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絕版馬官》第561章 何去何從
?劉萬年受劍南道潘大人所託,到端.源和文進兩縣整飭縣治。

他意氣風發、輕車簡從,先到端.源縣、後到文進縣,所用之法比李道玨的連坐之法還要簡單——把兩縣的縣令拎過來,大聲斥責:「潘大人把穩定局勢的大任壓到我劉某人的身上,你們誰敢不賣力,這個縣令的位子有的是人要坐!」

兩縣縣令知道劉大人出手,那麼這場亂子的火候已差不多該熄了,他們拍著胸脯兒保證,再有一點點事驚擾到了劉大人,你就朝下官說話!

回來的半路上,劉萬年想著如何向潘都督回稟此行的經過,他不負眾望,一錘定音,一場亂子無聲無息地便壓下去。那麼,對於上一次劍南道送去長安奏摺上所說的嚴重事態,潘大人一定是再要有個交待的,不知他要如何寫上自己這一筆。

一位府中的家人騎馬趕來,在半路上交給劉大人一封信,是他的夫人寫來的。金夫人不知道丈夫去端.源、文進縣,要多久才能回來,但是這件事急到了火上房,不儘早告訴他總是不行。

劉萬年接信一看,這才知道舅子那份榮經縣縣令的差事讓李道玨一巴掌拍掉了。

他在馬上一拍大腿,「這個李道玨,不經劍南道知道,就敢罷去一位縣令!」說歸說,但他知道對於李道玨的所為,他這個益州長史兼劍南道按察史也只能忍著。

劉萬年在馬上吩咐道,「有大事了,我們速回成.都府。」

為著顯示自己做事、辦差雷厲風行,劉大人一天時間就跑完了兩縣,此時也是個傍晚天色。他在馬上想著回去後,要怎麼與潘大人說起舅子的事情。

他認為,不論是讓舅子到李道玨那裏痛哭流涕、還是痛改前非,或是自己和都督大人說句話,總要讓這件事有些轉機才行,李道玨再牛氣哄哄,劍南道的面子能一點不給?

劉萬年暗暗地罵著李道玨,下令前居然一點沒考慮自己的臉面——金縣令可是他劉萬年的舅子!他想,自己的這個舅子辦事也是不行,該動不動,不讓他動時偏偏亂動,少不得自己平靜端.源、文進兩縣亂局的功勞,要給他分一些出去才好使。

天色暗了下來,劉萬年正騎在馬上想對策,不想迎面一箭飛來,正中他左胸!他像是被人猛推了一把,撲身跌落馬下。手下人驚叫道,「大人中箭了!!」

他們紛紛下馬,上前扶起劉大人,他已經沒有了脈搏和氣息。此時,有二十幾名便裝人在黑暗中包抄上來,對著這些驚恐萬狀的人揮刀痛下殺手。

那些跟隨劉大人來的十幾人,沒有一名武將,眨眼間被放倒於地。最後一名劉萬年的親隨在地下退著,看著這些辯不清面目的人前前後後將自己擋住,他徹底地絕望了。

一個人低聲道,「留他一條命,讓他回去給潘若水報信,輸絹之事最好不要扯上徹州,我們獠人不是好惹的……」

劍南道治所成.都府。

大都督潘若水一道加急軍情飛報長安:自接詔,由劍南大治船,蜀人願輸財江南,計值作舟,舟取縑(雙線絹)千二百。會巴、蜀大騷,邛、眉、徹三州獠皆反。吐蕃、東女國於外圍伺機而動,雅州刺史玨夜行遇刺、益州長史兼劍南按察史劉萬年殉職……請發兵擊定之。

而劉萬年在徹州身死的消息,黑達也密派一人飛報總牧監高峻。高峻回復說,「即刻打起天山牧大旗,再去劍南道,找潘都督要馬匹二百。就說奉欽差之命,劍南牧馬。」

他要黑達專揀威遠府下屬各軍、鎮行動的要道上「放牧」。如有無令而行之散兵遊勇、亂民,敢於擾亂天山牧場牧馬者,堅決擊破之。

雅州驛館,汪夫人被別駕夫人請過來說話。李彌聽說,別駕夫人明日起便要扶了別駕靈柩返回西州,他毫不懷疑,陪著李刺史去了名.山縣。

汪夫人有些奇怪,她們放著哭哭啼啼的李家妹子不叫,偏叫自己過去。她一到驛館,便被樊鶯、崔嫣二人請到了別室。汪夫人抬頭一看,屋中還坐著一人。她吃驚非小,險些沒有坐到地上,「別、別、別……」

高峻笑道,「汪夫人是怎麼了?不要大聲讓別人聽到,不然還以為我對你非禮!」樊鶯美目一瞪,在高峻肩頭狠捅他一下,「你給我說正經事!」

高峻說,「我哪有正經事,」他沖崔嫣道,「妹子,我知道你在長安的道觀裡是最能說到人心裏去的,你替我說。」

崔嫣的話卻出奇的少,她說,「汪姐姐,你離了李刺史,也絕對指望不上李長史。」汪夫人一聽就明白了:她是李道玨的正牌夫人,一個皇室宗親的刺史夫人,即便李道玨把自己休了、甚至是白送給李彌,李彌都不敢要。

而她與義兄李彌有些事情,原本以為自己有些心機,但是現在想想,自己的那些想法幾乎就是站在了懸崖的邊緣。若是李道玨知道了,還不得把她剁了!她喃喃著說,「可是……可是……」

高峻笑道,「我那位乾妹子再壞,還能壞過樊鶯不成!?」

樊鶯又瞪起眼睛狠打他一下,高峻道,「有我在,李夫人更不能與你對立啊。再說李刺史是個重情之人,能像他這樣因我而痛哭失聲的人,整個劍南道也就是唯一的一個。那麼汪夫人,你在刺史府的未來,誰都不用看,就看汪夫人自己如何做了。」

汪夫人沉默著,聽崔嫣笑著說,「汪姐姐,樊鶯連高大人都說她厲害,但我卻從未想到過怕她欺負……」汪夫人終於說道,「……別駕大人,你隻管說讓我如何做……我無有不從……」

樊鶯說,「汪姐姐,簡單的很,附耳過來。」

……

李道玨、汪衡、李彌一行三人,在名.山縣之行異常的順利。相臨不遠的盧山縣,因為裁役減銀一事走在了各縣的前面,馬縣令臨危受命去榮經縣任職。雖然屬於平調,但是臉面上與金縣令一個天、一個地。而原盧山縣丞王問臣一眨眼就做了盧山縣的縣令,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有誰會傻到不知道原因?

再者,因為旁邊就有縣治穩定的盧山縣,名.山縣的事態本來就不大。李刺史只須稍稍勉勵了他們一番,問題也就解決了。

只是名山縣的西北沫河對岸,那些異動的東女國人引起了李刺史的關切,他對李彌道,「千萬可別到了驚動軍鎮的地步!要是我那舅子還在,我也不必這麼擔心了!」

李彌沒什麼好辦法,只是與汪衡適時催刺史大人回到雅州城去才穩妥。於是,這些人天黑前返回了雅州。汪夫人到前邊迎接丈夫回來,並說,「別駕明天就回西州,要不要請他的夫人過來吃頓飯。」

李道玨聽了神色一變,目光中又有了些淚樣,他神色黯然地說道,「難得夫人還能想著我那舅子,就有勞夫人安排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