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農場混大唐》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詩
托李愔的福,這幾年生產物資不斷提升,再加上又是開國初年,人口基數還沒有唐朝後期的四分之一。每人家中都有田有地,或者種著土豆,或者種著李愔新推薦過來的玉米。

隨著貿易之城的打開,此刻的長安城內有大量的胡商滯留在內。

肉眼可見的,房價的一漲再漲,哪怕是屬於長安城周邊的郊區茅屋,這時候都可以賣個好價錢。

不過局限於漢族的傳統土地思想,沒有什麼人願意買賣房屋田地,又不是災荒年間,也沒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方。

因此,胡商們只能低聲下氣的去請那些剛吃了幾年飽飯的農民們借個鋪子來存放自己的貨物。期間出現了好幾起農戶未提前通知就自行調整房租價格的衝突事件,一度鬧到了京兆司。

在長安坊市的最中心,便是李世民的皇宮,皇宮偏右之處,便是李承乾的居住之所——太子東宮。

此刻是晚飯時間,李承乾手上卻捧著一卷書卷,正在默默的誦讀著,額頭上不時有青筋暴起。

外面走進一個奴婢,蹲身施禮之後。開口道:「太子殿下,太子妃邀您過去吃飯,你已經讀了很長時間了。」

李承乾這時候才把目光從書卷上移開來,將書隨手一甩,在空中甩出一道漂亮的拋物線,那青衣奴婢見了,趕緊伸手去接,果然,穩穩地落在懷中。定睛一看,那書卷的名字正是《李愔詩集》。眼睛不由得泛出小星星,充滿了敬佩之情。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李愔,你想幹什麼?」李承乾一邊自言自語一邊踱步到了走廊處。

太子妃在一旁遠遠的看著,面容憔悴,顯然也不敢上去安慰正在暴怒的李承乾。

李承乾依稀記得很多年前,在那青樓前。李愔以三首詩力壓青雀成為了當時的獲獎者。

當時大家都年幼,李承乾也是一個大哥的身份。聽了李愔的詩,可自豪了,聽朝中大臣說,這是可以流芳百世的詩,便逢人就誇讚著,這是自己六弟寫的。

可就在今天下午,門下侍郎郭純因年齡過大而告老還鄉,上表乞骸骨之後特意來東宮一趟秘密拜見李承乾。

郭純是老派的文人,最注重儒家禮法。因此在李承乾很小的時候,郭純就向李承乾表示親近,在官至門下侍郎之後,更是堅定的站在了李承乾的背後,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搖旗吶喊,可如今卻提出告老還鄉。

一方面的確是因為郭純年齡太大,已經不適合朝堂之上波雲詭譎的鬥爭了,哪怕就是日常繁重的政務,也讓他感覺疲憊不堪。其次才是李承乾反覆念叨這首詩的原因。

今日下午在書房,李承乾聽到一個說法,如同驚雷一樣劈在他的心裏。

郭純在和他聊天的時候突然冒出:「殿下可還記得梁王所作的那首詩?」

「我六弟天賦異稟,做的詩數不勝數,不知侍郎大人說的是那一首?」

「詠菊。今日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殿下,你也是飽讀詩書之人,你難道聽不出這首詩的寓意嗎?這可是反詩啊!」

「這詩有什麼不妥之處嗎?你也看見了,我六弟生性風流倜儻,已經多次向父王承諾不會再去爭奪太子之位的。」

郭純狠狠的嘆了一口氣,又說道:「你父皇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才奪得皇位,如今已遭天下唾棄,甚至不得不寫罪己詔來平息天下怒氣。你說你弟弟為了獲得皇位還會如此行徑嗎?」

「你的意思是?」

「梁王殿下這是用自汙來培養自己的聲望,慢慢積蓄自己的實力,你可曾看見嶺南道,整個被劃給了梁王殿下,天下六分梁王便佔了一分。若他日真如他所言,將嶺南改造成如長安繁華,你可還有半點勝算?就算被眾人推舉為帝,你坐在那皇位上安穩嗎?」

「他才十幾歲的時候就能寫出這樣的詩,這恰恰是他心裏的真實聲音,殿下萬不可被他的表面所迷惑呀!老臣今日前來,特來告辭,日後山高水長,怕是不能再一路走下去了。」

「郭先生……」李承乾雙眼通紅,聲音哽咽。

郭純的告辭,代表的可不僅僅是他個人,更是陝北郭家整個勢力對李承乾這支潛力股的撤資。

近些年來,隨著李愔不斷的拋出新的技術和作物,許多的人家視李愔為再生父母,民間也一直不斷的傳出推舉李愔為帝,開創太平盛世的聲音。

就李承乾所知,河北及陝西一帶,很多人都給李愔建立了生祠,甚至在家裏安放了牌位。

活人受祭,這是李世民也沒享受過的待遇。這得多大的功勞,才能讓民眾自發做這樣的事情?

正如郭純所言,若李世民百年之後,他坐在那個位置上,就能獲得天下風湧而來的民心嗎?

論文,李愔有《李愔詩集》《三字經》《百家姓》等等著作和小說。

論武,以三百敵五萬立下滔天奇功。

甚至他隨手拿出來的水稻,玉米和土豆都成了百姓門更生立命的依靠。

就這看來,已是文成武就,又為百姓立命,且在西方建立貿易之城,這是為萬世開太平。被稱為是聖人都不為過,李承乾這一戰無論怎麼打,都是個輸。

李承乾抬起頭來看著不遠處的太子妃,慢步走過去,靠近時,突然猛的用力抱緊太子妃,悶聲哭道:「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這些年戰戰兢兢。青雀李恪對我太子之位早有覬覦之心,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事情。可,可我沒想到連六弟也……哇,我的心好痛呀。」

太子妃摟了摟李承乾,又撫摸著他的頭,說:「殿下,恐怕是你想多了吧,梁王殿下雖然功在社稷,但也的確不醉心名利,這些也是你可以看得到的。」

李承乾搖搖頭:「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哪怕六弟真的不想當,可天下輿情洶湧,我又能如何抵擋,若我即位後諸事皆順還好,只要有一件事情做錯了,人們立馬便會想到沒有登基的李愔。會渴望他的到來,會想和他共同創立太平盛世,而我,民心盡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