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蘭若蟬聲》第一三一章 一期一會在丁醜 無法無天破黃龍(上)
刀,劍,環!

三清武庫,

這是老子蜚馱出函谷一氣寫三清所創的隱世宗派的標誌。

在華夏之地,目前為人所知仍然信奉這一教派的,只有是賁一族。

這支宗派在百餘年前曾遭到關外胡天教派的血洗,

是賁一族也因此甚為低調,僅僅在族內祭祀的時候才會祭出三清武庫的標誌。

然而路孨居然在身上紋有這個圖騰!

路孨自覺失態,便要將前襟拉起。

是賁青友好地拍了拍他的肩頭,

「何必,都是一家人。

我們是賁家也是三清武庫的守護者。」

路孨自然清楚是賁家的來路,他赧然一笑,便停止了手上的動作。

他藉著酒意,說起了族人的過往。

原來沒路真一族也是世代侍奉三清武庫的隱世宗派信奉者。

後來他們的土地被高車所踐,

高車人來自胡天高加索,與三清隱宗有世仇。

沒路真部落因此遭到血腥屠殺。

族中有勇士突圍而出,入代地尋求拓跋氏幫助。

但是拓跋氏有意聯合高車伐蠕蠕,為了不影響結盟大局,沒路真屠族案就被壓了下來。

倖存的沒路真族人被迫移居關內。

他們將三清武庫的標誌刺在胸前,就是為了警告自己,

族不可亡,信仰不可亡,有朝一日,必將再次揮師出塞,復族人舊地。

是賁青也聽得熱血沸騰,嘭地將酒碗摔在地上,

「對!當得如是!」

他頓了一頓,又問道,

「路兄隨夜叉王學劍已久,可還會用飛環?」

「當然!」

路孨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包,一層層解開,當中赫然裹著一對飛環,

「族中傳承,不可或忘。

路某一直貼身收藏。

是賁兄你看!」

路孨唰地將飛環擲出,手法嫻熟。

那飛環破窗而出,路孨面帶微笑,右手仍然高舉,顯然是在等飛環迴轉。

飛環並沒有出現,一道劍光卻破窗而入,冷厲,迅捷。

路孨已經是江湖中一流強者,卻被這一劍逼得手忙腳亂,忙舉左手環去格擋。

誰知那劍光倏然變向,從環中穿過,徑直釘在路孨喉頭。

「小子,終於讓我逮到了!」

一人隨著劍光破窗而入,正是元兇!

他望了一眼倒在血泊中的路孨,又扭頭看見是賁青,向他撇了撇嘴,

「好算計!不過,下不為例!」

元兇大笑著推門而出,

燭光下的是賁青,笑得雖然沒有聲音,但表現出的快樂顯然更為純粹。

在他砸杯為號的時候,便有同謀人向元兇房中再擲飛環。

但這一次並不是為了刺激元兇,所以並沒有使用什麼致命的手法,只是軟綿綿地將一隻飛環拋進房中。

元兇見了飛環,果然尋將出來,雖然沒見到拋環之人,卻正好瞧見有高手施展飛環手法。

他想也不想,直接出手,一劍殺了擲環人。

他接示警而來,見死者是路孨,而與他對飲的乃是是賁青,心中便已明了大半。

所以他才會向是賁青出言警告。

這次元兇甘願被當槍使,並不是他轉了性子,實是有著自己的算計。

上次他便懷疑偷襲自己的人就是封魔奴本尊,早惦著如何給對方一點顏色看看,

今日失手殺了路孨,倒不失為敲山震虎的好法子。

反正那姓路的小子拋出的飛環是真,是賁青既然親自挑事,必然願意做這個人證。

人證不能死。

更何況,是賁青設計路孨,就證明是賁家和封家有了嫌隙,

易京寨要亂!

這本就是他最願意看到的狀況,可以藉機渾水摸魚,發展自己的勢力。

所以無論是賁青想要怎樣利用路孨之死做文章,

他都不發聲,不解釋,靜觀其變。

封魔奴得到消息的時候,人尚在一重寨,心情還沒有從封間離去的失落中走出來,

猛然又聽得路孨出了事,便如同當胸被擂了一記重鎚。

他一路疾奔回到天守,卻看見婆羅門與是賁青已在事發現場。

他屏退閑人問起事情經過。

是賁青避重就輕,隻說二人正在吃酒,無意間聊到武功,路孨說自己也會飛環,並且取出來炫技,結果驚動了路過的元兇,引來殺身之禍。

只要元兇是自己引來的這一節沒有人發現,他便是絕對的清白。

封魔奴拔劍就要去尋元兇晦氣,卻被婆羅門死命攔住。

「夜叉王息怒,息怒!

你忘了這恩怨的起因嗎?

你不是說過,這啞巴虧只能吃得麽?

逝者已矣,豈可壞了宗內大事?」

封魔奴是為了嫁禍是賁子惹上元兇的,而今是賁青就在眼前,話也無法說得太開。

但總而言之,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除非準備撕破臉皮與元兇硬剛,只是掰扯道理的話,封魔奴那是一點都佔不上理。

老人長嘆一聲,緩緩推開了婆羅門,

「我想靜一靜。

今夜就不待在天守了。

否知我怕控制不住與那人起了摩擦。」

他環視了一周,最後冰冷的目光停留在是賁青的身上,

「如果今天夜裏再出什麼麽蛾子,

那麼這寨中一定是有內鬼。

我就要好好清理一下了。」

是賁青面目不悅,直接回懟,

「世伯這話沖小侄說是什麼意思?

小侄剛剛回到寨中,在眾目睽睽之下為家父守了七日重孝,

族中的事務還沒有交接明白。

師伯你卻威脅要清理小侄?」

封間和路孨接連出事,而是賁青恰好都是當事人,

封魔奴只是感覺出有些不對,但是卻說不出哪裏不對。

可是賁青的辯白字字屬實,他總不能說對方在濟南大牢裏就策劃了眼前這一切吧?

封魔奴向婆羅門使了一個顏色,恨恨的一震袖,便大踏步走了出去。

是賁青沖著他的背影陰陽怪氣地說道,

「但願今晚是個平安夜,

否則,小侄還真說不清楚了呢。」

十月十五,已過了小雪節氣,

天干物燥,最忌火燭。

子時,

滿月一輪,高卦中天,

在朱柳營最高的屋簷上照出一道清晰的人影。

長袍,鬥笠,雙手結印,

「火遁禁術修羅炎上!」

也不知是否有事先佈置,

隨著他低沉的唱名聲,營中數處煙塵漸聚,倏而火起,

晚風襲來,乘雲直上!

朱柳營頃刻化作一片火海!

》》》》》敲黑板時間,中都有出現,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這是中文對於五行動態最古老的總結。

好,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講一些比中原史更古老的知識點,可能會有些爭議。就是華夏西來根本之辯。

這個問題我們從哪裏講起呢?先從某教授的一片文章說起吧,該教授的觀點在自媒體平台中被廣泛轉載,說人大禹治水治的是尼羅河,古中國人就是古埃及人。

其中引用的一個重要觀點,出自: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該教授認為這一條是大禹治尼羅河的鐵證,因為黃河沒有往西北,西南的流向。那尼羅河同樣沒有啊,尼羅河沒有西南入海,更沒有出湖入山的走向。但是如果我們足夠了解上古水文的話,在黃河恰恰是有這樣的地貌的。這當中其實涉及到一個河源的問題。

關於黃河源,其實是非常難以界定的,因為黃河的上遊有許多的支流,選取哪一支其實都不無道理。而我們現在所認定的黃河正源,自扎陵,鄂陵兩湖以上,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筆者曾經一再強調,中國是有西海的,當時羅布泊是千裡大澤,青海湖,高原水系在大禹時代之前都是汪洋。所以上古所認知的黃河源未必是現在勘定的這一條線路。但是的記載中有一段描述是和現在河流的走向完全吻合的,也就是在入積石山之前,黃河經過了自西而北的一段,所以「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是沒有錯誤的。但是山海經說,即西而北的起點是一處海,也就是說在黃河第一個大拐彎瑪曲彎在上古是一片湖泊。大拐彎的東面就是若爾蓋,水體退化形成的大沼澤,說明當時這個大湖曾經覆蓋到若爾蓋的範圍。確定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發現,確確實實有一條黃河的支流先向北流,再轉向西南注入若爾蓋,這條支流叫做熱曲,在若爾蓋與黑水,白水併流。但是山海經為什麼會在河源描述中提到渤海呢?我們不能受到今日俗稱的影響,古代所有地名的得名都是有原因的。找不出原因,一定是沒有掌握關鍵知識點。渤海,解釋的很清楚,就是忽然凹陷下去楔入陸地的海。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若兒蓋地區的3D地貌,就可以非常明了的發現這裏東南北三面環山,是一個楔入群山的半開放盆地。如果上古此處積水為湖,古湖海一,被稱為渤海,是十分貼切的。

熱曲的發源地是岷山,巧的是,岷山也是古人所認為的長江發源地。那麼江河同出崑崙的說法在這裏就統一了。這時看官會說,岷山不是崑崙啊。對,岷山屬於白馬羌,白馬氐的生活區域。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山海經中的絕大部分描述,都是以古羌人的生活環境為中心的。而其中崑崙這個詞,曾經指代過西至帕米爾東至蜀山的多處有羌人活動的山脈,比如西王母玉女峰,昆崙山,崑崙墟以及河源。

禹出西羌,黃帝出崑崙,這樣的語句反覆出現於中國歷代書籍,包括正統的經書子集。羌,西戎牧羊人也,在中特意給出了羌字的上古寫法,是群山之中直立的三叉戟。藏出於羌,月氏出於羌,禹出於羌,匈奴出於禹,鮮卑出於羌,薑姓炎帝部落亦出於羌。我們說炎黃出崑崙,而在上古昆崙山地的住民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講的古羌族,也就是本作人類起源兩山說中的崑崙族,它是東亞諸民族比以農耕立族的華夏族更久遠的祖先。

在早周時期,衛國王族是姬姓封國,華族苗裔。但是中華姓氏羌氏,卻恰恰是衛人後裔,而非起於蠻夷。我們曾經講過,古代的氏代表身份,或從封地或敬祖先之顯,是不會任性為之的。衛與羌地相隔千裡,自然沒有封於羌者,只能代表上古的文化認同。事實上,秦,晉兩國都大量吸收了羌戎勢力。秦之血統自羋八子時代羌人已混入王族,而晉之重耳乃胡姬所生。所以上古羌夏一體,夏出帝禹,禹出西羌,入中原棄牧而從農者為華夏民。

當然,我們也要指出,現代羌族和古羌族並不能完全劃等號。現代羌族是薑戎,三苗兩個族群的後人,與夏,藏同為上古羌族的分支。註:羌,三苗,薑姓之別。舜徙於三危,今阿關之西南羌是也。

講到這裏我們回過頭去看大禹治埃及說。既然大禹所導之水確實是黃河,那麼是不是說華夏與埃及的關係是完全不存在的呢?哎?這卻也未必。在前文筆者便有講過,某教義經典中關於大洪水的方向理解是有問題的。所謂出埃及記所出的那個埃及是不是今日的埃及,我們是不能用現代語言刨析根本的,這一點其實是真的可以探討的。

所謂伊爵之國是現代英語辭彙,這個詞呢本來出自,窮申一族因受迫害逃離伊爵國的故事。後來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古埃及石板,畫出了疑似古埃及災難畫面。西方學者便很負責任的推定,這裏就是當年的出路故事發生地。事實上,在故事發生年代,埃及王國的本名叫做孟菲斯,其上古王朝各有國名,皆因某經隱而不表。關於從Memphis到Egypt的演變,現代語言學是有「嚴謹」推定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鍛煉跳躍性思維。

這個話題我們寫到這裏,就先不接了。等到本系列後續作品寫到上古史的時候再慢慢分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