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星空統治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捲毛
PS:國慶玩去了,之後盡量恢復節前速度。

----正文----

某些人在討論時,潘文的黃金號和多麗絲指揮的少尉一號剛剛完成脫離程序,跳躍到K11,正準備迴轉賽格伊斯。

選擇去K7的行動還算順利,為避免基因武器的殘害所有戰利品都是完全切割後打撈,收穫比在賽格伊斯少很多,但至少某些事情他有了答案,而且自己的艦隊也完好無損。

K7的第一行星,K7E1是一顆凈度65%的黃金星球……沒錯,構成該星球的物質以黃金為主,是典型的偏純元素質行星,形成的幾率非常低。

銀河時代裡,黃金算不上稀有,它擁有的物理特性如延展、導電等,比不上人工合金,跟「原子排列與鍵能賦予」技術生產出的怪物材料更沒相提並論的可能,但是在非軍品裡,黃金仍然佔據著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地位,工業、生活對它的需求量都很大,也有很多國家的國內貨幣仍舊以黃金為基礎,K7E1這樣的星球,自然是星幣之外開採積極度最高的類型。如果前面太複雜,那麼現在的黃金每噸能賣兩星幣,65%純度的前提下,挖下去就是錢!

K7E1的軌道遠離各方跳躍圈,又是人類統治區中凈質行星中黃金含量最高的星球,它還有個非常吸引曠工的地方在於,直徑4000公裡出頭的它僅有0.6標準重力,大氣層平均氣壓卻高於標準值,非常有利於運輸艦滿載脫離大氣層,簡直就是為銀河開發準備的。K7E1附近的競爭烈度明顯高於K8,還好礦工們和其他人有自己的潛規則,真正起衝突的頻率不會比MR241高。

K7E1的存在讓那裏成為KT星團裡搶劫發生率最高的的確,拖大量礦工和遊盪艦隊的福,K7有著其他星系不具備的高背景噪波,很難利用推進反應在一百萬公裡之外判斷出具體的數量,讓裝備有球型偵查超限機甲的潘文艦隊能通過高精度物理成像的方式來佔便宜。

說起星系背景噪波,每個星系都有,賽格伊斯所處的死亡之海是最嚴重的,除死亡之海這種粒子風暴區,K7那種船的數量多型號也多到爆,又沒有人類居住星/居民惑星的凈空星域,艦船噪波是最嚴重的。相對的,看似時時刻刻都有人開打的MR241的背景噪波反而較小,因為星雲吸收、分散、改變了大部分波型,讓整體噪波維持在很小的量,反而排不上號。

在K7打了幾場,潘文對某些問題心中有譜,也就不繼續混了,K7畢竟距離賽格伊斯太遠,由於星團距離的關係中間K11、MR243都是必跳,從K7回賽格伊斯,不會比從MR251回去快。

第一個問題是藍國有沒有玩家。

雖然沒有錄音和視頻之類的直接證據,潘文覺得藍國還是有玩家的,理由與當初一樣——行動成本。

第二世界就是NPC們的真實世界,每個NPC個體的生活、工作、家人都在這裏,在非政局變化的正常情況下NPC的任何行為都要考慮成本。對於在太空中討生活的人們來說,艦隊規模就是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環,其中人力成本,超空間跳躍時花費的巨量能量棒,都是需要考量的。

回到K7的情況,最值得懷疑的,是黃金號在使用星系掃描時,鎖定過不止一隻移動艦隊的規模超過二十艘。二十艘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在K7抵抗組織並未發起攻擊,藍國也沒有衝擊抵抗陣線的時候,二十艘一起行動就值得懷疑了,起碼超空間跳躍的成本就不少。關於超空間跳躍成本,越大的船越劃算,護衛艦最多需要60星幣,而巡邏艦的燃料成本也不會少於35星幣。另外連續數小時的斷續掃描結果看,他們只是去劫黃金的,而且全是護衛艦。

K7除了抵抗組織與藍國,在黃金星球旁邊鬧騰的沒有發現規模超過五艘船的艦隊,不存在雙方對抗外需要動用二十艘護衛艦的情況。以NPC的邏輯看,就算是為了安全,艦隊規模也不是首先要考慮的。潘文前幾個月的戰鬥中已經多次證明,大艦隊是不利隱形的,三五個推進源在遠距離或許會被認做帶有輻射礦的天體,一堆推進源除非雷達觀測是瞎的,不然必然會做進一步的密集數據整理。

這樣奇怪的艦隊不止捕捉到一個,在潘文眼裏,藍國擁有玩家的可能性幾乎能接近完全肯定。

第二個問題則是意外收穫。

在一次衝突中,作為目標的艦隊在還擊時有一艘艦船動用了非常特別的武器——電漿團。

這非常詭異,因為除了蟲子還在用,電漿團這種攻擊方式早已經在太空戰中淘汰掉了,淘汰的原因並非因為它太慢,電漿團會自然的追蹤前進方向的金屬物體其實是很好的特點,遭到淘汰的原因是空間/能源/攻擊效果的綜合評級太糟糕。

電漿團分散的比高能定向粒子要快,按同樣的打擊力度,電漿武器對比粒子武器和光束武器就需要更多的能量,在戰鬥中能量分配是關係到艦船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電漿武器想做到連續射擊,只能增加高能電容數量或配備獨立電池輔助供能,於是武器大小也會偏大。

那艘載有電漿武器的巡邏艦一次還擊就發射出了接近三百枚電漿團,只不過在電漿到達前那隻艦隊就失去戰力了,之後黃金號在受控環境下限制了攔截率,讓電漿稍微砸了幾下,平均每團僅造成30到50個防禦點的護盾消耗。

30-50點,意味著那船的首發全額輸出量在10000點以上,相當於七門全尺寸炮的能耗需求,這種能量水平自然不是巡邏艦用引擎能在戰鬥中提供的,完全是利用電漿武器的特點,在武器部保留了一定量的能量水平。戰後的打撈結果證明那船上僅有電漿炮一種武器。

要說全電漿炮艦完全沒用,肯定不算中肯,按一輪三百發的水平,電漿的攔截難度又大於導彈,即使命中後的效果不夠好也算是導彈的良好替代品,有個三五艘一起作戰,攔截火力偏低的護衛艦種類只怕不需要額外打擊就會完蛋。

和導彈艦相比,電漿炮艦的的發射成本幾乎能忽略掉。另一方面,電漿和導彈不能一起攻擊,兩者會互相干擾甚至自己打自己,如此看起來藍國似乎在使用電漿炮艦替換導彈艦。

這個判斷倒是和之前觀察到藍國護衛艦護盾水平偏低有異曲同工的伊斯,似乎藍國在想辦法削減整體戰爭成本。

藍國是中型國家中偏大的,控制有五個半星域,其中有個跟K11一樣是個只有恆星的空星域,位於國土內部,雖然沒得開發,但恆星能量也算資源,爆炸重組後更是可能性頗多,所以算半個。

擁有這樣的國土規模,以現有科技的資源回收利用率,藍國絕對不乏資源用於封鎖線的局部衝突,而外圍國家的抵抗組織主要是為了防止他們的精神汙染擴散,主動發起大規模艦隊戰鬥的情況幾十年才有一次。這些綜合起來,藍國的資源壓力不會因封鎖線的存在而增大,然而他們想盡辦法削減戰鬥的各方面硬件成本似乎就有點問題了。

造成這種國家策略的可能性,潘文最初覺得可能是玩家造成的:假如對於存在玩家的判斷沒有出錯,根據觀察,藍國的玩家似乎都在用護衛艦,假如有成千上萬的艦長,肯定對藍國造成顯著的經濟壓力。然而該判斷中裏面有個不小的問題——時間對不上。

現代社會的造艦速度是很快的,當然也許也是第二世界配合玩家做出的妥協,不過除了造艦速度外,新型艦船的開發速度並不快,比如潘文最早用過的磁能近防炮,武器測試工作及成品化的過程就需要很多的戰鬥數據做依據。

以大銀河時代的開啟時段看,即使藍國在幾個月前發佈新法案應對玩家艦長增加的狀況,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就能形成整套的太空戰鬥硬件成本降低方案,並將其轉為實物。伊斯帝國和加布裡聯邦就是很好的參考,兩個人類社會最大的國家,僅僅是開放巡邏艦市場,前前後後就忙活了幾個月,而且型號都還是各廠家現成的。藍國的國力差很多,因精神汙染需要對內高壓,單個星系的生產力會更低,面對一個影響到現有太空戰鬥結構的大策略,少說也得一兩年才會有結果,那就跟玩家沒關係了。

跟玩家沒關係,就一定會有成因,要麼,藍國在策劃衝破封鎖線進行擴張,需要降低戰爭的整體成本以提高其戰爭潛力的利用率;要麼就是藍國碰上了什麼麻煩,他們家還有抵抗組織以外的敵人要對付,區區中型國家沒辦法同時應付多線交鋒。

如果再聯繫到之前銀行的消息,KT14恆星即將重新點亮,恆星重燃的過程中,會對現代人類社會的跨星系通訊產生極大的干擾,將給藍國提供一個絕無僅有的擴張機會!

潘文的心中是希望事情能如此發展下去的,因為MR241隨著那邊玩家能力和艦船逐步增強會越來越難混,而KT系的勢力更混雜,不存在帝國和聯邦那樣突然拉起幾萬艘巡邏艦的可能,更適合他這種渾水摸魚的傢夥。

抱著這種期待,黃金號帶著少尉一號途徑K11、MR243回到賽格伊斯,卻收到個糟糕的消息,還在出席例行聽證會路上碰上了個糟糕的人。

先說人,這回在賽格伊斯港區巧遇的傢夥,竟然是應該已經被丟在D21餵了蟲子的捲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