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蘭若蟬聲》第六十五章 張弓逐鹿怨憎會 為兄請罪愛別離(中)
慶雲聽到這裏,在心底暗自計算了一下時間,忽然心頭一陣熱血上湧,彷彿明白了什麼。

果然,當時忽律保義南北兩大情報機構都存了明哲保身的心思,都不想消耗自己的力量行險,

於是就攛掇江湖上的「正義」勢力作那冤大頭。

被南朝驅逐,急需在北朝立足的檀宗便進入了兩大機構的視野。

忽律保義合力暗助檀宗慶易寒刺駕,

為此制定了非常詳細的計劃,包括宮中的接應,事成之後的撤退路線,都有詳細安排。

可是蕭道成另遣秘使覲見馮太后,簡明扼要說明了情況,二人便達成了幕後交易。

馮太后樂見南朝變天,坐山觀虎鬥,只是檀宗刺駕,許敗不許勝。馮太后可以籍刺駕案大做文章,肅清異己,蕭道成則請求太后順便將蕭道生留在魏土。

於是馮太后便利用胡世玉在保義軍中的影響力,暗中調整了整個計劃。

刺王發動時,慶易寒非常順利地接近目標,但是接應他的陳道巨卻臨時被調走,執行對另一個重要目標的刺殺計劃。

慶易寒察覺自己已成棄子,執行了玉碎方案,由檀宮臥底拯救魏王,以謀求保存檀宮一絲香火。

而陳道巨追殺的才是行動此時真正的目標——蕭道生。

他與八百比丘尼配合,追戮蕭道生於嵩山之畔,事後才得知慶易寒刺駕失敗的消息,情知中計。

但匆忙中只能按照「玉碎」的佈置,帶了慶氏遺孤走避南朝。

蕭道生這一死,南朝天下自然就落在了蕭道成的手中。

蕭鸞繼承了其父蕭道生在忽律軍中的位置,一直暗中查訪乃父當年死亡真相,並收集相關證據。奈何南齊兩代君王人望頗隆,不宜行險。

蕭鸞一直隱忍到蕭昭業失德,蕭子良半步代天的時候才找到蕭子良,丟出撒手鐧,其實是看透了竟陵王的為人,有意做一場豪賭。

蕭子良聽聞真相,果然心神不寧,親上嵩山查證。

他遇到一印證諸多關節,得知蕭鸞所言不虛,頓時心生遁世之意,

假死脫身,結廬嵩山禮佛,為高帝當年弒兄之舉贖罪。

而蕭鸞則直接摘取了蕭子良的果實,一年之內,換天自立。

但是蕭鸞並非高帝嫡系後人,上位之後,人心不穩,他為緘眾人之口,也變得性格乖張,暴戾多疑,才有而今南朝亂局。

當年刺王一案為何會忽生變數,陳道巨也一直被蒙在鼓裏。

蕭子良猜測,定然是有人將他詐死的秘密泄露給了陳道巨,才會將他引上嵩山。

陳道巨因為刺王失敗,心中對慶易寒一直存了愧疚,因此對於探求真相,也是格外執著,因此才會遭人利用。

慶雲將整件事的前因後果聽完,當中並未插話,但心中澎湃,實難自已。

他此刻方才知道為什麼李神俊,任神通對當年之事所言如此晦澀,為何馮太后要讓自己來請教蕭子良,為何蓋坤擊殺慶易寒卻仍受部分門人庇護。

原來自己父親刺駕身死,完全是南北兩朝正治傾軋的犧牲品。

他如果真要尋仇,應該向誰發難?

設局的忽律?

借勢的保義?

還是執行預定玉碎計劃的蓋坤?

越了解真相,慶雲的心頭越發迷茫。

原本支撐他闖蕩北國的復仇念頭,忽然變得荒誕滑稽。

這種心理落差帶來得失落感,對於慶雲這樣年紀得孩子來說,是一種難以承受之輕。

蕭子良看在眼裏,知慶雲心中不快,試圖曉以世態炎涼,幫助眼前晚輩解開心結,

「慶小俠今日有意將話題引向陳道巨,自然意在問訊令尊當年刺王案。

多半是得了渡情劫大士的暗示吧?

其實渡情劫大士對於令尊之死一直存了遺憾,畢竟慶宗主最後成了正治交易的犧牲品。

大士作為落子人之一,對於形勢變化一直看得非常透徹,

北朝貴族的齟齬,保義軍內部的摩擦,南朝兄弟間的博弈,包括檀宗內部的暗潮洶湧,無論江湖還是朝野,所有的勢力都在傾軋和背叛裡求生。

如此冷漠的世故終於讓渡情劫大士下定決心跳出火坑,選擇了和老道一樣的道路。

只不過,她這個人,耐不住寂寞。

內心裏還是一團火,遲早啊,要燒到自身。」

蕭子良年事已高,話說得太多,便露了倦相。

正巧趕上全元起叫門催促,他便顫顫巍巍地站起,回房歇息去了,隻留下慶雲一人,獨自在月下出神。

記得五小強結義之初,也有這麼一個晚上,他在月下獨落寞,還是四姐為他驅散陰霾。

此時的四姐……應該睡了吧?

慶雲望著不遠處四姐所住的禪房,沒有燈光,夜靜的出奇。

為什麼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第一個想起四姐呢?

真是不爭氣。

慶雲自嘲一笑,踢開了腳邊一塊石子,獨自踱回房去。

》》》》》敲黑板時間《《《《《

現在的網絡上啊,真的有很多直不起腰的公知。自以為學了一些西方學問,自己不會思考,不懂變通,陷入許多西式雙標無法自知。這樣的人,到也算可以忍了。那麼什麼樣的人不能忍呢?自然就是可以扭曲,歪曲事實,散播輿論毒氣的那些跳樑小醜了。

比如說網絡上曾經流行一時的說法,中國現代辭彙有百分之多少多少來自於日語。對於提出這樣觀點的人,就應該伸手一耳刮子,讓他們清醒清醒,知道自己祖宗是誰,知道自己的祖宗文化是怎麼會事。自己不懂,自己無知,也不要隨隨便便見了形狀差不多得就去舔是吧?這話說得有些重,但對造謠的源頭還不夠。

至今我們仍然能在某某文庫中非常輕易的搜索到《現代漢語從日語中引進辭彙》這篇文章。我們仔細看一看,就知道這當中耍了些什麼拙劣把戲。

該文通過「分類整理」,企圖帶節奏,達到似是而非的效果。但是其分類毫無章法,漏洞百出,計算重複。由於限於篇幅,並且為了自己能夠非常平和的講完,我呢隻簡要列舉出一些謬誤點。

比如說文中認為現代漢語中主副結構,並列結構的詞語都來源與日語。我去,這打擊面確實大了,一半現代漢語辭彙就這麼被劃拉進去了。並列結構詞語出自日語?推敲,刀劍,砍斫,盜賊,規矩,方圓,行走,道路這些詞出自日語?中文為了美感,補足音節,在詩文經常將同近意詞並提,請補足相關知識。

然後又根據時間,認為新名字都來自日語,最後確定一些加字,認為帶這些字的辭彙都是日語。比如電打頭的,學,術,器,法等等結尾的字……初期部分基礎學科,比如物理,化學的命名,我們借鑒了日語,這是確實的。但是這種毫無邏輯的引申,包括建築學,工藝學,醫術,武術,容器……我!只能說在某個年代,一些先進事物在日本出現的早些,尤其是電器,那麼日本的漢風化名字被有意或者無意借鑒。但是如果對比現在兩國學科命名,那差異是巨大的,說現代學科分類照抄日本的傳言不攻自破。電器方面,哪怕是在日本科技搖搖領先時代,許多名詞的命名法也和中國不同。而近幾十年新電器爆發性誕生期,日語的漢字辭彙量根本就不夠好嘛!比如電腦,日本人根本不這麼叫,哪裏去抄?這種以科學發展時間線界定語源的判斷,毫無科學性。

其次就是許多回輸詞,比如景氣,派出……謝謝,請自讀《說文解字》,類似派出的派字現代中國人確實沒有幾個能講對它本來的含義,但這不說明他們來自日語。再如導火線,拜託,這不是中文辭彙,中文辭彙叫導火索。導火索,導水渠,這東西還需要抄?

對於古文稍有了解的人都會意識到,諸如本營,內閣,幕僚,雅樂,會社,機關,封建,這些詞語其實都是古籍中有典出的。

有一些「舶來詞」看上去是嶄新的,但其實還是中國古代舶去得。比如說主義,階級,資本,選舉,他們真的來源於日語?

G,介紹這位公知一本工具書,叫做《通典》,這本書有些年頭了,是唐代杜佑編撰的。唐代,也就是友邦與中國文化溝通最密切的那個年代。我們隨便翻一翻,就可以看到:

《通典禮三十三事宗禮》:後宗立則宗道存,而諸義有主也。立主義存。

主義,宗法,核心規則的意思。

《通典選舉四》:晉始平王文學李重又以為等級繁多,又外官輕而內官重,使風俗大弊,宜厘改,重外選,簡階級,使官久。

選舉,標題名。階級,等級分別的意思。

難道這些不是我們自己的語言?更有甚者將XX主義,XX階級,甚至XX主義宣言,這些派生詞全歸入日語了,我≈ap;¥……#*

這些還不是最無恥的。最無恥的是你可以在所謂「日舶詞」列表裏看到大量西方譯音詞,直接偷梁換柱便成了日式創造,這種分析方式太韓國了。比如古柯,加農,瓦斯……還有一些在中國語言裏根本沒有被採納,只是以某種方式共存的辭彙,比如水素,肉彈,酵素……

這樣的資料堂而皇之的存在,並不斷有人為之背書,真的是可悲!

今天筆者為什麼忽然拿這些「日式舶來詞」開炮了?當然是因為下面要講到的「癌」。這個字。癌這個字出於何處?是日本舶來詞?nnn,這個字本來讀岩,原本就解釋腫塊,在《黃帝內經靈樞》中就有「狐跡癌明之屬」的記載。元代醫書《世醫得效方》,宋《仁齋直指》,《傳信適用方》,明《普濟方》,均有此字。最詳實的記載便是《本草綱目》關於RU癌的記載:婦人RU癌,因久積憂鬱,某部位有核如指頭,不痛不癢,五七年成癰,名RU癌,不可治耳出汁。這應該是最早的,科學詳實,有明顯指向性的記載惡性腫瘤具體病症的科學詞條。在現代醫學出現炎症定義後,因為炎癌同音,為了區分,才有了現在的發音方法。這,是一個土生土長,完整保留中醫原意的醫學名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