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十章 越王楊侗
楊侗是隋煬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次子,今年只有十歲,不過他跟他父親不一樣,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已經有了大人的心智了,但是此時,他卻感到十分的著急,因為楊玄感的大軍從黎陽已經殺到了洛陽近郊了,不日就要發起對洛陽城的進攻了。

此時洛陽城中的守軍人數不到三萬,而根據探子彙報,說楊玄感大軍度過了洛水之後,每日前來投奔的人數不下數千,他本來就是在黎陽掌管後勤糧草輜重的,根本不缺糧草,所以沿路上拿出了大量的糧食用來募兵,而且楊玄感的父親是前尚書令楊素,是隋朝的開國重臣,而他自己也是上柱國楚國公,楊素留下來的舊部遍佈各地,在楊玄感起兵之後,各地的舊部紛紛起兵響應,他的大軍很快便從只有三五萬人,發展到了十數萬人,聲勢一天比一天要壯大,這讓楊侗憂心不已,楊廣出征之時,留下了民部尚書樊子蓋在他身邊輔佐,但是樊子蓋這個人膽子小,也沒有領過兵,這個時候見到楊玄感的大軍像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心裏面就已經是嚇得半死了,還指望他堅守抵抗,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他此時力勸楊侗,勸他放棄洛陽,向西撤到長安去,長安是舊都,更加上還有潼關作為屏障,可以說是比洛陽要好守得多,大軍撤到長安去之後,再和長安的大軍合兵一處,再等到朝廷大軍從幽州的回援,就能夠兩面夾擊,將楊玄感剿滅。

但是楊侗卻並不同意他的這一建議,他知道自己的祖父是個什麼性格,他將洛陽,將大隋的都城交到自己的手中,如果他將洛陽城丟了的話,肯定會讓祖父大怒,所以楊侗拒絕了樊子蓋的建議,一邊召開軍中將領商議作戰計劃,一邊開始在洛陽城中招募民夫、鄉勇,準備死守洛陽。

而就在此時,一人卻在楊侗耳邊低聲細語一陣。

楊侗聽完之後大為訝異,說道:「此人在哪裏?速帶他來見我!」

一邊的樊子蓋不解的問道:「殿下,何事令你如此驚訝?」

楊桐對樊子蓋說道:「宮外有一人,自稱有破解楊玄感叛軍的辦法,想要當面向我獻計。」

樊子蓋本來是不想要堅守在洛陽城中的,只是拗不過楊侗的堅持,因此只能留下來,此時聽聞有人自稱能夠對付叛軍,他雖然心中懷疑,但是還是十分的高興,如果這個人真的有辦法對付楊玄感的話,那麼他自己的安危就有保證了。

求見楊侗的人正是劉志,他此時正在應天門外,騎在馬上遠遠的眺望著遠處的皇宮。

隋朝的皇宮修建的十分規整,從天街直貫而入,一直到了應天門這邊,其建築風格跟兩漢時期又有了一定的不同,主要是紫金琉璃瓦取代了清灰色的磚瓦,宮殿依舊是氣勢磅礴,卻不似兩漢時期的那種恢宏,而是多了幾分奢華,難怪李世民在擊敗了王世充之後,會因洛陽城太奢華,而縱火焚毀東都乾陽殿、應天門,這裏確實有紙醉金迷,亡國滅族之像,可笑的是隋朝因為南陳皇帝的生活奢靡不堪,朝政大亂,民不聊生而出兵滅了南陳,但是還沒過三十年,他們自己竟然也開始腐化墮落,變得跟當初的南陳一樣,甚至比南陳更加過分,這樣的王朝,縱使在強大又怎樣?還不是一樣要被滅亡,可惜的是隋文帝一生節儉,省吃儉用開創了三百年來的最好局面,幾乎已經建立了起來的大隋強大的根基,卻被自己的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一手葬送,可惜可惜,實在是可惜。

這時,幾名羽林軍從殿內走出,來到劉志的身邊,確認了他的身份之後,將他身上的兵器全都收繳了,然後將他帶進了皇宮。

劉志起初在外面遠觀的時候就已經覺得應天門後面的紫微宮規模宏大,氣勢不凡,這個時候走到了皇宮裏頭,就更加吃驚了。

紫微宮一共三座宮殿,乾陽殿、大業殿、徽猷殿。

最外面是乾陽殿,這是大隋遷都洛陽之後文武百官上朝的宮殿,和明清時期的乾清宮和太和殿相比,乾陽殿的規模要大得多。乾陽殿的高度很高,基高九尺,從地面至鴟尾的高度為270尺,差不過有七十五米高,相當於後世的二十多層樓高,這可是在公元605年修建的,沒有像後世的那些工具,甚至連塔式起重機都沒有,建造這樣高度和規模的宮殿的難度幾乎是難以想像的,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建築工藝其實已經是有非常高的水準了,可以說是世界頂尖的。

劉志被帶進了乾陽殿的偏殿,在殿外,他又被羽林軍搜了一次身,這皇宮的警衛看起來很是警惕啊!

走進了偏殿,劉志見到前面有一位身穿黃袍頭戴金冠的少年,看上去年紀在十來歲左右,這人應該就是越王楊侗了。

「草民劉志,參見越王殿下!」

劉志對著楊侗躬身行禮,清代之前,臣子和民眾上朝拜見皇帝,其實不需要三跪九叩。

上古的時候,中國人是席地而坐的,坐姿像現在的日韓,坐在自己的腿上。這樣無論是君臣,無論席子的好壞,大家大致上是相當的,無所謂誰給誰跪的道理。因為要跪一起跪。

那麼要表示區別怎麼辦呢,下對上,就是席地而坐的時候,頭彎下去,這是拜,上對下的話表示認真,則是直起身,即所謂「長跪」。

到隋唐,隨著椅子這種東西漸漸的從西域流傳進入中土,並且被推廣了開來,大家漸漸坐在椅子上了。因為隋唐比較的君臣一體,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坐到了椅子上。大臣要表示尊敬,就從椅子上站起來。

但是隨著唐朝的滅亡,中國傳統的貴族開始退出歷史的舞台了,之所以出現這一個原因,主要是因為唐末的藩鎮之間的混戰非常的頻繁,大家族都趨於消亡,而新崛起的家族並沒有深厚的文化作為積澱,常常有些小家子氣,不象唐初出身世家大姓的大臣,覺得和皇帝平起平坐很正常。於是到了宋代,大臣就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站著了。

宋朝的時候還是站著的,但是到了蒙元的時候,因為是異族入住中原,所以他們對待漢人要求跪拜,一起流行的還有死後要拉著漢人奴隸陪葬,稱為人殉,到了明朝,漢族文化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明朝也沿襲元朝的做法,一樣實行跪拜禮儀,不過還不是三跪九叩,而是四五叩耳。

直到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出現,他們滿族的臣下自稱奴才,漢人則稱為臣,意思是連奴才都比不上,清朝定鼎中原後,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禮,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禮,這才出現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跪在地上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的電視劇畫面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