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六十一章 各方的反應
董卓沒有看見李儒的眼神,他憤怒的說道:「袁紹這個人必須要除掉,多留他在世上一日,我便不得安寧!」

「丞相息怒,袁紹勢大,想要除掉他只怕是還有一些困難,不過我們卻可以用驅虎吞狼之計,將劉虞置於死地,然後再讓袁紹去收拾曹操,這樣的話,我們的計策就不會那麼容易被袁紹看穿,而且即便是他看穿了,劉虞已死,他也就沒有了選擇,只能對曹操出兵,到時候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董卓不解其意,問道:「劉虞是幽州刺史,我們的計謀是用來對付冀州韓馥的,又怎麼會跟幽州劉虞扯上關係?」

李儒笑了笑,「丞相,我剛剛跟您說過,劉虞和公孫瓚之間不是關係不和嗎?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只需要如此如此·····」

半個月之後,朝廷的任命書到了冀州,此時冀州的治所還不在後來的鄴城,而是在安平國,這個名字聽起來帶著一個國家,但是實際上是一座城市的名字。

冀州州牧府內,韓馥正在對這一份任命書發獃,這份任命書不是給他的,而是給曹操的,不過曹操調到冀州來任職刺史,刺史是受州牧節製的,所以任命書也發了一份給他。

韓馥是董卓任命的冀州牧,當初曹操矯詔天子之命,號召關東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的時候,韓馥顯得很猶豫,不知道該支持袁紹還是支持董卓。

韓馥的冀州州牧的位置是董卓任命的,可以說是董卓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關東之地西涼軍的影響有限,而遍地都是反董人士,所以韓馥最終還是參與到了倒董大軍之中,不過他的利益卻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為什麼呢?因為渤海太守袁紹被舉薦為聯軍盟主,他因此自封為車騎將軍。

韓馥只是冀州州牧,但是他的手底下居然出了一個車騎將軍,這怎麼能夠不引起他的猜忌呢,只是袁紹勢大,而且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在大將軍何進的手下時,就曾經平定過十常侍之亂,威名遠播,影響力遠超韓馥,而且袁紹此時正在招兵買馬,部下的軍隊已經超過了八萬人,手底下更有諸多名將和眾多的謀士可用,這些都不是他韓馥可以相比的,因此韓馥感到十分的擔心,擔心自己的州牧一職會被袁紹搶走。

而這還不算糟的話,那麼董卓的這一紙任命卻將他韓馥推到了刀尖火海上了,曹操被調到了冀州擔任刺史,這還有他韓馥的好日子過?

曹操雄才大略,手底下的人才不輸於袁紹,除了實力稍微弱一點之外,簡直就是一個翻版的袁紹,但是曹操比起袁紹來說,卻更加令人恐怖,那就是曹操為人心狠手辣,不顧及世道人言,做事快準狠且不講情面,而袁紹自詡為謙謙君子,為人處世講道義,因此還不算是最讓人感到畏懼的。

這兩個人沒有一個人是好對付的主,偏偏都跑到了自己的冀州來了,這讓韓馥感到十分的難辦!

治中從事劉子惠對他說道:「主公為何如此焦慮?以子惠看來,這是一件好事,而非一件壞事!」

韓馥不解,問道:「曹操乃梟雄之輩,袁紹有虎狼之心,這兩人在我冀州之下,勢必水火難容,我初來此地,根基不穩,必定不是這兩人的對手,因此才有此擔心,先生為何不以為這是一件壞事,反而認為它是一件好事呢?」

劉子惠本名劉惠,字子惠,在冀州才名昭著,所以韓馥到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劉惠擔任治中從事,而且他的才能還在漢末名士田豐、沮授等人之上,他是漢室宗親,為人頗直,心向漢室,所以當聽到韓馥當初不願出兵討董的自私之言後,忍不住當眾反駁,而且隨即給韓馥連出兩計,徹底解決了當初韓馥出兵的問題。

因此雖然韓馥對他還是很看重的,劉惠不慌不忙的說道:「主公勿慮,相比董卓會有此任命,一來是為了對主公施以小懲,以回應之前主公參加會盟討董之事,二來卻是為了對付袁紹!」

韓馥點了點頭,雖然曹操和袁紹兩人私交極好,但是兩人都有極高的志向,所謂一山難容二虎,所以兩人到了冀州之後勢必會爭個你死我活,因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董卓用來對付袁紹的計策。

「董卓此計必定是出自李儒之手,李儒此人世間皆言他心狠手辣,計謀陰側難料,我想他這一計肯定不像是表面上看見的這麼簡單,肯定還有其他更深的用意,劉惠愚笨,一時之間還難以猜透,不過這一計謀曹操和袁紹兩人肯定能夠看穿,兩人來到冀州之後不會立即撕破臉皮,而是暗中積蓄力量,到時候主公可就大有可為了!」

韓馥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撫掌笑道:「子惠之言,有如醍醐灌頂,使人茅塞頓開!」

在兗州,曹操剛剛從戰場上下來,此時的青徐兩地的黃巾軍開始西進和北上,使得兗州的壓力大大增加,兗州此時劉岱不顧勸告,率軍出擊,卻因為寡不敵眾,被黃巾軍打得打敗,他本人也死在了亂軍之中,劉岱一死,兗州全郡上下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而在這個時候曹操則在眾人的舉薦之下站了出來,他率軍力王狂瀾,將青徐黃巾三十餘萬大軍擊敗,挽救兗州於水火之中。

此時曹操在兗州的威望已經達到了頂點,而他也在憧憬擔任兗州牧這一職,並且安排多地的官員聯名上表朝廷,表奏自己,請封兗州牧。

州牧是從孝成帝開始設置的,是將各地的刺史一級的官員進一步的強化,使得他們能夠統領各地的軍政大權,這一做法在東漢末期的時候十分普遍,不過這和唐朝末期的節度使制度一樣有缺陷,那就是容易造成地方強大,而中央朝廷弱小的局面,使得朝廷的法令在地方很難得到執行,後來進一步的演化成諸侯割據、軍閥混戰的局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