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餐飲大佬》第七十四章 原來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下)
雞鴨鵝在兩廣餐桌上有很高的地位。

其中,雞的地位最高,在兩廣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

鴨的地位最低,不過在柳下惠老家,在農曆的七月十四,也就是俗稱的鬼節(官方定義的是七月十五,但白州縣這裏過的是七月十四),這鴨卻是最不可缺少的。

為什麼這一天隻殺鴨不殺雞不殺鵝,柳下惠也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只知道每年的那個時候,家家戶戶基本都要殺鴨過節。

作為鴨升級版的鵝,鵝的地位自然不是鴨能比的。

其實,在市場裡就能輕易了解各個家禽的地位。

比如說鵝,一般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站在屬於自己的框子裏。

而鴨的話,就只能趴地上,臭烘烘的,跟鵝沒法比。

鵝的做法多種多樣,但最經典的,還是要數燒鵝,這個脫胎於燒鴨的做法風靡兩廣地區,尤其是在粵省莞市的飲食界,燒鵝絕對是其中的扛把子。

正因為燒鵝的特殊地位,再加上價格與燒鴨齊平,所以燒鵝一經推出,比柳下惠想像的還要好賣,很多原本想買燒鴨的老客戶,都轉而買燒鵝,打算嘗一嘗其中的味道。

百裡彤雲在買到自己想要的燒鵝後,便騎著她的女裝摩托車快快的往家裏趕,她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一品燒鵝的味道了。

回到家後,放包、洗手、裝盤,一系列動作無比熟悉,就像做了千百遍一樣。

父母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今天中午是不回來吃飯的。

自己一個人吃,百裡彤雲也沒有煮飯的意思,而是直接給自己倒了半碗糯米甜酒,打算吃飽喝足再美美的睡上一覺,這生活多愜意啊!

這糯米甜酒,是老家一位親戚送的,口感非常好,很適合女性喝。

把一切弄好後,百裡彤雲開始正式品嘗期待了半天的燒鵝。

出自龐勝師傅之手的燒鵝,先不談味道怎麼樣,光是那油亮可鑒色澤均勻棗紅的賣相就能讓人看得食慾大增。

百裡彤雲滿懷期待的挾起一塊燒鵝,選的是肚腩以上的第三塊,這是超級會吃的人才知道這個部位是燒鵝最好吃的部位,再沾上老柳燒鴨攤的經典汁水,然後送進嘴巴咀嚼了起來。

儘管早就知道能製作出老柳燒鴨那種經典味道的師傅,製作出來的燒鵝肯定也是美味之極。

但這燒鵝的口感,仍然讓百裡彤雲為之驚艷。

實在是太好吃了!!!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百裡彤雲這一吃,根本就停不下來,因為太過於入味,她不僅僅吃肉,連燒鵝的骨頭也要把它嚼碎,吸出裏面的精華。

吃著最美味的燒鵝,喝著口感絕佳的糯米甜酒,百裡彤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

……

老柳燒鵝一經推出,就迅速走紅,毫不費力的成為縣城燒鵝界的扛把子。

就像起點網的頂級大神一樣,一連幾本書的口碑擺在那裏,粉絲無數,基本是新書一開就迅速吸引大量關注,成為時下最紅熱書。

而像二蛇這樣的渣渣,因為之前的口碑不行,沒有多少粉絲基礎,就算是再努力,也得一步一個腳印的去拚搏。

當然,良好的口碑僅僅只是讓你擁有更好的展示平台,能否留住顧客(讀者),最終看的還是味道(質量),而老柳燒鵝的味道,那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成為縣城燒鵝界扛把子後,老柳燒鵝與燒鴨,便友好的平分天下,徹底統治了縣城的燒鵝與燒鴨。

於是,柳下惠的收入再次暴漲,從之前的日收入四千多,一舉達到了五千五的日收入。

如果不是燒鴨受到了燒鵝的衝擊,銷量下降了不少,那這個日收入只怕還不止這個數。

……

在老柳燒鵝大賣的時候,老家的雞鴨養殖也步入了正軌,養雞的荔枝山已經請人圍好了鐵絲網,養鴨場也請人建好了。

如今,第一批的五百隻雞崽與五百隻鴨崽已經到位,大舅大舅媽以及小舅小舅媽現在都開始忙碌起來。

外甥給他們開出了如此高的工資,他們自然要把這雞鴨當成自家的來養,為了方便照顧,大舅與大舅媽更是直接住到了柳下惠家的荔枝山上。

農村的荔枝山,一般都會在半山腰那裏建上一間屋,作用就是荔枝成熟的時候,可以住到荔枝山去看守荔枝,否則沒人看守的話,讓人偷光了都不知道。

當時柳下惠家搞這個荔枝山的時候,自然也隨大流的建了一間屋在那裏,現在正好方便大舅與大舅媽居住。

而小舅小舅媽就比較方便,因為養鴨場就建在他們家屋背後,住在自家就能看守到位。

這個時代搞養殖,還遠遠沒有後世那麼普遍,整個青河村一千六百多戶人,搞養殖的加起來都不超十指之數。

其中,羊是沒人養的,牛在青河村倒是常見,但都是村民們養來幫忙乾農活的,最多的家庭也就養個幾頭牛,自然談不上養殖這兩個字。

雞鴨鵝早些年都有人養過,只是後來賺不到錢就再也沒人養了。

因此,現在搞養殖的,幾乎都是養豬與養魚。

養魚在農村還是挺受歡迎的,這玩意投資小,只需要買些魚苗丟到魚塘裡就搞定,魚料有就喂沒有就不喂,反正不餵魚料也就長得慢一點而已。

當然,這得魚塘足夠大,還不能放養太多魚,否則不餵魚料還真有可能把魚餓死。

至於養豬那就不用多說了,豬肉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那都是剛需,養豬是最不愁賣的,區別在於能不能賣上好價錢而已。

正因為養殖雞鴨算是青河村的空白市場,所以柳下惠的養雞場與養鴨場建起來,並開始真正養殖的時候,立刻就引起了無數村民的注意。

大舅那裏還好說,畢竟是在荔枝山上搞的,關注到的人並沒有多少。

但小舅這邊,由於養鴨場就建在屋背後,早在開始動工之前,左鄰右舍就已經登門問得清清楚楚了。

如今養鴨場建好,首批的五百隻鴨崽也已經到位,一眾鄰居又忍不住過來圍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