

【原料】

車前子、肉桂各30克。

【用法】

將上藥共碾成細末,過篩,裝瓶密封備用。用時取葯末適量,將患者臍孔皮膚洗凈後,趁濕填滿臍孔,外用膠布封固,每日換藥1次。

【功效】

本方散寒利濕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寒而致潰瘍性結腸炎。

方7

【原料】

大棗(去核)、大蒜各12克,灶心土30克,生薑3片。

【用法】

將上藥混合共搗爛如膏,敷於患者的臍孔上,用艾條隔葯懸灸30分鐘,灸後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用藥1次。

【功效】

散寒利濕止瀉。適用於寒濕內蘊而致結腸炎泄瀉。

方8

【原料】

蒼朮、厚樸、陳皮、炙甘草各30克。

【用法】

將上藥共碾成細末,裝入布袋內,置於患者肚臍上,用電熨鬥或熱水袋熨之,每次30~60分鐘,每日2~3次。

【功效】

利濕止瀉。適用於寒濕內蘊而致結腸炎泄瀉。

方9

【原料】

鮮石榴皮30克。

【用法】

搗成泥敷臍,常法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

補腎收澀止瀉。適用於潰瘍性結腸炎。

方10

【原料】

豬苓、地龍、硃砂、蔥汁各適量。

【用法】

將前3味葯共碾成細末,裝瓶密封備用。用時取葯末10克,加入蔥汁調和如膏,敷於患者的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

清熱利濕止瀉。適用於濕熱內蘊而致結腸炎泄瀉,症見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