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雜家宗師》第四百七十九章 太子太傅、太保、太師
景康十九年十月初六

馬晉正式卸任殿中侍禦史之職,同日下午,吏部傳來文書,擢升馬晉為京畿道副巡按禦史,令其在初八之前上任。

升職文書既發,馬晉在初六當天,就開始把自己在殿中侍禦史衙署廳房的雜物什麼的,通通收拾妥當,然後又叫來鄧寶、成天樂等心腹聊了聊,吩咐他們好好當差,不可和繼任的殿中侍禦史生什麼齟齬。

馬晉陞職之後,殿中侍禦史這個位置並沒有由鄧寶二人接任,而是另有人選。

畢竟他們才升職到副禦史沒多久,資歷太淺,他們又不像馬晉這樣有個給力的老丈人,沒有顯著的功勞政績,只能原地動的苦熬資歷了。

好在,他們還拜了個好老大,馬晉自己升職之餘,也替他們想著前程。

………

馬晉已經打聽過了,過幾日新上任的殿中侍禦史姓周,是個老實和善的性子,還和他有點交情,到時馬晉準備親自給其打個招呼,想來這位周禦史也不敢不賣他的面子。

如此一來,只要自己的人不搗亂,老實辦差,人家周禦史也不會為難苛刻他留下的班底。

而且還有一點,這位周禦史年紀不小了,今年已經六十齣頭,這殿中侍禦史是個黑白顛倒的差事,最熬身體,以其的年紀,馬晉估摸著這位撐不了多久,頂多兩三年就得調任或者致仕。

馬晉打算把鄧寶留在殿中侍禦史衙署這邊繼續熬資歷,鄧寶年紀不大,又剛剛正六品,先做著副職鍛煉個兩三年,資歷年紀都增長些,等這邊老周不行了,馬晉直接運作一番,推其上位,坐上殿中侍禦史的位置。

……

鄧寶這邊留守,而成天樂,馬晉準備過段時間想辦法把其調到自己手下,畢竟他也剛剛升職京畿道副巡按,手底下正缺得力人手呢。

先把成天樂弄來,再把現在正在地方為官的莫悲也調過來,再加上馬晉交好的一些禦史,挑幾個運作到自己手下,在那京畿道巡按衙署他也不算勢單力薄了。

雖然馬晉覺得如今都察院除了蔡陽和寥寥幾位硬茬子,其他人不敢招惹自己,但以防萬一,還是要招攬些人手,不說別的,罵起仗來,己方人多也不吃虧啊。

不要以為都察院是什麼太平地方,都是清貴的禦史言官,性子傲著呢,平常無事,但真急眼了,這群禦史老爺連景康帝都敢指著鼻子罵。

當然,罵完之後是什麼下場,得自己擔著……

………

馬晉將自己的想法和鄧寶二人稍微透露了一些,主要還是讓他們心裏有數,知道自己沒忘了他們,也有利於安穩人心。

畢竟也是自己費心拉攏培養的心腹,馬晉還是要有個態度的。

從衙署裡出來,馬晉算是徹底告別殿中侍禦史這個職位了,以後沒有再隨意進宮的的權利,同時,也能晚兩個時辰上朝了………

當晚,公主府舉行了一場升遷宴,或者說是公主府家宴。

這段時間因為武林大會,馬晉出了不少風頭,如今又火箭似的連升三級,他覺得要是大操大辦,實在太過招搖。

於是,馬晉便否了顏妍之前準備高調慶祝的計劃,只在家裏低調的辦了幾桌,請了幾個好友,又召開徒弟們及幾個親信,一起小聚了一下,就算是慶祝了自己的升遷之喜。

………

從初六馬晉卸職以後幾日,朝堂上又陸續發生了幾件大事。

首先第一件,景康帝親自批示之下,大理寺加快進度,兩日之內,拖了兩個多月的慶王案終於結案。

慶王本人貶為庶民,圈禁冷宮不必多說,其死忠黨羽也多受連累。

戶部郎中黃滿被擼了官職,抄家流放;安陽王顏白削去爵位,宗室除名,貶為庶民,流放千裡;順天府府丞鍾西山削職為民,抄沒家資………

其他黨羽也各有責罰,當初在朝中呼風喚雨的慶王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

值得一說的是,戶部尚書錢吉也被此連累,「自請」致仕,告老還鄉,戶部尚書之位有左侍郎燕紅川暫代。

第二件,空缺了一個月的內閣首輔之位終於有了人選,武英閣大學士,次輔遊見成了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同時,因為原刑部尚書麥雷補缺到內閣,刑部尚書由刑部左侍郎曹達華正式接任,兩月之間,從刑部三把手到主掌刑部,老曹的風光不比遊見次到哪去。

其三,六扇門正式成立,掛靠在刑部之下,主官六扇門指揮使,職正三品,位同郎中,主要的責任是監視約束江湖幫派、門派鬥爭和追捕官府通緝的要犯、重犯。

………

第四件,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景康帝突然給禮部尚書白正明、左督禦史蔡陽、前將軍狄毅三人一人加了個官銜,分別是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官員兼任加銜,在大乾官場不算大事,景康帝此次一下封了三個正一品的銜,雖然很少見,但又非實職而是虛銜,以前也有慣例。

蔡、白三人素來得景康帝信任,官聲也好,加個正一品的虛銜,雖然比較突然,但大部分官員還是無異議的。

此事真正引起百官震動的,不是白、蔡三人加銜,而是這三個銜的名字,太子太傅、太師、太保,這可是東宮官職,負責教***。

當然了,現在多是榮譽頭銜,不必親自下場給太子上課,不過在大乾,一般封為此職的,多是皇帝留給太子的班底,是東宮的重要依仗。

軍方第一大佬前將軍狄毅、禮部尚書滿天下的白老尚書,都察院左督禦史言官清貴之首的蔡陽。

有這般豪華東宮班底輔佐,再招來一批得力忠心的官員,未來太子只要不是作大死,弄的天怒人怨,其位置說是穩若金湯也絕不誇張。

群臣看著這道封銜聖旨,不少官員都開始掂量著未來太子的含金量,心裏湧現著許多大膽的想法。

不過,眼下還一個問題,那就是……

東宮三太都齊了,而最最重要的太子人選,景康帝卻卻遲遲沒有宣佈………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