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在幕後調教大佬》第468章 姬辛,姬軒(1/2)
第472章佛·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12)

阿修羅當日在西方靈山之下,立了見天地見眾生然後拔劍的大願。

攜帶被自身以劍氣佛法度化的沙彌,自極西之地往東而來。

這一路上以雙足丈量九洲,遇山翻山,見水渡水,渴飲山泉,餓了便撿拾野果充饑,見到偌大星海,則以一葦渡之,放眼前方,沒有一切能夠阻礙他的道路,而那個本是神魔的沙彌,一身神魔權柄都被他背後佛劍引動佛法壓製,得要重新修持。

一定要佛法領悟到一定程度上才能夠打破佛光封印,取回力量,要不然就如同凡人。

所謂一念成佛,一念凡塵皆是如此。

劍僧對此毫不避諱,告知於那被取名為了塵的神魔,只要他修行打破禁錮,就可以離去,而修行之上,任何不解之處都可以詢問於他,焱天華氣地咬牙切齒,也沒有其他辦法,一連十三次逃跑,卻總是在精疲力盡的時候,看到劍僧平淡無奇在前打坐的時候,終於認命,老老實實修行。

希望有朝一日,打破被壓在了身上的封禁,重回神魔之列。

為了這個目的,焱天華一路上可謂發憤圖強,日日詢問,而劍僧對此也是毫無保留。

焱天華本身神魔,雖然一直在海外嵐洲,不曾入九洲歷經殺伐,但是活的時間夠長,劍僧則是曾在菩提樹下聽法,在他的點化之下,焱天華佛門修為日益提升,心中只是想著要破開身上困鎖牢籠,是以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對於破開牢籠之後的事情,卻反倒不知不覺淡忘。

如此已快半年,他二人腳程漸快,這一日踏上天風國國界之時,劍僧突然心中微動,遠遠望去,看到天邊隱隱有一股氣息升騰,引動他背後佛劍只在鞘中低鳴長嘯,焱天華驚了一下,劍僧單手豎立胸前,喧一聲佛號,道:

「有緣法而來。」

「了塵,隨我來。」

焱天華下意識應了一聲,然後很自然地將撿拾起來充饑的果子隻留下一半,兜在懷裏,剩下一部分則是放回了森林大地,讓那些動物們去吃,在被鎮壓封印了修為之後,他重新墜入凡塵,要吃喝飽暖,跟著和尚,也就只能吃素。

當自然而然地做完這一切之後,焱天華突然動作僵硬,嘴角抽搐了下。

不,不對啊!

本座是神魔,為什麼要吃果子?!

我要吃肉,我要喝酒,我要睡我的白玉床!

為什麼吃素,吃素還要分一半給這些畜生?!

焱天華嘴角抽搐,然後心裏給出了回答,因為不分的話就會被那佛劍當頭一陣亂敲,然後再問你悟不悟,我悟你個毛線啊悟,可形勢比神強,他也沒辦法,焱天華心中默默尋找理由,看到一隻毛茸茸松鼠過來,抬頭看著他,雙目好奇,他下意識取出一枚小果子,遞給那小獸。

小獸伸出雙爪輕輕抓住。

然後跑開,又有許多松鼠藏匿在了樹葉間。

這種松鼠有個性情,會拿東西交換自己喜歡的松果,焱天華安靜等著,伴隨一聲小小的叫聲,一個黃橙橙的果子從樹上落下,焱天華抓在手中,嘴角溫和,然後注意到自己下意識又他奶奶做了這種事,嘴角微笑僵住。

深深吸了口氣,心裏安慰自己這和那光頭禿驢沒關係。

自己往日竟然不知道,這世上還有這麼多從未見過的事情,不知道那些小獸也很有些生趣,不知道一場好雨之後,花開葉綠,天空湛藍竟比上乘靈玉更好些。

但是這是我所得,和那死禿驢沒關係。

便是重歸神魔,這自然生趣,天下萬物也可以入我眼中。

天地是天地,禿驢是禿驢,我是我,我看我的天地,乾那死禿驢何事?

安慰了好一陣子,焱天華悲傷地意識到自己現在也是自己口裏的死禿驢,摸了摸寸草不生的光頭,見那劍僧已經化作流光往前掠去,忙不跌也追在後面,順手擦了擦那黃橙橙的果子,一邊跑一邊塞進嘴裏。

隻覺得入口汁水四溢,甜滋滋的。

山林裡生活著的動物們,遠比其他生靈更懂得挑選好的果子。

這是天賦,實在是比不來的。

那劍僧控制了自己的速度,讓焱天華能夠跟得上,可即便如此,以劍僧修為精進,加之以背後佛門至寶加持,也隻如同夢幻泡影一般,焱天華全力奔跑才能夠追的上,其中還路過些山中獵客採藥人。

他們苦苦地挖葯獵獸,孩子們則采些蘑菇,拾些果子,正忙著。

忽然間就有兩人穿過,前面那個如夢似幻,更如清風,一掠而過。

後面更有個高大桀驁的男子大步騰騰而來。

一個孩子躲避不及,恰在那男子前面,就要給撞上時,這沙彌騰空直接穿過那嚇傻了的孩子,順手摸了一把孩子的頭髮,悲憐自己失去的頭髮,見那孩子給嚇住了,在掠去一瞬,隨手扔下了一把山果在那孩子懷裏。

落下,踏步追雲而去。

轉眼已皆不知所蹤,讓那些山民隻覺得茫然,如在夢中一般。

就只是那孩子有吃的就忘了害怕,擦了擦就往嘴裏面放,還帶著淚,就咬地脆響。

一路前行,奔走三千裡。

從天色初開晴朗,路上有一處反倒是下了小雨,淅淅瀝瀝,焱天華奔入前面,改變天地氣象的修為不在,僧袍沾濕,劍僧速度也慢了下來,步步往前,焱天華只能跟在後面,走到此處的時候,天上雲霧終於還是散去了。

前面有瀑布流淌而下,化作溪流,溪旁有花草石台,上面一白髮老者講法。

周圍有群獸飛鳥,安靜聆聽,有一小童,懷抱泥塑捏出來的人。

還有一名抱劍青年,一高大男子在旁,上面烏雲散去,陽光灑落,有仙鶴盤旋,下面則是麋鹿猛虎在旁,一切自然,讓焱天華都有些吃驚,而在這個時候,那身材低矮的老人停止了講道,轉過頭來,看向山路。

抱劍的青年詫異轉頭,看到了僧人裝束,若有所思,那劍並未出鞘。

背負佛劍,身穿灰袍的劍僧踏步上前,雙手合十,嗓音寬厚沉靜:

「老者在此講法說道否?」

土地頷首。

劍僧又道:「貧僧可否旁聽?」

老者詫異,然後含笑道:「大師且坐。」

「多謝。」

劍僧隻如同尋常走獸那樣,掀起僧袍,席地而坐,後邊神魔焱天華也趕上來,僧袍下擺濕了,隻得先蹲下來,擰乾,然後才坐下,他懷裏還兜著好多果子捨不得扔,一時有諸多小獸飛鳥落在他身上,趕也不是,不趕也不是,頗為狼狽。

劍僧嗓音平靜,道:「貧僧的弟子,名喚了塵。」

「了卻前塵,原來如此。」

土地恍然,然後回憶了下自己講述的地方,想了想,索性重新從開頭講述。

他雖然沒有真正地修行過,但是一路走來,早已經將萬水千山納入了心胸當中,身上有大功德隨行,又曾經見到若木的道法,見到裘霖的修行法門,觸類旁通。此刻講述的只是最基礎的修行之道,但是卻韻味綿長,彷彿直指大道方向。

毫無保留,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都一一講述出來。

直講七日光景。

周圍諸多野獸飛鳥,時來時去,渴飲山泉,餓了便以果實充饑,劍僧本是外魔當中一脈的首領,被得了十二品蓮台的僧人降服,領悟佛法,此刻又聽老土地講述山川河流的法門,若有所悟,若無所悟。

隻覺得心中塵埃再度被拂去,又出現了更多的疑惑。

佛門點化一切有情眾生,而山川土石是否也可點化通靈?

山川土石若是不可,那竹林草木如何?

道是何物,佛法是何物?

他時而沉思,時而若有所悟,一身氣息居然有變得更為深厚的趨勢,又和原本僧人那種浩大磅礴不同,更多溫和反思,本是魔首,後入禪門佛林廣大,而今又見道門地祇,再開眼界,根基雄渾,不可限量。

七日之後,土地講法結束,那泥塑已經化作了此山山神,老者撫了撫須,看著周圍的眾生靈,心中有憐慈之意,看著若有所思的劍僧,笑道:「大師來此也是緣法,為何不也傳法一脈?證佛門廣大,有教無類。」

劍僧睜開雙眼,沉吟了下,起身道:「那麼,獻醜。」

土地微笑頷首。

僧人邁步上前,前面的諸多通靈野獸都一一地散開,讓出一條道路,最後劍僧和土地對著石台而坐,僧人想了想,先是重複金剛經和心經兩門唯一知道的經文,然後開始講述自身對於佛法領悟,所謂諸相無常,諸事無常,講述佛門修行,禪宗修心。

而土地則是自然發問,以大地山川的視角,廣博而大。

僧人則是以自身視角回答,繼而講述,時而發問反駁。

佛道兩路在此產生碰撞,摩擦,他們兩個都沒有去爭辯爭論那一條道路才是對的,也沒有去說誰是錯的,只是坦然且堂堂正正地盡抒所知所見所學,然後把這些都展露在了那些山林野獸和初生的山神面前,任由選擇判斷。

一講就是數日。

若木聽得入神,佛道兩路初現,隻覺得劍法再開生機。

而那山神則機敏,變化出了山石作為刻板,在旁邊,土行孫轉述整理,而山神則迅速地將劍僧和土地所說的記錄下來,以師來稱呼老土地,而僧人則是先以客,後以僧代替。

所謂師言,僧問,師答,僧復言。

這一次講述又是三日,劍僧和土地的談論方才意猶未盡地結束。

彼此的理念和想法,所見所聞所知,刺激對方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和程度,換一個時間,換一個地方,未必還能夠有這樣的局面出生,這是天時地利人和難得的巧合。

若木呢喃佛門,道法。

背後南明離火劍錚錚然出竅,燦燦流光不熄。

而神魔焱天華幾乎看地呆住,他第一此發現,在力量和享受之外,竟還有如此廣闊的天空,他感覺自己原來竟像是個捧著石頭當做是寶貝的孩童一般,一直洋洋得意,而今抬起頭來,方才見到了燦燦星辰無數,一時癡住。

而那初生的山神則是記錄了密密麻麻一整片石板,劍僧心中出現的疑惑,在這交談當中得到了些許解答,也出現了更多疑惑,講法結束的時候,群獸三拜之後散去,劍僧起身,朝著老者行禮,土地則雙手合十還禮,都有所悟。

「大師欲要前往何處?」

劍僧平靜回答道:「貧僧欲要以雙腳丈量九洲,聽聞天風國道統傳承自風神,是為天風,又有一說是傳承自九天玄女,故而想要一探究竟,前往彼處,老者要去何處?」

土地撫須笑嘆道:「也算是,丈量九洲吧。」

「那便就此別過。」

「別過。」

十日講法,一僧一道輕描淡寫道別之後,灑然離去,甚至於不曾問過姓名,這樣的瀟灑從容,即便是若木也為之失神,竟是往日從未見過的氣度,而焱天華追著那僧人,回頭看著那離去的四人,張了張嘴,道:

「不問一下姓名麽?」

劍僧嗓音平靜,道:「佛門所追,道門所求,殊途同歸,都是大道之上並行的人罷了,問了姓名如何?今日得見講法,已無所憾,他日再見,也不過是一盞茶便是。」

求道……

焱天華呆了呆,想到了這佛門道法隨意交談的一幕,也忍不住失神,想了想,又忍不住道:

「真的要去看那天風國傳說的地方麽……」

劍僧頷首,焱天華也沒有了什麼好說的,反正無論是真是假都無所謂,假的自然無妨,如果是真的話,那麼那邊很有可能是有尊神的線索,當即也就老老實實跟著,想著如果真的見到風神,正好脫身!

僧人下山時候,在河邊鞠水洗臉,看到河流旁邊一株碧草。

想到土地所說,山川土石可以點化,那麼竹林草木並非有情眾生,是否也能夠點化,看那碧草生的好,伸出手將其葉上一隻蟲子帶走,又因為興之所至,對那碧草說法一刻,方才離去,講法之時,喝水濯面,有水落在那葉上。

僧人和沙彌遠遠地去了。

天風國傳說中得到風神傳承的地方,還有很遠距離。

山川又一次回復了平日裏的安靜。

而第二日時,有諸多的小獸來這裏飲食,見到那一朵碧草吐出花枝,是一白色牡丹,隨風而搖,彷彿少女迎風而舞,居然讓它們不忍心去傷害。

此次佛道初相逢,山中群獸都得了裨益,那山神雖然初生,但是卻有天然的勤勉和聰明,知道講法深奧,自己思考的話肯定會誤過太多,就沒有認真思考細想,而是將文字記錄下來,要在之後去看全篇。

看著這石刻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欣喜不盡,想了想,又取出石刀,要在石刻前面寫下名字,是為論法篇,但是下刀的時候,莫名其妙,手掌用力過頭,石板哢嚓哢嚓,中間居然有一小塊崩潰,直接化作石粉消散。

若是以此為五十分,那麼至少已去其一。

彷彿冥冥中不許這一物圓滿。

山神怔怔看著散失的部分,跌坐在地,懊惱不已,連連捶地,卻也無可挽回。

後此山方圓一千裡,靈氣漸有充沛,修士常來。

又三十餘年後,有了修儒門的書生追債不成,又無銀兩住宿客棧,隻得入山中夜宿,黑夜當中常常聽到了聲音細碎交談,書生好奇,舉燭出而視,見到河流之畔,有白狐如人打坐,談論佛門禪宗之理,旁邊則是黑狐如道人,字字珠璣。

是為此地所謂野狐禪也。

書生大喜,上前相識,遭引而入山神廟會,見諸奇異之變,山川精怪,又見貌美清冷白衣少女。

一見傾心,後才知乃是牡丹所化,求而不得,狼狽離去。

次年再來,已不見牡丹,據說已然消去,是為牡丹仙子,欲要以雙足丈量九洲,追一人,而書生失神落魄,亦行遍天下,嗜酒如命,專看諸神妙故事,記錄成冊以留後世,書中多談論所謂狐仙,女鬼,山神志怪,牡丹仙子之流,是以為常人所喜,而為大儒所鄙,稱當敬鬼神而遠之。

卻是後話。

PS:今日第一更………四千八百字~最後那部分,想了想,還是寫上了,後事啊,雖然和主角團沒有直接關係,但也算是對於世界的影響,聊齋志異……

南明離火劍原本是蜀山裏佛門的至寶。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