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雜家宗師》第三百八十二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
不僅僅是趙家茶鋪的這些人,很多人都看到了《封神》最後一頁,關於《雜誌》的廣告。

只是馬晉為了吸引讀者,故意在此賣關子,欲擒故縱的吊人胃口,搞飢餓營銷,所以弄的大家都不知所雲,越發對《雜誌》產生好奇。

現在有不少人,都對《雜誌》做出猜測,大部分人認為其很可能是馬晉的新小說,也有小部分人認為這是馬晉提攜其他作者,畢竟從時間上來講,馬晉新書來不及創作並在七月初一發售。

除了這兩個觀點,還有其他的不同猜測,總之大家眾說紛紜,討論《雜誌》的聲音也慢慢大了。

馬晉宣傳《雜誌》的第一步,初見成效!

………

其實馬晉是不喜歡搞飢餓營銷的,在後世時他就被這些故弄玄虛的套路,經常噁心的不行。

但他在想到宣傳《雜誌》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模式。

沒辦法,不同於以往發書,直接爆炸式宣傳轟炸就行,《雜誌》上的賣點太多,要是一股腦全部灌輸下去,未免太不劃算,所能造成的宣傳效果也大打折扣。

反倒是馬晉如今想出的這種類似飢餓營銷這種模式,一點點的將《雜誌》的賣點放出,能最大程度的吸引讀者群。

所以饒是馬晉心裏不願意,但還是選擇了這個能將效果最大化的宣傳方案。

這也許就是口嫌體正直吧………

………

六月二十一

就在還有很多人討論《雜誌》到底是什麼東西時,新華放出了一份傳單,立刻傳遍京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傳單的開頭正是一詞楊慎的《臨江仙》,當然,現在是馬抄抄的了。

………

《臨江仙》是一首詠史詞,在後世文學界一直評價很高,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迴腸,不由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

感歷史興衰,人生沉浮,猶如千年一夢,滾滾長江,都不過是後人的談笑間罷了。

馬晉此詞一出,頓時在京城甚至士林中,都引起一番波瀾,不少文人又是對其高看一眼。

要知道,馬晉賴以成名的可是小說,要說講故事編小說,全天下沒一個能比上他,但要論起詩詞,馬進在這幾本書表現出來的詩詞水準,可是讓不少人在心中暗自嗤笑。

不是說馬晉寫得差,畢竟他也有些底子,又善於藏拙,所以拿出來的詩都是水準還行的,一般水準之上,偶爾有幾個能讓人眼前一亮的。

但是,馬晉畢竟不是無名小輩,這種詩詞水準放在普通文人身上無所謂,但像馬晉這種名震大乾的才子,就有不足了。

在大乾,詩詞一向是文人中的主流,馬晉不擅詩詞,雖總體影響不是很大,但多少會被一些庸者非議。

此番這首《臨江仙》一出,馬晉算是摘掉了不善詩詞的這頂帽子,以後誰要敢再提馬晉不善詩詞。

那有本事你也作一首《臨江仙》這種水準的詩詞,否則就老實閉嘴。

………

《臨江仙》扭轉馬晉不善詩詞的名聲只是小事,馬晉真正的目的還是宣傳《雜誌》。

楊慎作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公認明朝博覽第一,名聲雖然不小,但知道他的多是歷史愛好者,普通人對他的印象,遠不如那位唐寅唐解元。

但提起他的這首代表作《臨江仙》,那在後世華夏幾乎婦孺皆知。

可是在許多人眼中,對這首詞的第一印象,不是他這個作者楊慎,而是華夏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在原著開篇題詞中,《三國演義》就引用了楊慎的這首詞,央視的三國電視劇中,也是以這首詞改編的主題曲。

當然,這首詞不是羅貫中引用的,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楊慎寫這首詞,他早已故去一百多年了。

此詞乃是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加上的,其父子當年仿照金聖嘆批《水滸》,假託得古本《三國》,對羅貫中原著進行刪改。

將其變為一百二十回本,取代之前的二百四十則,後流傳於後世,如今看到的三國原著,幾乎都是毛氏父子改編版。

馬晉看到的原著也不例外,所以在他定下《雜誌》我要連載的小說為《三國》之後,也將這首詞作為開篇題詞和宣傳要點。

………

馬晉讓人放出的第一份雜誌傳單,主要的是宣傳即將在《雜誌》上連載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所以除去這首《臨江仙》,傳單剩下的內容都是三國裡的人物和其所代表的經典台詞語錄。

例如曹操,便是那句著名的霸氣宣言,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劉備: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關羽: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張飛: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太史慈: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甘寧:曹有張文遠,孤有甘興霸!

郭嘉: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

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趙雲:子龍一身是膽也!

劉禪:此間樂,不思蜀!

張遼: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

(不是水,我個人比較喜歡三國,一寫起來就控制不住,這段不要錢∩_∩)

………

一張傳單上,列滿了近四十位三國人物,和代表其的經典名言,無一句精闢入理,不人觀後心嚮往之,再加上傳單最後的那句通告。

七月初一,晉馬新書《三國演義》,正式在《雜誌》連載。

雖然很多人不明白連載是什麼意思,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對《三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以引發的風潮,一時間竟隱隱與《封神》分庭抗禮。

而就在眾人期待《雜誌》上的小說三國時,六月二十二日,新華又發了一張傳單。

………

新傳單同樣和《雜誌》有關,只是宣傳的重點由《三國》,改為美食雜談這一板塊。

只見傳單其上文章,作者署名為馬晉,並後面帶著「老饕」二字,這是馬晉打算日後用來寫美食雜談的新筆名,這次用本尊露個臉,之後的文章都以老饕署名。

沒辦法,身為朝廷官員,馬晉多有不便,以筆名示人掩人耳目,雖然完全就是脫褲子放屁,但有時候,穿著褲子總比光著腚好看些。

………

這次的傳單,開頭是一段短文。

「《中庸》有雲,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典論》曰:一世長者知其處,三世長者知服食。又有俗語雲,民以食為天。

晉少幼愛食,曾創鼎香樓之數百菜式,色、香、味、形均是精美,廣受食客好評,今在《雜誌》立美食雜談一刊,每刊評點京中特色酒樓餐館,推薦優良菜式,論訴食單菜譜。

詮說食論,闡釋食道,願與諸道同好共勉。」

除了這百餘字的介紹外,馬晉又把鼎香樓的菜單給掛上去了,恬不知恥的號稱馬家菜,也算給自己美食評論家的資格正名,亦也是給鼎香樓打個廣告。

好在馬晉還不是太不要臉,沒有把功勞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在菜單最後,寫了一句攜徒包寶,共同研製。

………

連續兩份傳單,把京城的百姓搞懵了的同時,也越發對《雜誌》好奇起來,琢磨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又是有小說又是有菜譜的。

於是,不少人對七月初一這天,開始甚為期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