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帝王》第113章 大洋的饋贈(2)
趙昕的命令下,魚乾很快就上市了。因為是唐王吩咐的事情,又有利可圖,所以內侍省和開封府做這個事情格外積極!

開封府甚至立刻就給魚乾的售賣,騰出了在汴京禦街的一個官營店鋪,作為銷售點。

而禦街人流密集,保守估計,每天的人流量都在十萬以上。

這放在後世,都是大城市的商業街才有的人流量。

於是,這些魚乾一被擺到貨架上,立刻就引起了汴京人的注意。

魚乾上沾著的粗鹽粒,更是立刻吸引了行人的眼球。

「這些是何物?」剛剛開門,立刻就有人進店詢問。

因為是第一天開門,所以張惟吉親自坐鎮在店鋪內,當然了他是內侍省的大官,是不會出面叫賣的,所以派了他的養子張若水在外面操持。

張若水從小就被張惟吉收養在身邊,耳聞目濡,非常機警,也善於做生意,見到有客上門,立刻就笑著迎上前去:「客官,這可是廣南東路剛剛運抵汴京的海魚乾……」

「您看,其上沾滿鹽粒,每一條上都足有一兩之多!」

「您再看著魚乾色澤金黃,魚肉緊實,實乃上等佳肴美味啊!」

那人聽著,有些狐疑的拿起一條放在櫃枱上的魚乾,湊到鼻子面前嗅了嗅,立刻皺起眉頭來:「怎麼如此腥臭?」

張若水聽著,立刻笑著答道:「客官,您見過沒有腥味的魚乾嗎?」

這年頭,市面上多數大量售賣的魚乾,都有腥味。

畢竟,都是曬的。

當然了,也有香味撲鼻,賣相上佳的火焙魚,但這種魚都是家庭手工烘焙,一般都是自用,很少有人拿到市場上售賣。

那人卻是搖搖頭,道:「但是,我從未見過此類魚乾,不知道能不能吃啊……」

張若水聽著,哈哈大笑,立刻拍了拍手,吩咐下人:「去將剛剛煮好的魚湯盛上一碗給這位客官嘗嘗!」

「諾!」片刻後,就有下人端著一小碗,熬煮好的魚湯,遞到那人面前。

那人接過來魚湯,拿在眼前看了看,純白的魚湯,熱氣騰騰,上面還飄著幾片泡菜葉子,微微聞了聞,沒有太大腥味,於是他大著膽子,拿起杓子嘗了一口。

他的眼睛立刻就瞪了起來,味蕾上的細胞,幾乎都要歡快的歌唱。

深海魚肉的鮮美,混合著濃鬱的鹹味和泡菜的酸味,直衝大腦。

雖然,依然有淡淡的腥味,但那是可以忽略的。

「這魚乾多少錢一斤?」他放下杓子,終於有了購買意向。

「兩百文一斤……」張若水笑著道:「客官要不要買幾斤回去?」

「兩百文!」那人遲疑起來。

兩百文的價格,要說貴,其實還好。

州橋夜市裏,最便宜的糖水,也要二十文一碗呢!

但要說便宜,卻也不盡然。

汴京城裏的茶商賣的今年新茶,一斤也就兩三百文而已。

而當前米價,一石不過八九百文,這還是受沿邊戰事影響上漲了三百多文的緣故,不然,在景佑年間米價一石常常只有六百甚至五百文。

兩百文都能買上一斤一般的新茶或者二十斤的粗米了。

「不能便宜一點嗎?」他想了想問道。

「客官,這是綱貨!」張若水笑著道:「這裏更是官營的店鋪……何況……這還是唐王殿下定的價格……」他向著皇城方向拱手恭拜:「下官哪裏敢更改!」

「唐王殿下定下的價格?」這人驚呼出聲。

而這一句話,也立刻引起了其他幾個跟著進店的人的注意,他們紛紛湊過來:「唐王定的價格!?」

如今這汴京城,可只有一位唐王。

就是那位渾身上下,都被光環與神話圍繞的大宋皇嗣。

一個兩歲,就能升座垂拱殿,代父聽政,不需要皇后垂簾,就能將國事處理的條條有理的賢王。

一位受祖宗之庇,神靈傳法,大庇天下,讓天下人免除痘疾之患的聖王!

有關他的傳說,汴京內外,數之不盡。

更有那佛、道兩教的高僧、大道,於其中推波助瀾。

於是,在普羅大眾,凡夫俗子眼中,那位唐王已經和神聖、聰睿、明遠等辭彙綁定在一起。

就連大臣勛貴的家眷,也基本都這麼認為。

送去春坊的那些勛貴子弟們,每逢朔望放假回家,他們穿過的衣服,都會被家人脫下來,借給其弟妹穿上一穿。

原因是很多人認為,這些人身沐聖恩,有那位唐王庇護,雨露恩澤,當也有少許沾染在其衣物上,給弟弟妹妹穿上一穿,或許能借到唐王的聖恩,保護這些人健康平安。

而在這些日子來,與此有關的許多傳說,都在汴京內外流傳。

其中流傳的最廣的一個傳說,格外深入人心。

據說,曹皇后的胞弟曹佾之子曹宛自幼多病肥胖,家人常常擔憂他活不到娶親生子。

然而,當曹宛從唐王殿下的春坊裡回家時,曹家都驚喜的發現,這個男孩身體健康的超乎想像,體重更是減了足足二十多斤,已經能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飛奔跑步,而不用擔心沒跑幾步就氣喘籲籲。

更緊要的是,入宮後,曹宛就再也沒有得過病!

曹家人因此特別請教過大相國寺的得道高僧法惠和尚。

和尚聞言,微微一笑,用手指了指大相國寺供奉的藥師王菩薩。

曹家人立刻就給藥師王菩薩敬獻香油錢五千貫,香油一千斤。

只是,唐王身份尊貴,只有最頂級的達官貴人,才有機會送一個兒子去這位大王身邊接受教誨與無上神威庇護。

普羅大眾,則是連想都不敢想。

如今,竟有一物,是那位殿下親自指定的價格?

這如何不讓人激動?

需知,這年頭,哪怕是汴京城裏最小的寺廟上香,請一道開光過的符咒回家,也得給大和尚一貫錢的香油供奉呢!

於是,在得到了張若水肯定的答覆後,這些立刻從自己兜裡,將隨手攜帶的銅錢全部拿出來,各自買下了一兩斤的魚乾。

而僅僅半個時辰後,張若水的店鋪前,就已經排起了長隊。

於是,一百石魚乾,不過一個上午便售罄。

張惟吉大喜,馬上將這個喜訊,報告給趙昕。

趙昕聽著,高興不已。

因為他知道,萬事開頭難,只要魚乾被賣出去了,那麼,汴京人就會逐漸接受這種魚乾在飲食中的存在。

這等於打開了一個市場。

但他那裏知道,此刻,汴京城中的許多商戶、官員家中,一個個孩子的面前,都擺上了一碗魚湯。

「這可是你阿耶好不容易從X叔那裏分到的……」

「這唐王湯,可比寺院道觀求來的神符水還有效……」

「喝了以後,感生爺爺和宣祖皇帝,就能保佑爾等健康長壽,平安祥和……」慈眉善目的老祖母們看著自己的孫兒們,極為愛憐,充滿了期待。

直到看到他們將碗中的魚湯喝光,老祖母方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從此以後,汴京一帶,就有了傳統。

每逢初一十五,十四歲以下的孩子,都要喝一碗唐王湯來驅寒辟邪。

這主要是官宦子弟,士大夫人家,格外重視這一點,雷打不動的嚴格執行。

於是,在他們的影響下,普羅大眾也開始追隨、效仿。

這也是多數中國民俗的傳播和形成方式。

以至於多年後,汴京,甚至整個京畿地區的百姓,都開始用喝唐王湯來取代過去的神符水做安慰劑。

後來的中醫更是認為,用唐王魚乾(大黃魚魚乾)熬湯,可以補氣益中,養胃生津,可以預防感冒,治療胃病,壯骨養元,總之是百搭。

這卻是趙昕怎麼想都想不到的展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