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雜家宗師》第六百零八章 膀胱和大事已定(二合一)
乾坤殿

馬晉從百官隊列中站出來,手扶笏板,昂首挺胸,腰挺得綳直。

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群臣注視,其面色絲毫沒有任何變化,一張標準的不能再標準的上朝嚴肅神情,讓一些想從馬晉臉上發現點什麼的官員,無功而返。

「嘶………」

看著明顯一副要為《乾坤大典》站場子的馬晉,一些想要出言反對顏易編撰《乾坤大典》的官員,內心開始為難了。

…………

入仕近十年,馬晉早已不是當初連朝會都上不了的七品侍禦史了。

如今身為都察院左副督禦史的他,單以本身官職來說,權勢地位在整個朝堂都是排名前列的,更不用提他的駙馬皇親身份,和同他交好的一眾朝堂大佬。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眼下的馬晉,除了資歷比那些尚書、閣老差一點外,其餘和他同級的官員,地位名聲上皆以馬晉為尊。

甚至朝堂上一直有消息傳聞,一旦如今的左督禦史陳明水陳老大人告老還鄉,馬晉便會被顏易下旨,直接接任其留下的位置,緊跟著隔個一兩年的時間,這位皇上眼中的親妹夫、大紅人,恐怕就要準備入閣拜相,權極人臣了………

當然,這個消息傳聞到底準不準確,還有待分析,但可以信任馬晉之事,百官群臣都是看在眼裏的,以這位駙馬爺如今的勢頭,就算日後沒有傳聞中那麼上位迅速順利,但只要不出岔子。

入閣!

也不過就是早幾年,晚幾年的事…………

…………

也正是如此,這麼一位肉眼可期的未來朝堂頂尖大佬,可不是什麼人都敢出來和其當面對峙的,尤其還是當著文武百官全在的朝會上。

滿朝上下,能有這個膽子的,高品級的那些重臣不說,三品以下的,也就都察院那些以噴人搏名,要名不要命的清貴言官了。

但很不巧的是,人家馬晉就是都察院的頭頭………

因為馬晉帶領著都察院狠抓官員肅風,監察官場,大揚都察院天下總憲之名,如今馬晉在都察院眾禦史中的威望,比陳明水這個主官一把手都高,堪稱都大乾言官的精神領袖。

指望著那群早就對馬晉心服口服的禦史出來反對馬晉,還不如他們扯著膀子自己上呢。

不過………說起來,馬晉這個都察院精神領袖都站出來為《乾坤大典》撐場子了,那群平日裏整天琢磨如何找事噴人的禦史們,怎麼不出來幫馬晉助拳呢?

…………

百官們心中疑惑,殊不知此時在朝會上的那些都察院禦史們也在心裏鬱悶呢。

以馬晉的性子,顯然不可能白白浪費手下這群「口才了得」的禦史們,自己去單打獨鬥,所以,在馬晉來上朝之前的頭天晚上,馬晉就派人給這些禦史們送過信了,讓他們在關鍵時候出來幫忙,打勝這場論戰。

而且除卻這些手下禦史,馬晉還通知了和他親近的一些官員,交代他們伺機而動。

只是,馬晉事先安排的很好,自己出來引蛇出洞,舌戰群臣,將火力都吸引到自己這方,而後趁其不備,眾禦史和他交好的官員一同參戰,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合圍殲之,一一舉在朝會上,將對修撰《乾坤大典》持反對意見的聲音壓製消滅。

結果讓馬晉萬萬想不到的是,他太高估了這些官員對自己的忌憚程度,他才站出來說了幾句話,這些人就似乎有了偃旗息鼓的意思。

他站出來快盞茶功夫了,愣是沒有一個人出來搭句話,而他又不好主動開口說話,否則一個不好,剛剛好不容易聚起的震懾群臣的逼人氣勢直接就得泄了。

所以,馬晉只能等人開口搭言,他才好就坡下驢,再圖後話………

…………

乾坤殿

「………」

馬晉扶著笏板的手都開始微微顫抖,眼神閃爍,喉嚨時不時一聳,繼續面無表情的凝視著群臣百官,整個大殿鴉雀無聲。

只是和剛才馬晉剛剛怒駁完金用的嚴肅氣氛不同的是,隨著馬晉在前面乾站著的時間越長,整個大殿中漸漸多了一絲尷尬氣息………

百官隊列,都察院處

已經升任為從四品京畿道禦史大夫的鄧寶,微微側首瞄了瞄前方正面無表情的馬晉,眼神微閃,而後又看向了旁邊的成天樂,使了個眼色。

「眼下怎麼辦?」

和鄧寶一樣,作為馬晉心腹的成天樂,這幾年自然也跟著馬晉水漲船高,一路陞官發財,如今的他,已然是接了馬晉當初的職位,現任京畿道副巡按禦史,品級正四品,並有望在三年之內,正式坐上京畿道巡按禦史的位置。

這邊成副巡按接到鄧寶的眼色,心下想了想,也回了鄧寶一個眼色。

「來時大人吩咐過,他引蛇出洞,咱們合圍,既然眼下對方沒動作,咱們也按兵不動,靜待時機,然後再看大人眼色行事………」

鄧寶臉色凝重的點點頭,而後悄悄沖一側南台上監察朝儀的現任殿中侍禦史努了努嘴,事先通過氣的殿中侍禦史當即識相的把視線轉往他處,而後鄧寶才往成天樂跟前湊了湊,小聲問道。

「你剛才給我使的那些眼神是什麼意思?」

「………」

「你沒看明白嗎?」成天樂有點懵逼,你沒看懂你點什麼頭的。

「廢話,簡單的眼色我當然能看明白,但你剛才那麼眨巴了一大通眼,我特麽又不會讀心術,哪裏能弄懂你說的都是什麼意思。」

「………」

鄧寶此番理直氣壯的話,讓成天樂無言以對,隻得又把自己的意思同鄧寶說了,而後二人又將這個想法,一一傳給了周圍的眾禦史。

於是,一群禦史們緊緊盯著馬晉的眼神,摩拳擦掌,準備時刻站出來開噴。

…………

無獨有偶,眾禦史和那些馬晉安排的親近官員見勢頭不定,準備按兵不動,而坐在龍椅上的顏易,也被面前的情景弄的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難不成這就是子升之前說的計劃?」

顏易在心裏不住琢磨揣測:「嗯,不愧是子升,沒有辜負朕對他的期望,佈局高深莫測,朕都看不透其中的深淺。

算了,既然他心有謀劃,朕還是不給添亂了,按事先商量好的,在上面靜觀風雲,只等其的暗示,朕再最後出來收拾大局。」

顏易思念於此,也不再心裏胡亂糾結了,坐在龍椅上靜靜看著殿下風雲,等著馬晉給他發信號。

而顏易不知道的是,殿中的群臣百官可有不少人一直在盯著他呢,見其對馬晉的舉動不理不睬,一副聽之任之的模樣,俱都是心下一涼。

看來皇上和馬晉是有備而來啊………

…………

百官都不傻,《乾坤大典》是顏易當著文武百官提出來的,而馬晉又在其中幫著搖旗吶喊,要說二人沒有事先通過氣,打死他們都不信。

再結合馬晉是顏易的絕對親信心腹的身份,以及之前他們忽略的馬晉親自主持修撰的《地理志》,搞不好,這《乾坤大典》很有可能就是兩人一起弄出來的。

哦。

怪不得之前《地理志》書成,願意對馬晉等人的封賞如此優厚,感情這是給這《乾坤大典》做鋪墊呢。

好傢夥,修一個《地理志》就封了馬晉一個文誠伯,等修完了《乾坤大典》,這廝不得直接封侯稱公啊。

嘖嘖,皇上似乎有點對這個馬晉過於恩寵了吧,就算是嫡親妹夫也至於如此優厚吧,聽說奉文朝的時候,有個郡王爺喜愛龍陽,對一個男寵恩寵極盛,咱這皇上不會也………

嘶,細思極恐啊………

…………

一群官員在這混思亂想,還琢磨起了顏易和馬晉之間有沒有什麼小秘密。

估計要是百官他們此時的想法,被坐在龍椅上的顏易知道,那咱們這位泰光皇帝,哪怕拚著朝堂不穩,也得要這些人知道知道什麼叫做皇帝威嚴不可侵犯,什麼叫做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不過撇去這些不提,群臣百官由此也發現了顏易和馬晉二人,對這個《乾坤大典》似乎已經謀劃了很久,甚至於也許當初讓馬晉修撰《地理志》時,就已經開始了今日的佈局。

一想到這,百官也開始重新考慮顏易對此事的重視程度,畢竟要是要是顏易這個皇帝真死了心要修《乾坤大典》那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可攔不住。

而既然攔不住,那也沒必要為了一時之利,惡了顏易這個天子,有這個精力,還不如趁著此事還未正式籌備,自家率先參與進去分杯羹。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群官場老油子,一個比一個現實,稍微見勢頭不對勁,便立刻改變思路,從反對變成琢磨怎麼參與其中,分些功勞,撈點政績。

群臣中那些有小心思的官員,互相對視了幾眼,然而後紛紛低頭沉思對策,一時間,大殿變得更安靜了………

………

又是盞茶功夫過去。

滴答…

馬晉的額頭忍不住流下的一滴汗水,濺到了地板之上。

在方才和群臣足足「對峙」近一炷香的時間中,為了保持氣勢,馬晉腿都站麻了,卻仍是連身子都沒動一下。

只是,到底人在精神高度集中之下,身體有時也不免出現一些反應,比如流汗……和尿急。

下腹的膀胱用強烈的生理反應告訴了馬晉,不能再忍下去了,不然他就會成為大乾乃至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在朝會上尿褲子的大臣………

………

以強大的自製力暫時控制了身體後,知道時不我待的馬晉,在「不怒自威」的環視面前的群臣百官之後,終於開了口。

「馬某在這站了一柱香的時間,本以為有哪位對我的話有異議的同僚出列一論,結果如今看來,諸位大人對皇上所提議的《乾坤大典》持贊同態度了。」

說罷,馬晉一臉嚴肅甚至有些逼迫的看著面前的群臣,氣勢看起來似乎還有些跋扈囂張,不過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別看馬晉面上一副霸氣大佬模樣,實際上此時的他心裏緊張的不行。

如今真要是站出來一位愣頭青,扯著嗓子和馬晉掰扯幾句,不用多,最多兩柱香時間,馬晉一準不戰自潰,並且是潰不成軍,一敗塗地的那種。

………

好在能混到參加朝會這個級別的官員,絕大多數都並非愣頭青,而即便有幾個「性情中人」,馬晉今天也很幸運的沒有碰上。

所以,在面對馬晉的「囂張質問」,即使有不少官員心有不滿,卻沒有勇氣跳出來和馬晉唱對台戲,不過他們也不想就此成全了馬晉,非常有默契的一齊默不作聲,既不出言反對也不開口同意。

見百官揣著明白裝糊塗,俱不接茬,馬晉不在意的笑了笑,沒有三兩三,我敢上梁山?咱早有準備。

馬晉把目光望向了摩拳擦掌已久的禦史們,眼神微微一閃,鄧寶就第一個跳出來。

「皇上所言的《乾坤大典》,包羅萬象,通遍古今,若是一旦修成,必然是我華夏曆朝歷代第一等的巨著,定會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如此曠古奇功,豈有反對之禮。

微臣鄧寶不才,今日在這朝會之上,奏請皇上下旨籌備《乾坤大典》相關事宜,以求早日功成。」

「鄧大人言之有理,皇上,微臣成天樂也奏請皇上立刻下旨籌備《乾坤大典》事宜。」成天樂眼疾手快的搶了第二功。

「臣附議。」

「臣附議。」

「臣……」

其餘禦史和馬晉相求的那些官員也不落後,紛紛出言附議。

起先那群反對官員還想拿拿喬,但隨著不斷有大佬出言支持,內閣四位閣老、六部的五位尚書、一眾的侍郎寺卿,並那些軍方大將。

如此多的大佬出來撐場子,導致一些本來對此事態度中立的官員,也不由倒向了馬晉那邊,短短幾十息的功夫,大殿之中有近七成的官員對修撰《乾坤大典》之事表達了支持。

那些想拿喬的官員還來不及開口,大勢便已定下。

而一旁的馬晉,看著面前的情景,臉上終於露出笑容,就連膀胱之中的洶湧尿意,也隨之輕鬆了許多………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