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絕版馬官》第1229章 無虞之諫
「晉王去主持吏部,替朕整頓門蔭及科舉之製!朕無意徹底取消門蔭,但官宦之子再想得到散階,得給朕拿出些新面貌來。『品子』入仕必經吏部簡試,合格者才可任用。」

金城公主高興地對晉王道,「四王兄,你也是正三品實職了!可不要令皇兄失望!」

李治起身,鄭重應道,「臣弟定然按著皇兄吩咐,仔細將事做好!」

一頓飯的功夫,因為一件傳言,金徽皇帝將禮、吏之要政盡委於兩位兄弟。而惶恐不安的小妹金城公主,終於重現花樣笑靨。

……

六月二十六日,己亥。

朝會在東宮明德殿舉行,大臣們單從剛剛晉位重職的幾個人身上,看到了新皇理政的氣勢。

濮王李泰任禮部尚書,晉王李治任吏部尚書,薛禮任兵部尚書,原禮部尚書於志寧,填實了自褚遂良離任後一直空缺的中書令,樊伯山出任門下侍中。

人們驚訝於李治還能位居吏部這樣的重職,要知道,吏部尚書掌管天下職官的遴選、勛封、考課之政,以三銓之法為國選材,權力大得很。

也就是說,當初晉王、馬王之間禪讓儲位這件事並不存在什麼虛妄,新天子和晉王之間不但沒有戒備與隔閡,反而互不相疑。不然,天子豈能隨便將吏部尚書這樣一個極其便於收攏門生、擴充黨羽的差事交給晉王?

長孫無忌理性地看待了這件事,妹妹長孫皇后存世的三個兒子個個不孬,而自己不必再捲入他們之間的紛爭、被動做出艱難的選擇,這真是老天之幸!

早年在立晉王時,貞觀皇帝對李治懦弱的性情憂慮不已,長孫無忌因為晉王是自己外甥當中最後能拿得出枱面的,從而極力支持,最後晉王終成太子。

貞觀皇帝最終放下憂慮、讓趙國公如願以償,但趙國公對他總含著一絲虧欠之意,金徽皇帝的橫空出世,終於讓趙國公的這絲虧欠之意煙消雲散了。

妹妹長孫皇后的這個失散多年的兒子,淪落於塵世、而未泯滅於塵世。

他現身於馬廄,一路奮發,勝績接連,以無可懷疑的實力、且不以手足相殘為代價登上新君之位。難道這不算天意?難道這還不能說明、皇族與長孫氏血統之結合,乃是珠聯璧合的絕選?

他的小兒子長孫潤年紀輕輕,便已晉身為從三品的左千牛大將軍,為皇帝守衛大內玄武門,如果不似薛禮那般得到皇帝的深度信賴,這是絕無可能的!

可以這麼說,時常將這些事從頭掂量一番、並暗自喜悅不已的不是別人,正是趙國公長孫無忌。

再看看組成新皇后宮的一後九妃,又像是老天爺特意給挑選出來似的。

皇后柳玉如與新皇榮辱與共走到現在,兩人感情篤厚無人能及,柳玉如也沒什麼親戚,唯一一個異母的妹妹崔嫣也在后宮,那麼后宮也是安穩的。

她們的生父柳將軍即便有再大的榮耀,那也是過世人了,趙國公同樣不必擔心有新的外戚出現、從而威脅到他這位元舅的地位。

隻從這一點上來看,金徽皇帝就比李治更令長孫大人稱心。

貴妃謝金蓮、德妃思晴娘家已無人,婉妃在家是獨女,父親雖是涼州刺史,但不久將致仕,容妃和藍妃是一對姐妹,她們除了田地城老實巴交的雙親之外,亦無另外的牽連。

殷妃的父親、叔叔倒是同居刺史高位,但以台州刺史蘇亶和均州刺史蘇勖的為官之道,以及蘇殷以往的挫折經歷來看,這家人絕非惹事之人。

淑妃樊鶯的叔叔樊伯山出任侍中,是目前看外戚當中唯一掌握重權的人,但樊伯山中正少諛,自出仕以來從未拉幫結黨,這一點亦可放心。

別看金徽皇帝獨出心裁地一下子封了九妃,但細思之下卻不會出現錯綜複雜的后宮與外戚紛爭,這也算是奇跡了。

皇帝在今日朝會上說,先皇遺妃們已經遷出太極宮、去大安宮居住了,從明日起,皇帝及後、妃們將由東宮移駕太極宮。每日朝會地點仍回太極殿。

長孫無忌聽了有些意外,因為他推斷皇帝一家是要搬入大明宮的。

皇帝道,「趙國公猜的不錯,皇后正親自主持著、操辦大明宮中各處殿室清掃、宮人和內侍去留事宜,朕與皇后要移居那裏,還須等些日子。」

禦史大夫蕭翼奏道,「陛下登基已有些日子了,那麼按製,也該著手採選九嬪,及九嬪以下的世婦、禦妻,將后宮充實起來,不然不成體統。」

皇帝沒想到蕭翼會提出這個問題,可這事他都沒敢同柳玉如商量呢。

皇后自從提議九妃設置之後,絕口不再提什麼嬪婦,那就是她不大願意。想至此,皇帝說道,「這個不急,后宮以皇后為主,朕總要聽聽她的意思。」

蕭翼道,「謹遵陛下之命,但微臣建議,九嬪之選,宜授本朝四品以上官員之女,二十七世婦,則應在六品以上官員之女中擇優授予,而八十一禦妻,則可海選民間良女充之……」

這個聽起來倒是極具誘惑力,不過皇帝還是連忙打斷道,「朕已說了,此事容後再議!但蕭大人你不必盯在內宮這一件事上,難道今日朝會,禦史台就沒些正經事?」

江夏王李道宗坐在椅子上心中暗樂,皇帝定不了的事便是這一件,以皇后柳玉如的性格,當初貞觀皇帝想塞一個蘇殷到她家裏去,又是口旨、又是「毒藥」,都被她頂了不知多久,蕭大人你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趙國公想幫襯蕭翼幾句,想想也算了,這種事連皇帝都不急,自己急什麼,再惹到柳玉如不高興的話,得不償失。

再說了,九嬪如果真要按製、由四品以上官員家女中選取,世婦由六品以上官員女中選取,豈不是又要增不少的外戚,無論如何都是對長孫家的削弱。

長孫無忌打算,先由麽兒媳高堯去透透皇后的口風,然後再定。

蕭翼方才的提議屬於無虞之諫,給皇帝找女人,皇帝不但不會對提議之人翻臉,反而常常因此搏得天子的歡心。沒想到,蕭翼的提議卻讓金徽皇帝略帶生硬地給頂回來了。

蕭大人在鷂國公身份一案中站得很穩,李士勣、褚遂良兩位大員都跑到李治一邊去了,而蕭翼卻一直沒摻和進去,在當時的情況下,這與支持鷂國公沒有區別。

蕭翼認為,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使自己年近七旬,而皇帝依然讓自己位居禦史大夫的高位上沒動。

這與同樣年紀不輕的刑部尚書劉德威不同,劉德威一向公正的出名,而自己早年智得「蘭亭序」一事,直到現在也是負面影響多於正面。

今天這樣的無虞之諫得了陛下如此的回答,不說幾句蕭翼實在沒面子。他清了清嗓子,又斟酌了一下,這才固執地道:

「陛下,凡人無不感物而動,這是性情及慾念使然啊!慾望如果沒有極限的話,那麼禍亂便滋生了。聖人懼怕人們因此而邪穢放縱,於是作樂以舒和其性,製禮以檢察其情,使人們舉止行事都有個規矩。因而,朝堂覲見之禮使朝廷尊崇,郊廟祭拜之禮使人情肅穆,加冠大婚之禮使長幼有序,喪葬祭祀之禮使孝慈顯著;田狩之禮使軍旅振奮;享宴之禮使君臣情篤。因而禮者,品質之衡量、人倫之繩墨,失禮者辱,得禮者榮,一刻也不可放鬆啊。堯、舜修五禮,才使時代淳樸,周公助成王制定六樂,才使天下大治。周幽王失禮烽火戲諸侯,才使諸侯欺侮王法。男女失去了加冠、婚配的禮節,才使男子年至十六歲仍抱母索嬌、啼飢求乳,女子因欲忘節、掩面承歡。君臣如若荒廢了禮製,則連賤士也會譏諷,喪葬則奢靡無算,軍陣則狡詐不仁,數百年間禮儀大壞。雖然孔仲尼從衛國返回魯國倡導禮製,但他所處的世道禮製已亡,因而也救不了魯國亂政……」

蕭翼說的口吐白沫,無非就是說,陛下身為天子,你不依禮製採納九嬪、世婦、禦妻,便是破壞禮製了。

皇帝不等蕭大人說完便問道,「凡人無不感物而動……朕是凡人嗎?」

蕭翼一下子愣在那裏,他剛才這一大段,頭一句所說的「凡人」只是個泛指,沒想到被皇帝抓了小辮子,皇帝是天子,哪裏是凡人!蕭大人若敢說皇帝是凡人,無疑是輕君,若說皇帝不是凡人,那這一大套說辭不適用於皇帝。

蕭翼一下子竟然有些吱唔,答不上來。

皇帝笑道,「蕭大人你莫難為情,再說你所說的還是有些道理,朕也沒有怪你的意思。不過內外有別,后宮之事朕早說過了,須徵求皇后的主意。你再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諫議,沒有的話散朝吧。」

蕭翼的擰脾氣也上來,奏道,「陛下,微臣還有一事。」

「蕭大人你請講。」

蕭翼道,「陛下,微臣要彈劾一個人。」

「哦?不知蕭大人你要彈劾哪個呢?」

禦史大夫奏道,「此人是洛苑使徐韌,徐韌縱容府中部曲強奪民田,與田主起了爭執,部曲傷了人命,逃入守衛洛陽宮的禁軍營裡,當地官吏不敢入營抓捕,影響極壞。」

長孫無忌心說,這個蕭翼今日定然要找回些面子的,他這項彈劾仍然還屬於內宮之事,不知皇帝聽了是什麼反應。

東都洛陽西控突厥、東撫齊魯、北定遼東、南接淮揚,又是大運河的交通樞紐,建於大業元年,是隋後期都城,城內有本朝面積最大的皇宮洛陽宮。

本朝在內外宮園均設有宮苑監加以管理,其中內宮苑監由宦官出任,外宮苑監的官員則由宗正寺委派皇族的遠支人員出任。

洛陽同樣置有宮苑總監機構,掌管苑囿、池沼、殿台的修葺、園藝事務。後來又以洛苑使取代了洛陽宮苑總監,全責洛陽諸宮苑的管理,而這個洛苑使正應是個太監。

皇帝聽了,明明知道蕭翼這是在找補面子,但已顧不得再計較了,太監縱容惡奴打死人命,這可是大事。金徽皇帝當時就把眼睛瞪了起來:

「徐韌……什麼來歷?」

此事趙國公知情,起身回道,「陛下,這個徐韌是徐太嬪的娘家兄弟。徐太嬪名叫徐惠,是先皇的充容,這個徐韌正是她異母弟弟。」

充容屬於九嬪之列,正二品,是九嬪中倒數第二位。

徐惠入宮後並未給貞觀皇帝生養皇子,但宗正卿說,此次出放宮人,徐太嬪雖然沒有皇子,但並沒有走,而是也隨著太妃們搬去大安宮居住了。

充容的弟弟做了太監,這是個例外,而徐惠無子卻沒有被放出宮,這件事也不正常。皇帝暗暗記下徐惠這個名字,吩咐道:

「不管他是誰、是什麼來路,只要犯了事,便給朕捉起來細審,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按律懲處不得姑息!」

等第二天庚子日,朝會遷回太極殿後,徐韌的案子已然有了詳報。

洛苑使徐韌,在洛陽城內道光坊有府第,道光坊緊貼著洛陽宮城,在宮城的東牆腳下。

徐韌府中的部曲數十人,以洛陽縣某民的永業田靠近皇家禁苑為由,強行圈佔該地,與戶主引發糾紛。十幾名徐府部曲當場動手,將該地的戶主打死。

得了金徽皇的旨意以後,洛陽宮皇城禁衛再也不敢藏匿兇手,乖乖將之綁送洛陽縣衙。

此案的難點只在於人犯不好捉拿歸案,但案情卻極其簡單。朝臣們無不試目以待,要看一看新皇帝到底要如何處置這件案子。

貞觀皇帝駕崩之後,金徽皇帝還是很念及先皇情面的,因為他對這些太妃和太嬪們都很照顧。

那麼,徐太嬪的娘家兄弟會不會因此獲罪,可能會定個什麼罪名,人們由此也就能看出、新皇帝對律法執行是個什麼態度了。

皇帝大致聽了案情,拍案怒道,「真是豈有此理!一個太監!居然在洛陽城中有了府第、豢養著惡奴,打著維護皇家禁苑的名義傷害人命、圈佔了民間土地卻又放到了私人名下,此案如不嚴辦,難平朕心頭之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