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夢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第四百七十章 決戰玄武門(二)
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接到李淵的聖旨之後,前前後後的來到了李淵的面前,就看到李淵坐在龍椅上,閉目養神,地上滿是毛筆、硯台和瓷器的碎片,看得出,李淵發了很大的脾氣,現在正在養神呢:

「參見父皇。」李淵看到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

「怎麼?元霸沒有來嗎?」殘月回答道:

「啟稟皇上,趙王殿下在外頭圍獵未歸,不在趙王府中。」李淵聽了殘月的話後,知道趙王李元霸喜歡武藝,喜歡打仗,如今在長安,沒有軍務要忙,現在一閑暇,所以自然就每天遊獵度日,李淵沒有再說話,直接將頡利可汗的書信遞給他們之後,就繼續閉目養神了。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輪流看了一下,馬上明白了李淵為什麼這麼生氣——原先,李淵只是割據關中一隅的一方諸侯,與自己能夠平起平坐的有八九個,如今,薛舉、杜伏威、蕭銑、劉武周、竇建德、劉黑闥、王世充、輔公拓,這些人誰不是當世豪傑,亂世梟雄。如今一個個都死了,就只剩下李淵一個人,中原已經一統,李淵的眼睛自然盯上了草原,而且,頡利可汗的信中語氣也是太過赴歐咄咄逼人,擱在誰的身上,誰都會受不了。不過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的心中想法都不一樣。李建成身為太子,自然得先說:

「父皇,對於突厥,我們李唐一定會出兵草原,但是,現在卻不失有利時機。」

「什麼?為什麼不是有利時機?」李淵的目光逼視著李建成,李世民也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在暗中盯著,李元吉的心中則有些矛盾——一方面,李元吉不希望李建成觸怒李淵,被廢黜太子之位,因為如果那樣,無論根據長幼有序,還是根據軍功,接任太子的一定會是秦王。即便秦王死了,還有趙王李元霸在,自己的軍功和次序難以越過秦王和趙王兩座大山,朝中支持自己的勢力還很弱小;但是,李元吉的心中又有些期盼,希望李建成能夠從太子的寶座上面被拉下來。李建成細細地向李淵解釋道:

「父皇,兒臣說如今不是征討突厥的最佳時機是有這幾個方面的考慮。」立怨是已李建成說下去:

「父皇,如今我朝經曆數場戰亂,軍力分散,要想出兵草原,首先必須收縮兵力,可是如今齊魯、河北、江淮一帶剛剛平靖,南方蠻夷之地也並不平穩,急需兵力彈壓,而且最關鍵的是,草原地處平原,征討突厥草原必須大量戰馬。自從隋朝動亂,突厥和西域乘勢而起,中原戰馬奇缺。相比突厥,我們的騎兵還是算少的,如今我們的軍馬馬場大都集中在隴西一帶,如果我們強行與突厥發生戰鬥,那麼我們的隴西馬場一定會首先受到攻擊……」李建成沒有繼續說下去。在場的人都明白,李建成說的是真的。所以一個一個的都沒有反駁李建成。李淵也被李建成的『一盆冷水』潑醒了。但是,讓李淵自己這樣咽下這口氣的話,李淵的心裏也堵得慌。

「難道朕就這樣給突厥當孫子嗎?」秦王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沒有說話,李建成的心裏到想出了一個主意。

「父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今小妹剛死,父皇已經下旨,按國喪之禮置辦。俗話說的好,國有大喪,出兵不吉。」這個理由使得李淵慢慢的有了一個台階下:

「嗯!的確不錯,世民啊!元吉,你們的意見呢?」李世民也經歷過多次的戰場廝殺,自然知道戰馬的重要,李元吉更是不會反對李建成,也點頭贊同。不過李淵心頭還是有點不舒服,李建成看出來了,馬上補充說道:

「父皇,兒臣還有一個提議,那平陽小妹生前也是一員武將,下葬的時候應該有兵器,有軍士、軍馬之石像守墓。還有,在祭祀的時候,應該還有武士之舞祭奠。到時候讓突厥使臣在一旁觀禮如何?到時候,就當是一次閱兵,也好炫耀一下我們李唐的武力。」李淵聽到了李建成的建議之後,點了點頭。李世民不願意讓李建成獨佔風頭,馬上介面道:

「父皇,兒臣以為,雖然太子哥哥的建議雖然好,但是,還是有些缺陷……」

「哦!世民啊!你有什麼話就說吧!」

「父皇,兒臣以為,如今突厥頡利可汗自從上回出兵,一直將自己主力鐵騎駐紮在漠南,自己居住在定襄,恐怕還是對我朝有所圖謀,如今這兵馬一時難以集結,不如讓分散在各地的天策府部將也都回來,如果突厥頡利可汗有所異動的話,也好有所準備。」李世民的話音剛剛一落,李元吉馬上譏諷道:

「二哥,你就不要做聖人之狀了。你請父皇下旨,讓你的天策府舊部回京,到底是為了父皇著想還是為了作亂啊!」李元吉這話一出,李世民的臉色大變。

「四弟,你胡說什麼?」李建成馬上把身體擋在李世民和李元吉兩人中間:

「二弟,四弟年紀還小,口無遮攔,你就原諒四弟吧!四弟,你也是的,世民終歸是你二哥,你說話也主意一點嗎?」李世民顧忌是在李淵的面前,沒有再發作,不過李元吉暗中還是給李世民做了一個鬼臉——好像再說,怎麼樣?你的心思被我說中了吧!李世民心中對李元吉的怨恨大增:『哼!你就先得瑟吧!等有機會,我一定要讓你和你背後的李建成,一起滾到糞堆裏頭。』李淵也覺得,李世民這樣的建議不是很好,有結黨謀私之嫌,但是,也不是沒有道理,兵馬一時難以集結,而將軍就不同了,一匹快馬就可以趕到。

「世民啊!你身為兄長,也太沒有容人之量了,行了,傳旨兵部,命元天策府舊將、程咬金、尉遲敬德、秦叔寶、牛進達、張亮、張公謹等人速速來京,另外,太子李建成、趙王李元霸、齊王李元吉,你們也速速調集麾下精兵猛將,齊聚長安,隨時待命,命河北道行台大總管羅藝、副總管房玄齡、杜如晦三人加強幽雲十六州的防務,防止東部突厥頡利可汗兵進中原,命荊楚行台大總管、廬江王李瑗、江淮行台大總管、河間郡王李孝恭也速速回京述職,順帶參加平陽公主李秀寧的葬禮,欽此!」當禦前承旨寫完後,李淵又向李建成說道:

「建成啊!秀寧的喪葬事宜,就由你來辦理了。」

「是!父皇,兒臣領命!」兵部的行文發到程咬金、尉遲敬德、秦叔寶、牛進達、張亮、張公謹等人手上之後,程咬金、尉遲敬德、秦叔寶、牛進達、張亮、張公謹等人馬上馬不停蹄,乘坐快馬來到了秦王府中。

「秦王殿下,我等在外職,日夜思念殿下,如今終於又與殿下見面了。」李世民與長孫無忌一起在秦王府中與程咬金、尉遲敬德、秦叔寶、牛進達、張亮、張公謹等人見面,秦王李世民將這些原先的舊將一個一個的抱了一下。

「各位將軍,本王也想你們啊!來!都到裏面去,本王已經準備好了接風宴席,為你們接風!」在宴席上,程咬金、尉遲敬德、秦叔寶、牛進達、張亮、張公謹等人一個個的向李世民敘述著相思之情。

「秦王殿下,您不知道啊!俺老程在外頭當都督,可是那地方,不打仗,每天只有公文,俺老程也不識字,一搞把字給搞錯了,鬧出了不少笑話。有一回,一個叫於斧的官員給俺老程送公文,俺老程一看,看成了乾爹兩個字,笑道,這人名還有姓乾叫乾爹的,喊了半天都沒有人答應,旁邊的書吏告訴俺老程,說這個送公文的人不叫乾爹,叫於斧,哎!所以幸虧有人提醒,不然的話,俺老程就多了一個乾爹了。哈哈哈!」眾人聽到程咬金的笑話後,都哈哈大笑起來,秦叔寶在一旁說道:

「哎呀!老程啊!不是我秦叔寶說你,當初要你多讀點書,你不讀,現在好了吧!鬧這種笑話!」程咬金笑著說道:

「秦哥,你也知道,俺老程是個什麼德行,讓俺老程讀書,那還不如讓俺老程去砍柴,起碼可以用上安老程的那把斧子,要讓俺老程拿那書本,恐怕比山還重。」在程咬金和秦叔寶的說笑下,整個宴席的氣氛都很活躍,張亮、張公謹和牛進達終歸讀過些書,在任職上沒有鬧出什麼笑話,不過現在張亮、張公謹和牛進達心裏所想的是,現在李世民將他們從外任上面調回來,到底是什麼事情。李世民卻沒有再說什麼話,一個勁的向在場的人勸酒:

「各位將軍,今天我們隻談風月,隻敘述離別之情,來!喝酒!」等程咬金、尉遲敬德、秦叔寶、牛進達、張亮、張公謹等人走後,長孫無忌向秦王李世民說道:

「殿下,為什麼在宴席上不跟他們說呢?」原來,就在數天前,長孫無忌向李世民提議道,希望秦王先下手為強,現在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已經不可撼動,讓李世民將放在外地任職的程咬金、尉遲敬德、秦叔寶、牛進達、張亮、張公謹等人招回長安,等待適當時機,殺了李建成,取而代之,並且同時逼迫李淵退位,因為這些人都是反賊降將出身,到時候一定會支持李世民的行動,李世民同意了長孫無忌的建議,並且這個計劃並沒有透露給留在京城的唐儉、劉弘基、盛彥師等人,因為,這些人大都出身於京城世家或者與他們有聯姻關係,李世民恐怕泄露消息。但是,在宴席上,為什麼李世民不馬上說出呢?李世民解釋道:

「無忌,程咬金、尉遲敬德、秦叔寶、牛進達、張亮、張公謹等人剛剛回京,很多人的眼睛都盯著他們,先放一放,冷一下再說!」長孫無忌點點頭:

「秦王殿下高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