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江湖獨行》第六章 少林見聞
一路上敘話,才知道那滿臉皺紋的少林僧人就是原著中佛法武功俱都高深的方生大師。

見到林志寧對少林景色頗為好奇,那方生大師就將少林勝景,起源來歷一一訴說。

少林寺位於河南登封的中嶽嵩山南麓,與古都洛陽隔山相望。少林寺背依五乳峰,周圍山巒環抱、峰峰相連,寺處少室山腳密林之中。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

少林寺因其歷代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少林寺佔地極廣,當先一座山門,宏偉壯觀,山門前有兩座石獅鎮守,兩邊各一座石坊顯得頗為莊嚴肅穆。

過甬道,經過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是為天王殿,過了天王殿才到大雄寶殿。

一路上聽得方生解說少林,他心中暗暗腹誹,「這少林果然底蘊非凡。就不知這些不事生產的和尚吸取了多少民脂民髓。」隻他掩飾的好,方生隻當他震撼於少林美景,不做多想。

幾位少林大師早早在此等候,林志寧也不託大,上前見禮:「晚輩林志寧,見過諸位少林高僧。」

你道他為何口稱高僧而不稱前輩,原來林志寧也不喜少林行事。

雖為正道泰鬥,但少林實在太多算計。不過方正忙於少林事物,還能將少林武功修鍊到如此境界,顯然佛法高深。

林志寧敬他們佛學修養高深,是為一代大師;但也不屑於他們陰謀算計太多,失了佛家清靜。

少林眾人不知他所思所想,但他們原也是佛門子弟,哪個不想成為一代高僧。見得林志寧如此稱呼也是頗多歡喜。

當下方正大師回道:「阿彌陀佛!我等見過林施主。沒想到林施主這般年輕,武學醫術依然出神入化,真可謂英雄出少年啊。」

互相吹捧幾句,正當林志寧不耐的時候,方正開口道:「林施主,聽聞你與嵩山派多有誤會,不知可否由我等做主,與嵩山派調解一二,化解這段恩怨。」

林志寧心道,終於來了。隨即應聲道:「在下可是殺了嵩山派好幾位好手,不知少林大師如何調解?」

那方正沉吟半晌,說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冤冤相報何時了,林施主若是願意,便先在少林住下。我相信左掌門雄才大略,眼下即將召開武林大會,當不會在多生事端。事後我等再調解一二,總要化解了這段恩怨才是。」

林志寧聞言那還不知道他們打什麼主意,當即說道:「方丈大師,你要開解恩怨,林志寧這裏先行謝過。但林志寧自由自在慣了,要我吃齋念佛,那是萬萬不能。」

少林眾人聞言,一陣眼神交換,方正接著說道:「林施主請放心,我少林不是龍潭虎穴,當可來去自由。只是我等也會一片好心,並非強要施主拜入少林。」

那邊方生也開口勸道:「林施主,我知你山下自有住處,不過灑掃乾淨,置辦傢具物什總要時日。不若先在我少林安頓幾日,我觀林施主頗好美景,不如著人帶領你遊覽一番少林美景可好。」

林志寧這才面上轉好,應道:「如此也好,多謝諸位大師體諒。」

當下方正喚過一位年輕僧人,為林志寧準備禪房,又有一人帶領他四處遊覽。

待林志寧離了大雄寶殿,眾僧面面相視。其中一人說道:「方丈師兄,你看……」方正接著道:「不必多言,少年人年少氣盛,在所難免。只是我等還需認真勸解,總要化解恩怨才是。」

再說林志寧,先前有方生在側,不好駐足細細觀賞。現下止有一位年輕武僧,也不多話,只顧帶著林志寧到處遊玩。

接下來幾日裏,出去藏經閣不許進去之外。其他少林禪堂殿宇,例如六祖堂、鐘樓鼓樓、千佛殿、達摩洞等一一看遍。

晨誦佛經,武僧集體練武也不禁他觀摩。他也忘了來時的不愉快,有佛法中的疑惑也向少林高僧求教,少林眾人樂的他如此。最好他感悟少林武功佛法,皈依少林才好。

在這莊嚴肅穆,寧靜平和的氣氛中。林志寧內心的躁動平息很多,佛於道通,這幾****的道法佛學大有長進。更是窺得了幾分佛門武功的奧秘,與自身武學見識大有裨益。

但是佛法終究於他心性不和,沒過幾日,他便察覺其中道理,知道再不可深入,否則後患不小。

中國自古便是道佛儒三家教化,三家思想深入人心。其中尤以儒家最為昌盛,可謂深入骨髓血脈。但是近代以來,天災**,外族入侵,中華名族慘遭蹂躪,加上西方文化入侵。年輕一代大都受其影響,雖然骨子裏流淌的儒家思想不變,終究沾染了幾分強盜思維。

武學之道,修鍊到高深處,便也是哲學。除非能自出機杼,開創一派,否則心性不純,難至巔峰。

他如今儒道研習不深,倒是對醫道跟道家研習的很是深入。好在那都是他興之所在,否則怕是武功難有寸進。

如今若是精研佛法,怕是他真要匯聚孺子百家,自成一道才能繼續前行了。

只不過,他也隱隱有悟,說不得,他以後真就會走上這條路。畢竟融匯儒道醫就在眼前,再多學幾門也未嘗不可。

只是現在萬萬不敢分出太多心神,當下提出告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