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四十四章 問題少年
「先生,這樣的事情小五來做就可以了,您又何必作踐自己呢!」

劉志帶著豬舍的小童一起,在漫山遍野的撿著豬糞,撿豬糞跟撿牛糞不一樣,牛吃的是長纖維植物,拉出來的糞便很結實,能夠一下子搭一整塊,而豬吃的大多是嫩葉子,消化之後的糞便是鬆散的,所以不用使用像撿牛糞一樣的釘耙,而是要用一種跟鋤頭一樣的東西,這東西似乎也叫鋤頭,不過沒有鋤頭那麼長,重量也更輕,一般都是用於菜園裏面的除草和鬆土的,也可以用來撿豬糞。

「這哪能叫作踐自己呢,這叫做體察勞苦大眾的疾苦!」

劉志聽了下裡,伸了伸懶腰,勾著身子撿糞可真是傷腰,對於他這樣久坐在電腦面前的人而言,這可真是一個苦差事,現代人就是毛病多,不是這問題就是那問題,什麼都沒問題還容易來個肌肉勞損,簡直傷不起。

「先生,我父親說,讀書人是不能夠乾粗活的,您是讀書人嗎?」

小五停了下來,疑惑的問道。

劉志看了他一眼,笑道:「我當然是讀書人啦,不過我不像一般的讀書人那樣弱不禁風,你看,每個人都要有自己動手養活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你讀再多的書,不會種地不會幹活,那萬一給你種地的租戶都跑去打仗了,那你怎麼養活自己呢?」

小五想了想,回答道:「他們可以花錢進城裏去買糧食啊,都父親說了,要我也努力的念書,將來也要出人頭地,不能一輩子都是個種地的!」

劉志對他笑道:「你有這個志向很不錯,你父親說的也是對的,書肯定是要讀的,但是讀書並不一定是為了出人頭地,而是為了增進你的知識,讓你藉助別人的智慧,對這個世界有更深的了解。」

「先生,為什麼讀書可以了解別人的智慧啊?」

劉志見他似乎滿肚子都是問題,於是找了一塊空地坐了下來,讓他也坐在了自己的身邊,小五今年只有十歲出頭,是豬圈李師傅的兒子,他的母親因為****跟人跑了,父子倆淪落街頭,被劉志給救了下來,帶到了琅琊山上來了。

兩人坐下以後,劉志這才繼續說道:「你看,一本書他肯定是要有人書寫,對嗎?」

小五點了點頭,這一點他還是能夠理解的。

劉志於是繼續說道:「那麼這個書寫的人,有可能是現在還活著的人,有可能是已經死去了的人,因為書籍可以存在很長時間,但是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比如天下文人都喜歡讀的《詩經》、《論語》它們的作者並不是我們這個朝代的,而是幾百年前的人書寫的,他們早已經死去了,但是他們留下來的東西卻保留了下來,變成了書籍,變成了裏面的知識,讓我們可以翻閱!」

小五似懂非懂,劉志的這一段話太長了,他在心中反覆理了好幾遍,都不大明白,畢竟只是一個十歲出頭的小孩子,雖然比後世的那些熊孩子要強很多倍,懂事的比較早,但是他沒有讀過書,因此對於劉志所說的理解不了。

劉志見此,從身上取過一柄小刀,拿在了手中。

「先生,你這,這是要做什麼?」

小五大吃一驚,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一臉驚恐的看著劉志,顯得十分害怕。

劉志笑了笑,說道:「小五別害怕,我不是想要傷害你,只是想給你演示一些東西,來幫助你理解我之前說的話!」

說著便用小刀在一旁的石頭上刻起字來,他的小刀是瑞士鋼刀,十分的鋒利,儘管這塊岩石也很堅硬,但是還是被他輕鬆的給劃破了。

劉志在上面刻了一會,便寫下了一行字,他習慣從左到右閱讀,於是這行字也是從左到右寫的,如果被旁人見到了的話,只怕會感到十分的費解,因為這些字從右往左讀的話根本就不知所謂。

琅琊閣中的人都知道他的這一習慣,於是謄抄給他的情報一般都是調換了一下書寫順序,有的時候遇到一些緊急的情報來不及謄抄,也會提醒他,這是從右往左寫的。

還有一點書寫的方式不一樣,古代的書寫都是從上往下,以一列為段,而後世的是從左到右,以一行為段,也就是從豎著寫,變成了橫著寫了。

其實漢字之所以會豎著寫,主要的原因在於以前都是使用竹簡作為書寫工具,竹簡都是一根一根編成的,所以書寫的時候自然是從上到下豎著寫,而後來隨著紙張的普及,這種書寫方式依舊是被保留了下來,直到1909年我國出現了第一部橫排的書籍《譯音韻記號》,之後漢字的書寫才逐漸由豎寫變成了橫寫,不過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寫作書法作品的時候,一般還是採用的豎寫方式。

他雖然豎寫的不大規矩,但是好歹是刻下了一行行字,不對,是一橫橫字。

「先生,你在這石頭上面寫了什麼啊?」

小五不認識字,連自己的名字李小五都寫不出來,自然不認識劉志寫的這寫東西了。

劉志寫完了之後,看了幾眼,總覺得哪裏不對勁,他這字裏面一半是簡體字,一半是繁體字,看起來好不彆扭!

「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

這句話出自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後經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被諸葛亮引用,從而被世人所熟知。

「先生,這是什麼意思?」

劉志回答道:「這是先賢教我們的做人道理,這位先賢是幾百年之前的人物,他現在早已不在,但是他所遺留下來的這些東西,卻還保存了下來,就像我在這石頭上所刻下的字一樣,可能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它都會保存在這裏,而到時候我的人恐怕早已不在,但是這些東西卻能夠保存非常久的時間,後人會看到它們,學習它們,這便等於是將我的知識,傳授給了它們。」

「先生,您不是說這是幾百年前的先賢的知識嗎?怎麼又是您的知識呢?」

劉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