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長女》第213章 大徹大悟
崔源自是不會收取王家給的銀子,幫助王家,本就不是為了銀子,若是收了,那出發點也是不同了。

至於為何要幫助王家,具體是為什麼,他自己也說不上來,便是李賢問,也是答不上話。

「聽說王家有適齡的姑娘,該不會是瞧上人家的小娘子了吧?」李賢很是戲謔。

王家到唐家鬧的那一場,傳得很是有板有眼的,李賢想不知道都不行,更別說崔源提前給他打了個招呼,左右唐家的罪證他都捏在手裏,也無所謂這王家鬧不鬧了。

崔源沒好氣地白他一眼。

李賢哈哈大笑,又道:「王家只是寒門小戶,配不上百年大家的崔家,當個妾倒也不是不成。」

崔家是名門世家,崔源出身不管是不是嫡子,到底也是名門公子,比起寒門小戶來說,要強上一大截,更別說,如今他又深得皇帝賞識,明顯就是肱骨之臣,多的是名門閨秀等著配他。

所以,他也不可能會娶一個小家小戶的農女為嫡妻,當妾,倒就無所謂了!

「越說越不像話了。」崔源翻了個白眼,腦海中,卻現起王元兒那張清麗的臉來。

做妾,自己的妹妹委身他人做妾,只怕她恨死了這個字了吧,怎可能自甘下落做妾?

別說做妾,只怕他開口求,她也未必允,他可以肯定,那丫頭心裏定是想著尋個門當戶對又勤懇老實的小郎君,和和美美的過滋潤日子呢。

崔源越想越覺得不是滋味。

不舒服,心裏不舒服,崔源乾脆就不想了,岔開了話題問李賢:「唐家的事如何了?」

「鬧了那麼一場,唐家是什麼臉子裏子都沒有了,唐老封君中風了,話都說不全。」談到正事,李賢便正了臉色,冷笑道:「唐二自顧不暇,先是忙著提他那侄兒擦屁股,現在則是忙著替自己擦屁股了!」

「嗯?」崔源挑眉。

「建和二十三年,唐二還在崇州當知府,那年崇州鬧旱災,又經了蟲害,崇州算是顆粒無收,那年朝廷發了百萬銀賑災,唐二貪了八萬,他嶽父十二萬。」李賢滿面譏諷:「數十萬的災民,他們兩翁婿就撈了二十萬,還不算其餘人的孝敬,真正下放到災民手中的災銀,連五十萬都沒有,他們也幹得出。」

「那看來唐家是真要完了。」崔源敲著桌面,道:「何家當年貪墨得了個滅族之災,唐家能不能逃了這一劫,那就自求多福了。」

貪墨十萬金,換了個滅族抄家的下場,總要一視同仁才是。

不過,崔源也不甚在乎,唐家於他來說就是個跳樑小醜罷了,是死是活都和他沒有多少關聯。

「你今年便要考核滿了,回京是入工部?」崔源問起李賢。

李賢於河道上有成就,應該會進工部。

「隨聖上指,我倒是覺得,在這鎮子也挺好,遠離朝堂的勾心鬥角,日子也舒心,回京,免不了頂著面具做人。」李賢往椅子後一靠,斜看著他,道:「我倒是沒想到,你會進這市舶司,不過聖上要主理新政,你又是心腹之臣,倒是適合。」

「如你所說,鎮子更舒心,京城雖繁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累人。」崔源垂下眼簾,遠離那些算計,他也覺得極好。

「你大哥……」李賢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開了市舶司,和番外通了商貿,那邊醫術有咱們國不及的,興許能找到番醫來看。」

崔源抿起了唇,想起大哥,也不知再想到什麼,嘴唇抿得極緊。

他不欲多談,起身告辭。

李賢將他送走,也是輕嘆了一聲,不管是世家公子還是寒門小戶,總有各自的煩惱事。

王元兒聽說唐老封君中風了,微微驚訝後,倒也沒多在意。

老人家,上了年紀,又是一而再再而遏的受打擊,氣急攻心,中風這樣的事在所難免,如今只是癱瘓在床那也就罷了,若是將來聽到唐家完蛋了,只怕要被活活氣死也有可能。

王家。

王元兒被叫到正屋議事,為的是從唐家那退回來的二百五十兩紋銀股金。

「雖說這銀子比當初投的少了一截,但總好過命懸在褲腰上。老二沒個差事,福全也是整天無所事事的,家裏也不能就這麼下去,便是山也有吃完的一天,也得開源,我就想著要不要重新把木匠鋪子開起來。元兒,你主意多,覺得這可行不?」王老漢看向王元兒問,他倒是一心想要重新開木匠鋪子,好歹將來死了也對得住老祖宗,但經了這麼多事,他也想聽聽王元兒的意見。

早在勸說撤資的時候,王元兒心中早有了想法,道:「阿爺,眼看市舶司就要開起來,朝廷也派了商船出海,如果順利的,不日就就會回來。我聽說,那些個舶來品都極有趣新鮮,是咱們這裏看不到的,我就想在京城開個鋪子,就賣這舶來品,您看要不要開個這樣的鋪子?」

「那番外的東西,有人買嗎?」王婆子皺起眉。

「新鮮物兒誰不喜歡,我覺得有點行當。」王元兒又看向王二:「二叔覺得呢?」

「元兒的意思我覺得可行,爹,咱們之前的木匠鋪子一年出息也不過幾十兩,如今也盤出去了,鎮上有一個木匠鋪,再開一個,也掙不了多少,還不如開個新鮮點兒的鋪子。」王二認同王元兒的意思,頓了頓道:「不過便是開,也不能去京城,就在這鎮子尋個鋪子盤了就是。」

王元兒一愣,京城的機會更大,畢竟貴人多,長樂鎮能得多少好?

王二像是看出王元兒的意思,便道:「咱們整個王家,你們這一房就不說,就幾個丫頭和一個剛會走路的小子,我們這房,就我和福全,你阿爺阿奶年紀大了,總要男人在家中擔當主事。京城雖好,但也離家遠,有什麼事上來一時半刻也顧及不了,哪能走開?長樂鎮雖不及京城,但我看著,這在長樂鎮來往的客商和人家也越來越多,未必就討不了倆口飯吃,賺少點也無妨,關鍵是還能照應家裏。」

王元兒恍然大悟。

王老漢和王婆子則是一臉欣慰,經了這麼多事,老二終於也長進了點,實在是幸事。

「你二叔說得也在理,父母在,不遠遊,咱們家是要個頂樑柱,也不能事事依靠你這個女娃兒出面,將來你們幾個丫頭的親事,你二叔他們也得出面作主。」王老漢穩了穩心神,才對王元兒道:「既然這樣,那就不做木匠鋪子了,你覺得這舶來品可以做,那咱們就在鎮子裏盤個鋪子下來。」

王二見王元兒不做聲,以為她心中還有嫌隙,便軟聲道:「元兒,從前二叔對你們沒作為,也沒個擔當,是二叔的錯。在大牢裏呆了那麼些天,二叔也想得很明白,是我從前不長進,貪心,才著了道。你放心,經了這麼多事,我要是還不長記性,就不配做個男人。你不信二叔也無妨,你爹去了,二叔就是你們姐弟幾個的娘家人,一準護著你們幾個。」

「鬼門關前走一遭,你還不大徹大悟,痛改前非,也真難為了元丫頭給你張羅那麼多了。」王老漢瞪了兒子一眼。

王二訕笑著低了頭。

看著此情此景,沒來由的,王元兒鼻中有些發酸。

也就是在出了事的時候,才體現到家人的難能可貴,若是王家能多幾個出色有擔當的男人,何須她一個小女人跑前跑後奔波,為家裏出謀獻策?

所以說,兒子是最重要的,將來她嫁人後,定要一鼓作氣的蹦他個十個八個出來,如此哪怕折了一個,都還有好幾個可以幫忙,便是日後死了,也不愁沒人給自己上香供奉。

她忽而一笑,道:「二叔能想明白就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總不如靠自己靠譜,咱們踏踏實實的乾,不愁掙不來那好日子。」

「正是這個理!」王老漢一捋鬍子,滿面含笑。

這也是他這一兩來露出的最真摯和舒心的笑容了。

「還有你那婆娘。」王婆子突然出聲,道:「張氏我看她這兩年是越發拎不清,這幾天她不在,咱才順利從唐家裏脫了開來,她一回來,一準鬧個天翻地覆,老二,你打算怎樣?」

王元兒看過去。

他們鬧了這麼一個大事,外頭都傳得沸沸揚揚的,張氏回來時定然會知曉,按著她的性子,必然是要鬧上一場的。

王二臉色一凜,沉聲道:「撿一兩點和她說了,若是她一定要鬧,我就休了她。」

「妻賢夫禍少,你自己要有個打算,別總被個婆娘牽著鼻子走。」王老漢在此時說了一句。

顯然,不管是王婆子還是王老漢,對張氏的行事都十分不滿了。

王元兒不做聲,心中也並沒有什麼幸災樂禍的感覺。

張氏的性子,她不指望她能改進,就盼著二叔能振夫綱,壓得住她,便是不給婆家帶來什麼好事,也不要老在後頭拖後腿呀。

對於王老漢的敲打,王二自是迭聲應了,心中也暗暗起了決心,若張氏真的要鬧個不可開交,那他就寫休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