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皇后她總沉迷於事業》第18章 她真是善解人意
第19章打井

「這邊剛澆了水,有些濕滑,您倆慢點走。」

午休之後,衛晞帶著她爹和她娘,也沒讓下人跟著,去了田間地頭。

四下裡沒有人,衛彥索性蹲在田埂上,一臉稀奇地看著油紙窟窿裡冒出頭的稻苗,「這就是那胭脂米種子長出來的苗苗?」

傅玉衡輕哼了一聲,「沒錯,你閨女厲害吧?」

衛彥連連點頭,「厲害厲害,晞兒比爹爹還厲害。」

傅玉衡彎了彎唇,「知道就好。」

被誇的衛晞:「······」

你們開心就好。

在田埂上閑繞了一圈,衛彥適才問道:「晞兒想跟爹爹商量什麼事情?」

「爹,娘,」衛晞腳下一轉,「你們跟我來。」

這個時辰天不算熱,除了衛晞圈出來的那二十畝田地,田莊範圍內的其他地裡,佃農們都在辛勤勞作著。

出了圍欄,看了一會後,衛彥終於看出不對來了。

「他們用來翻地的那木頭架子,怎麼翻得這般塊,還翻得那麼深?」

「這就是女兒要跟爹爹您商量的事情。」

有人看見他們了,正猶豫著要不要上來來行禮,衛晞揮了揮手,示意不必行禮後接著道,「這種農具叫做犁,用作翻地之用,那邊還有排耙,是用來把田間的大土塊打散。除此之外,還有用於澆水,播種,收割的農具。」

不等衛晞說完,衛彥已經迫不及待問道:「那些農具都在哪?」

身為一郡之守,衛彥想得自然要比一般人更加深遠。

這種又快又好用的農具出現,造福的無疑是全天下的農人們。

而等到看過所有農具展現出來的效果後,衛彥對這一點更加深信不疑了。

突然想到什麼,他猛地扭頭看向正吩咐下人把農具放回原處的衛晞,顫抖著嗓音問道:「晞兒,這些農具,可都是你想出來的?」

面對自己這對爹娘,衛晞從沒有想過隱瞞,直接點了點頭,「是我畫的。爹,農具上用到的鐵器,是姐姐帶我找的吳家打鐵鋪打造的,其餘零件馮老和他老人家的徒弟們都會做,圖紙也在馮老那裏。不過您打算如何利用這些農具,女兒就不過問了。」

衛晞會這麼說,是因為她相信,她這位能把百姓時刻放在心上的爹爹,所做也一定不會讓她失望。

本來決定明早再回去的衛彥傍晚時候就一臉恍惚地回了府。

回府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來了打鐵的老吳小吳和馮老。

第二天一早,熬到一整夜依舊精神抖擻的衛郡守在府門口送走了押送著三輛馬車離開的二百衛家府兵,一起送走的還有一封給他大哥的親筆書信和一封呈給皇上的奏摺。

馬車上,是連夜趕製出來的衛晞所畫圖紙上全部類型的農具。

看著車輛緩緩走遠,衛彥深吸一口氣。

聖上近些年越發糊塗,但願這些東西,真的能發揮出他想要看到的作用吧!

用過了早飯,他又帶著老吳和馮老去了司農署。

整個大雍他管不了,但在這涿亭郡的一畝三分地裡,他能做的還有很多。

**

在稻苗全都長到兩到三寸長的時候,差不多也到了最熱的時候。

河裏的水也越發少了。

以前還能到膝蓋往上一點,現在只能到小腿,且可以明顯看出水位一天比一天下降,裸露出來的河床也越來越多。

同時也多了不少渴死的小魚小蝦,每天都有田莊和附近佃戶家的小孩子跑到裏面撿魚蝦。

大人們也人沒去管,左右淹不到,撿回來的那些剛死的小魚小蝦,也能給飯桌上添一點油水。

衛晞坐在田埂上,小七在後面給她撐著傘,兩人聽著河中小孩子們無憂無慮的歡呼聲,默默看著前頭愈發乾裂的土地。

衛晞心下嘆了口氣。

她還是低估了這場乾旱的程度。

「二小姐,日頭越發毒了,咱們還是回去吧。」

衛晞站起身,拍了拍褲腿上沾著的泥土,又看了一眼不遠處匆匆從井裏打水澆地,來來回回好似感覺不到頭頂日頭的佃農們,「回去。」

院子正堂裡擺了冰塊,一進去便能感覺到一股涼意襲來。

洗了頭臉坐下,手裏又被塞了一塊冰涼的甜瓜,衛晞方才感覺自己被烤得有些暈乎的腦袋又恢復了運轉。

傅玉衡看著小女兒通紅的小臉,心疼壞了,親自拿了扇子扇著,「以後可不許正午頭上出去了。」

衛晞乖乖點頭,吃了甜瓜後又讓小七拿出來她那本《胭脂稻的種植觀察筆記》。

她自己想的名字。

本子上已經記了三分之一。

衛晞慢悠悠翻了一遍,手點了點上面的字,「該插秧了。」

但胭脂稻雖然可以以旱稻的方式栽種,卻也並非不用澆水就能成活並茁壯成長。

二十畝,澆水就是一個大問題。

田莊裡有兩處水井,一處是給人用的,一處是給養的雞鴨馬匹牛羊用的。

佃農們居住的地方也有一處水井,是他們所有用水的來源。

河中無水,水井不夠,那就只能,打井了。

想到就做。

午休後,衛晞便叫來了福田和福貴。

打井需要先勘探哪裏有水源,還要找經驗豐富的打井人。

這個任務衛晞就交給他們兩個去打聽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快。

不過兩人也不負所望,大概是這些天裏被衛晞給敦促慣了,第三天,兩人就各帶著一隊專業打井的隊伍回來了。

這個時節正是打井隊供不應求的時候,能一下子找到兩隊,也已經相當不容易。

人一來,經過了短暫的休息後,便忙開了。

先是勘探地下水源,再找打井點,找準後即刻開始打井。

銀錢給夠,又是管吃管住,再加上做工的是衛郡守家田莊的名頭,兩個打井隊自是盡心儘力。

這邊打著井,另一邊也沒閑著。

用了五天時間,二十畝田地順利插上了秧,同時特意選在田地附近的水井也打好了兩口。

用來澆水雖然還有些緊張,但也勉強夠用了。

半個月過去,圍繞著田莊,新打出來的六口井總算勉強解決了二十畝胭脂稻缺水的難題。

田間的胭脂稻在烈陽下茁壯成長,衛晞也從之前的每天去田間看兩次,改成了每隔一天過去觀察一次。

配藥打蟲,施肥澆水,底下有充足的人手,一聲吩咐下去,一切都有條不紊。

佃農們種下的豆子也陸續發了芽,因著被恩準也可以取用新打的六口井中的水,倒也看得出長勢良好。

**

田莊內一片安靜祥和,就連剛來時無比排斥這裏的董雪清,也在這一天天裏被慢慢磨了性子,明白短時間內回不了府中後,也不敢再四處嫌棄。

每天在屋中綉繡花寫寫字,要麼去正堂陪傅玉衡說說話。

倒是一次也沒去過田間。

伺候的下人也一向不多嘴,她自然也不清楚衛晞在這些天裏,到底都忙了什麼。

而在田莊之外,整個涿亭郡範圍內,幾種好用到令人驚嘆的新型農具在飛快普及開來。

隨著時間過去,更有往涿亭郡之外擴散的趨勢。

畢竟只要是種過地的,會種地的,都能看得出這是好東西。

一傳十,十傳百。

更有腦筋轉得快的,開始研究這新農具的構造。

也因此,涿亭郡的木匠和打鐵匠也成了香餑餑。

衛彥對此現象自然是樂見其成。

一方面能造福百姓,另一方面還能得她家晞兒積福,何樂不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