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雜家宗師》第二百九十四章 《封神榜》
馬府

但馬晉考慮了良久,還是決定暫緩寫《西遊》,以他之前積累下來的的人氣,新書根本不需要再藉助《隋唐》。

即便是寫商周這兩個陌生朝代,也必然成為暢銷爆款。

說句不要臉的大話,僅憑晉馬這兩個字,就值五萬銷量。

而且,對於《西遊》這本後世婦孺皆知的名著,馬晉另有大用,眼下出世,還不是時候。

好東西嘛,要留在後面……

馬晉將寫有「西遊」兩字的白紙撕掉,看向留在桌子上的「封神」。

不寫大聖,那就寫二郎神和三太子吧。

……

《封神演義》作者是誰,一直是個謎團,各派專家學者也是各有各理,不過一般刊印書籍上都寫著許仲琳。

這個許仲琳不怎麼出名,隻知是明朝應天府人,號鐘山逸叟,生平事跡不詳,百度百科關於他的介紹只有寥寥千餘字,比起同行吳承恩來說,非常寒酸。

撇去作者不談,《封神》成書時間也比《西遊》晚。

當初《西遊記》火遍大江南北,刊印無數次,時其也就興起了不少文人開始寫神魔志怪,成為明朝發展的高潮時期,《封神》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創立的。

………

後世有人討論過,《封神》和《西遊》同為神魔長篇,又都非常著名,那兩者之間又誰優誰劣。

最後普遍認為是,《西遊》更勝一籌。

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節單一,人物臉譜化,以及宿命感太強。

《封神》的劇情,除了前期介紹紂王的昏庸無道,有些不同外,其餘的情節沒別的,就是打。

先是商討周,再是武王伐紂,如同後世打遊戲通關一樣,一關一關的打,反派死了一個再來一個,直到紂王自焚,遊戲通關。

而且最操蛋的,別人死了是真掛,用書中話就是一縷魂魄往封神台而去,以後就不出場了。

而主角薑子牙死了,就無限復活,包括男二號武王姬發,也死了好幾次,然後被人復活。

嘖嘖,配角反派不是人啊……

………

還有人物臉譜化,非忠即奸,壞人都是一個樣,不長腦子,隨便一哄就反水,腦子一熱就報仇。

打不過就搬救兵,徒弟找師父,師父找同門,坑隊友比誰都勤快。

相比於這點,《西遊》做的就非常好,取經四人性格各異,裏面的妖魔鬼怪,神仙佛道也有自己的特點。

用裝逼點的話來說,《西遊》包含了人性、妖性,以及神性。

還有宿命感太強,動不動就用封神大業來解釋,主線封神也很草率,最後一個萬仙陣把人湊齊就完了,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龍套太多,不好著筆墨。

……

當然《封神》也不是沒有優點的,否則也不會流傳這麼廣,這本書將華夏原本雜亂無章的神仙道統,整合成了一個完整的神仙體系,後世的各種神邸譜系都能從這本書裡找到影子。

而且本書還塑造了不少後世膾炙人口神話傳說,例如哪吒鬧海,薑子牙下山,文王八卦等,以及各種法術法寶。

騰雲駕霧,呼風喚雨,搬山移海,翻天印、風火輪、定魂幡等,廣為流傳,成為華夏名族一筆寶貴的財富。

總而言之,《封神》也許比不過《西遊》但仍可以被稱為一部上佳之作。

………

而且馬晉突然冒出個想法,他要是把《封神》寫出來,把漫天的神仙分門別派,形成體系,那麼道家和佛家會不會找上門來。

以他的身份,自然不會受到什麼威脅逼迫,那麼,佛道兩家又會如何行事呢,坐視不管還是…利誘馬晉,以期展開合作,馬晉有些拭目以待。

……

這事暫且不管,既然定下了第三本書寫《封神》,馬晉看天色還早,就打算先寫一章,試試手感。

馬晉也不列大綱,反正他也只是隨便寫的,再說了,《封神》他看過無數遍,不說倒背如流,起碼大致情節都了熟於心。

腦海裡回憶以前看過的情節,馬晉提筆在紙上寫下章目:「第一回,紂王女媧宮進香」

只是落筆寫下不久,馬晉臉上就露出鬱悶,而且這鬱悶之色越來越濃,半個時辰後,馬晉終於頹然扔了毛筆,恨恨罵了一句,臉上佈滿苦笑。

……

《封神》有個特點,那就是詩詞多。

古典裡,有詩詞駢文是常事,文人嘛,都愛寫幾首詩詞,寫興緻來了,就情節發展寫提筆來上兩句,既助興還提升文學性。

家裏,被公認寫詩最優者的莫過於曹雪芹了。

葬花吟裡那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引的多少讀者心疼林妹妹,痛恨賈家。

還有枉凝眉、終身誤,十二金釵的判詞、曲子,無一不是個中佳作。

但提詩終是輔助,真正的乾貨還是故事,一般作者寫詩詞都是開頭,亦或者是章尾,其它地方雖然有但都是少數。

可封神不一樣,詩詞多的嚇人,幾乎每一小段正文就得配上一首詩。

那個作者許仲琳簡直就是詩詞狂魔,寫起詩來是喪心病狂。

人物描寫來一首,景物描寫來一首,心理波動來一首,兩軍列陣來一首,總結戰役也得來一首。

如果只是這樣,還算不上「喪心病狂」的描寫,只是比其他多些,但是,許仲琳能題詩的地方遠超你們的想像。

每一個人物,無論是正反派,出場來一首詩,模樣服飾兵器來一首詩,坐騎來一首,打鬥還得來一首。

施法來一首,祭出法寶也得來一首,打贏了來一首,打輸了來一首,哪怕是掛了也得來一首,地位高、戲份多的可能還得多來幾首。

稍不留神,就是「有詩為證」,東躲西藏也能碰上「有詩讚曰」,長短不一,優劣各異。

估計要是把這些詩全刪了,字數能少三分之一。

………

原來看書時,並沒有覺得什麼,反而認為這些詩詞挺好玩,但輪到馬晉自己來寫,就懵逼了。

馬晉能把情節記住,不代表能把詩詞也記住,而且還這麼多首。

他一個現代編劇,讓馬晉寫個故事還行,寫詩就太難為他了,之前寫隋唐和說嶽時,除了開頭、末尾馬晉絞盡腦汁的想出幾首,其他地方都是能省得省。

至今,因為大乾的眾作者都喜歡模仿馬晉文風,導致流傳市面上裡的詩詞都很少。

揚長避短,既然自己不擅長寫詩,那就不出這個洋相了,考慮了一會,馬晉決定刪掉《封神》裏的詩詞,若實在需要詩詞,再視情節而定。

……

大乾景康十八年五月十八日,馬府書房

馬晉在紙上寫下書名《封神榜》三個字後,埋頭開始了自己第三本的創作。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