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月有光人有情》第164章 種稻
送走明老爺子等人,明月他們這些留在縣城的人便就再度投入到日常瑣事裏。

明許、二郎、三郎以及喻嘉言每天都和顧承徽一起,被顧知縣訓的臊眉耷眼,明地、明月則幾乎天天都往城外的莊子上去。

一來他們兩家所有的莊子都已經開始籌劃春耕事宜,二來明月和明許準備拿來種植水稻的那兩個莊子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們做主家的隨時隨地拿主意。

就在三郎成親的前一天,明家和喻家的莊子外頭總算修好了兩道可供兩家莊子分別引入活水的寬闊水渠。

因著河岸那頭兒地勢低、莊子那頭兒地勢高,負責挖渠引水的匠人為了能讓河水順利流入莊子,只能把河岸那頭兒用大石略微墊高。

明月陪著明地把整整兩條水渠走了個遍,直到確認水渠的修建並沒有任何問題,兩人這才結算了工錢給那領頭的匠人。

領頭的匠人喜滋滋收了銀錢,然後又主動讓人用河岸旁邊的巨大水車引水上來。

明月和明地也沒跟他客氣,兩人親眼看著那水車在水流的衝擊之下轉了起來,然後那河水就被引入到了修好的水渠裡。

水渠裡的河水緩緩流向明月的莊子,然後又分成一小股一小股的細細水流,流進她準備用來種稻的那些田地。

確認了這邊的用水沒有任何問題,那匠人又讓人開始試驗明家的水車的水渠。

直到明家那邊也有河水流進田裏,那匠人這才收拾了東西,帶著自己的徒弟們包袱款款回家去。

因著那匠人活計乾的非常出色,明月一高興,索性讓平安另外打賞了那匠人一兩銀子的辛苦費。甚至就連他帶來的徒弟和長工,明月也每人給了他們一百文錢作為獎勵。

那匠人一臉高興的帶著人走了,明月和鵝明地則開始看著下人為種植水稻做準備。

顧夫人的哥哥劉大郎比他們這兩個做主家的還要忙碌一些,為了對得起明家和喻家給的那白.花.花、沉甸甸的一大注銀子,劉大郎絞盡腦汁,拿出了自己看家的本事。

明地和明月派了莊子裏已經簽下死契、勤快能幹且又老實本分的下人全程跟著劉大郎學習。

翻土、選種、育苗、插秧、施肥、除草...每個步驟劉大郎都會認認真真教導那些跟著他學習種稻的下人。

與下人們一起接受劉大郎教導的還有明地和明月,兩人雖然不是天天都在,但該學的卻半點兒也沒有漏掉過。

還有喻嘉言和明許幾個,只要是休息日,他們基本都會跟著明地和明月去到莊子上學習如何種稻。

這是他們自己願意的,同時也是明月要求的。明家的所有孩子,無論是年紀大的還是年紀小的,明月都有提醒家裏長輩不要把他們養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

九月,忙碌了大半年的明家人和喻家人再次迎來豐收季,水稻果然如同明月所說,成功在福興縣安家落戶。

她的稻田養魚試驗田也取得了極大成功,雖然養出來的鯉魚、草魚個頭較小,但味道卻比池塘裡它們的那些同類要好。

甫一上市,那些稻田裏養出來的小小魚兒就被老饕們千方百計買了回去,到最後,明家想要留下自己嘗鮮的幾簍子也被他們當成禮物送給了上門購買的朋友和熟人。

明月心疼自己娘家人,等到明家徹底沒了這種魚,她在商量過喻嘉言之後,就開始隔三差五的往明家送魚。

明許為此還特特上門謝了一回她和喻嘉言,「...得虧那魚才一收上來我就讓人送了一批回去五裡屯,不然咱爺咱奶都撈不著吃上幾頓嘗嘗鮮。」

明月笑著安慰他,「有了今年的經驗,明年咱們就可以種更多稻子、養更多這種小魚了。到時候咱們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

明許聞言不由笑了起來,「那等收完秋,咱們可得再多買幾個莊子回來。」

「我已經跟孫牙人打過招呼了,他說會幫咱們留意著。」喻嘉言親手倒了一杯清茶給明許,「明年咱們是不是要在所有稻田裏面都養魚?」

他有此一問,魚的搶手是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原因卻是,他家莊子上那五十畝養了魚的稻田,稻穀產量居然比另外五十畝沒養魚的稻田提高了約麽一成左右。

明家莊子上的兩塊對比田也是一樣,養了魚的六十畝田,收成比沒養魚的六十畝田要多出一成左右。

對比如此鮮明,莫說明許他們這些首次種稻的,就是劉大郎和顧知縣這種種稻老手都大感驚奇。

顧知縣甚至為此專門找了明月一次,問她能不能讓劉大郎把這法子傳回他們的老家南沙縣。

明月當然不會說不行,她固然很想走在多數人前面,靠著「新奇」二字多賺錢,但是這卻並不代表她是那種死要錢的人。

農耕技術的進步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改善底層人民的生活條件,如果她沒那個本事也就罷了,可她偏偏有幸在現代耳濡目染近三十年。

她只是個普通人,做不到兼濟天下那麼偉大,但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她卻不會拒絕傳授一些來自現代的寶貴農耕經驗給這些「古人」。

就像之前明家種紅薯、土豆、玉米、辣椒、西紅柿、花生、向日葵等新奇作物,過了第一年或者第二年,明家就會陸續把種植手法傳授給親戚、鄉鄰、熟人。

還有她家利用山林和水塘發展副業的法子,她家也已經陸續傳授給了福興縣的很多人家。

廣結善緣,這也是明家在福興縣會有那麼多「熟人」的原因所在。

「...不止是稻田養魚,我還可以讓人教一下劉叔怎麼利用那些不值錢的山包、水塘掙錢。」明月說著就將視線轉移到了劉大郎身上,「只是這樣一來,劉叔怕是就要在福興縣再多待一到兩個月的時間了。」

劉大郎喜得直搓手,「那我讓人給家裏捎給信兒。」

他是個勤快人,在福興縣的這幾個月,他沒少幫著明家和喻家莊子上的下人做事,那些下人一來喜歡他為人,二來主家早有交代,所以很快就和他打成一片、要好起來。

隨著彼此之間距離的拉近了,劉大郎沒少聽那些下人吹噓明家和喻家的發家史,所以明月提到的「山林種果樹養雞鴨、池塘種蓮藕養魚蝦」的賺錢方法,他其實也是有所耳聞的。

如今明月願意教他,他能不高興才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