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一百一十二章 後局
李世民是想拉攏李孝恭的,他事實上也這麼做了,墨羽在南邊是安排了自己的人手的。甚至可以時候這場董景珍投降的事件裏面就有墨羽的影子,但是這件事情未必能夠讓李孝恭變節,而太子這邊對他也是非常的關心,生怕這個人會脫離自己而去,所以李世民儘管讓墨羽找機會下手,但是成功的概率其實他是沒有底的,可能,還不到三成的把握吧!

果然,胡開這邊遲疑了一些,最後回答道:「殿下,南邊只怕是很難得手,東宮那邊的人馬已經南下,我們必須要趕在他們之前挑明我們的態度,但是李孝恭必定是已經是得到了消息,知道太子的人就要抵達,所以此時只怕是難以成功。」

「嗯,我知道了!確實是有些倉促!」

李世民嘆了一口氣,卻也有些釋然。

「不過如果我那表哥能夠知趣一點,將自己置身事外的話,這事情總歸也是在我們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如果他冥頑不靈的話,那就····」

劉文靜注意到,李世民說這話的時候,右手握緊成拳,攥得緊緊的,眼神之中寒光一閃,顯然是動了殺心。

而視線轉向東部,在淮河的出海口,向東北方向去的海面上,此時的東南風吹起,將一艘艘滿載的大船上的風帆鼓起,船上劃槳的船工都已經停了下來,這些大船底層可以劃槳,但是到了海上的話還是需要靠風,不然的話要劃著船跑只怕是要累死人。

這支船隊的旗號很奇怪,不是唐軍的其實也不是隋軍的氣質,紅底黑子,上面寫了一個大的秦字,遠遠的看上去倒是有些像李世民的秦軍,不過李世民的軍隊駐紮在潼關,自然是不可能跑到千裡之外的大海上的。

這支船隊的規模很大,前前後後足足有六十多條大船,一百多艘小船,其中大船和小船的樣式看上去有很大的區別,建造風格都迥然不同,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這完全不是一個國家打造的船隻。

一百六十多艘大小船隻,在海面上拉成了前後長達三十多裡的一字長蛇陣,倒也暢通無阻,附近海邊的海賊強人倒不是沒有,只不過誰也沒有膽量去劫掠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尤其是他們看到了這支隊伍前面還有好幾艘重達萬石的大樓船,這東西打仗太厲害,橫衝直撞無人能擋,海賊海盜的船隻雖然多,但是不經撞,被這種大船一撞就會沉。

在為首的一艘大船上,一名身材挺拔的漢子立在甲板前面,看著前面一望無際的蔚藍色海面,神情平靜,看不出心裏面在想些什麼。

「大哥,還有兩天我們就能抵達濟州了!」

一名看上同樣挺拔高大,甚至比之前那個漢子還要強壯一些的高個子將領走了過來,他臉色微微有些蒼白,精神有些萎靡,似乎是有些暈船,跑不慣海運。

「是士信啊,來過來坐一回,既然出來了就來透一會氣,老是悶在房間裏面只會讓人更加的不舒服。」

身材高大的漢子叫羅士信,而前面那個看起來比他稍稍年長一些的人則姓秦,名叫秦瓊,是這支軍隊的主將。

甲板上擺了一張長凳,羅士信依言走了上去,拱了拱手,坐了下來,大船上其實還算是比較平穩,此時海面上風平浪靜,波浪其實並不大,所以他的感覺已經好多了,不然的話他也下不來地,只怕還在床上躺著在。

羅士信在陸地上是人見人怕的萬人敵,一手大槍使起來威風凜凜,無人可擋,就連秦瓊都不是他的對手,但是他卻有一個弱點,那就是不習水戰,儘管練習過很多次,這個時候在近海出海的話問題也不算是很大,但是一旦出了遠海,那就有很大的麻煩了,船一搖晃起來,他就感覺天旋地轉,手腳發軟,腦袋發暈,哈止不住的煩悶噁心,想要嘔吐,這就是典型的暈船癥狀了,之前劉志走的時候,得知羅士信的這個毛病,還特地的留下了一個方子,說是能夠緩解他的癥狀,這個方子就是用苦艾煎水,用來喝或者聞,這種刺激性的苦味有提神醒腦的作用,不過也不一定對所有的人有用,羅士信試過,雖然有用,但是他實在是受不了那種苦味,大多數情況下拿過來聞一聞,稍稍的緩解一些噁心頭暈就又給倒掉了。

他在船上不舒服,於是便天天搬著指頭算,算他們出發了多長時間,還有多長時間能夠抵達,由於這返程的一路上還算是風平浪靜,所以基本上航程不會耽誤,而且因為是順風的關係,所以很有可能會比原計劃提前抵達濟州。

「大哥,船隊的情況如何?」

他坐下來之後,稍稍的適應了一下之後,感覺確實是好了一些,海風這個時候還算是溫和,吹在人的臉上有些許的提神醒腦的作用,本來昏昏沉沉的感覺,被夾雜著腥味的海風一吹,就沒有了,感覺清爽了不少。

「情況還算是不錯,船隊內部比較平穩,那些難民們的情緒都還算是可以,當中也有一些有跟你一樣的暈船情況,不過倒也不算是特別的嚴重,而且這返程的路上也沒有遭遇到風暴和暴雨的影響,而且就快要抵達目的地了,所以大家的情緒都還不錯。」

「五萬多人吶,想想都覺得了不得呢!這一批人如果運過去了的話,我們島上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了吧!嘖嘖,劉閣主一定想不到我們的發展會這麼快,到時候等他回來的時候,一看我們島上發展的這麼好,準會大吃一驚的。」

羅士信看上去有些得意,似乎對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很驕傲,甚至還有一點點的自滿情緒在裏面嗎。

秦瓊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他說的話,不過隨即說道:「不過我們島上的人口其實還是少了些,按照劉閣主臨走之前的交代,他說我們的人口戶數跟軍隊的比例最好是要能夠超過7:1,我不知道這個七比一有什麼依據,但是劉閣主交代的事情絕大多數都是準確無誤的,這件事情他交代的慎重,想必有其必然的道理。」

秦瓊對於劉志的態度依舊還是十分的推崇,畢竟目前他們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對方一手幫他們設計和打造的,如果沒有劉志的這一番出謀劃策的話,這個時候他們想必也跟中原上那些在生死之間苦苦掙扎的人一樣,過著心驚膽戰的生活。

「不過濟州島的面積倒不是很大,這些人全部運過去之後,我們下一步就要考慮按照劉閣主的規劃去打下一片地盤了······」

兩人開始討論了起來,他們所處的位置十分的獨特,濟州島的面積其實並不算是非常大,不到兩千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最多只能開墾出120萬畝的耕地,島上此時有十幾萬人,其中軍隊五萬餘人,平民**萬人,如果加上這一次他們帶回來的五萬人的話,島上的人口就要突破二十萬了,而這其中大概有十四五萬的平民,接近兩三萬戶,按照大隋的永業田的分配的話,男丁分田要八十畝,其中永業田為二十畝,而女丁分田四十畝,沒有永業田。

兩萬戶人口,要是完全按照人口數來進行分田的話,島上的田地是絕對不夠的,不過按照戶數分的話,一戶分四十畝田,剩下四十萬畝土地當做軍屯田,而分給百姓的土地之中永業田是二十畝,這跟隋朝的是一樣的,不過由於他們的政權建立的還不是很完善,稅收系統其實還不完備,因此農業抽稅很低,在中國的歷史上,農業稅最低的一個朝代是明朝,農業稅只有三十抽一,也就是3.33%的稅率,而且在張居正改革之後,土地稅賦是可以不用交糧食,直接繳納白銀就好了,朝廷很賊,只要白銀,不要銅錢,於是從古至今一向是銅貴銀賤的局面立刻改觀,變成了銀貴銅賤,儘管朝廷規定的是一千文銅錢兌換一兩白銀,但是這個比例卻從這個時候開始就逐漸的往上跳了,到了清朝末期的時候,由於鴉片的流入以及戰爭的賠款,白銀對銅錢已經上漲到了一兩白銀兌換2600枚銅錢甚至是以上了,這或許是早期的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吧!

稅收低,而且沒有戰爭威脅,儘管耕地面積比在中原的時候要少一些,但是這些遷徙到島上的百姓對於這種局面其實還是很滿意的,人的命有的時候很值錢,有的時候卻很不值錢,在亂世之中,人命賤如草芥,與其過著朝不保夕隨時都有可能被人一刀砍死的生活,倒不如過這種日子有保障一些的生活。

而且因為島上的耕地不足,劉志在走的時候就已經給濟州島規劃好了,他們的位置看上去很糟糕,距離大隋、朝鮮和倭國都很近,隨時都有刀兵之禍,所以必須要強軍,保衛自己。

而另外一個方面,這樣的地理位置其實對他們來說也是很有利的,有利的地方就是他們可以對三個地方進行貿易,朝鮮的人蔘、日本的銅礦和糧食、中原的鐵器和絲綢以及紙張等貨物,這些東西都是搶手貨,稍稍的倒騰一下就是一大筆利潤,而此時這三地之中,中原軍閥割據,混戰不休,最缺的其實就是糧食,因為打仗的原因,各地的農民逃荒嚴重,土地都荒廢了下來,糧食的產量不夠,而到處都在抓壯丁,軍閥們都只顧著盯著自己的軍隊看,隻想增加自己的軍隊規模,又有誰會在意那些賤如草芥的農民們是不是死了或者是跑了,也就是李唐的關隴地區因為基本上沒有經歷過什麼樣的戰爭,所以這個時候的農民還算是比較多,加上秦時修建的鄭國渠還在發揮功效,所以這個時候的關隴地區其實是國家的一個重要的糧倉,若不是這個原因,那些佔據關隴各處天字型大小良田的豪強大戶們也不可能形成關隴集團,土地就是他們的根基。

中原缺糧食,手中有白銀和銅錢,這些在國外未必有用,畢竟這個時候沒有國際通用貨幣,但是例如布匹、綢緞、茶葉、鐵器等等東西,這些都是倭國和朝鮮甚至是在世界任何地區都是搶手貨。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比較高的時期,擊敗是沒有宋朝哪麽耀眼,但是卻依舊很強大,比如說鍛造技術,無論是唐軍還是隋軍,他們的盔甲都是其他民族欣羨的對象,突厥人為何在唐軍面前不堪一擊,李世民花了兩年的時間就擊敗了突厥幾十萬大軍,而同樣是強盛的漢朝,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花的時間和精力卻比李世民多了很多,付出的代價也很重,最後還沒有徹底的消滅掉匈奴人,這是為何?

同樣是騎兵,唐軍為何這麼能打?漢軍就不如唐軍能打了?

或者說是同樣是草原遊牧民族,突厥人的戰鬥力就不如匈奴了?

或許這些原因都有,但是仔細來分析的話,唐軍從武器到盔甲,再到坐騎等等各方面都比漢軍有優勢,首先來說就是馬鐙馬鞍,這東西漢朝軍隊沒有吧?在馬背上作戰,這些東西的作用很巨大,畢竟漢朝軍隊不像匈奴人那樣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騎術要差了不少。

而再繼續說下去,唐軍擁有鋒利的鋼刀,是鋼刀不是鐵刀,兩者的區別太大了,漢軍裝備是剛剛從青銅器進化到鐵器的軍隊,鐵器都不一定很多,至於鎧甲,那就跟稀缺了,漢軍的主要鎧甲是鎖子甲和魚鱗甲,甚至還有大量的皮甲,而唐軍的騎兵都是明光鎧,兩檔鎧都少,就連戰馬都是渾身披甲,這是重裝騎兵了,衝擊力是無與倫比的,草原遊牧民族的軍隊雖然也在進步,但是他們的武器裝備進步的速度明顯比不上中原軍隊,無論是弓弩、鎧甲還是武器他們都差得遠,打起仗來跟正規唐軍相差太多也不奇怪了,即便是強大的大食帝國,在怛羅斯之戰中,以二十萬人打唐軍三萬人,卻也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其軍隊主將甚至對唐軍的武器裝備和鋒利的騎兵表示出極大的敬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