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蘭若蟬聲》第一八五章 積陰氣聚成凶地 乘夜色逃出生天(中)
再高的天賦,也不可能一人悟盡所有。

前輩高手隻言片語的點撥,往往能勝過面壁經年。

更何況陶老神仙是真正愛才,對於有天賦的年輕人,從不藏私。

方才那偶感一劍,喂招三巡,對眼前這些小輩的影響難以估量。

江山代有人才出。

他日這天下第一劍的名號,終究是要拱手讓賢的。

本來那神劍山莊的三少爺,天宗修羅王倒是最有機會。

可是慶雲與劉贏的出現,讓這個問題的答案出現了不小的變數。

當然,還有那名神秘的黑衣人……

陶弘景聽過那人的長嘯,此子絕非老對手宋王劉昶,顯然也是小一輩的人物……這一屆的風雲人物,還真是內卷得很厲害啊。

後山的劍廬已經初步成形。

陶弘景的臨時住處與劍廬還隔了數裡。

由此遙望溪畔劍廬,形如兩甕,水車。

「師傅,一切可已準備停當?」,暅之問道。

「全都準備好了。這幾日你來幫幫忙,完成加料的工作便好。剩下來的事兒,我和長公主就可以完成了。」,陶弘景說完,轉身看向了彭城長公主,「長公主殿下,這些日子外面風聲緊,也就貧道這裏不會有人隨便來查。住處簡陋,還要委屈殿下棄釵易容,還望海涵。」

彭城長公主的脾氣倒是和小龍王有幾分相似,所以出事後也是第一個想到找元法僧求援。

對他們來說,生在皇家才是真正的委屈。

「先生說哪裏話,這裏景緻不錯,每天還能向先生請教經文,劍法,天象,術數……嗯,只要你的徒兒說句話,我就算跟到南朝,那也算不得委屈。」

呵!這大魏長公主還真敢說!

這話一出口,連華陽先生都不敢接,祖暅之更是滿臉漲紅,一語不發。

「加料!」

華陽先生善意地「提醒」愛徒。

祖暅之應了一聲,慌忙遁走。

可是彭城長公主既然鎖定了暅之,又豈會隨隨便便讓他溜走?

雖然她也拉不下面子直接去追暅之,但她還是可以對華陽先生死纏爛打,讓他帶自己去觀摩暅之配料。

華陽以倉庫氣味不佳為由,幾番推脫,可偏偏推脫不掉,無奈只能帶她一起觀摩。

考慮到今後半月有些雜事還需要長公主打打下手,現在帶她講解一番,倒也有必要。

華陽之所以有信心對玄鐵重劍再做改良,是因為在整理道藏時發現了記有「霹靂五石法」的黃帝殘篇。當然,若是殘篇不曾使用,那他也不可能有那麼強烈的自信。但是這一箋殘篇是前漢處士西門君惠所留。他曾經采五石,為新王王莽鑄劍「神勝萬裡伏」,一劍出,萬劍伏。

雖然此劍在王莽敗亡後已經亡佚,但是史家記載,絕非虛妄。

所謂五石,便是以黃帝赤精為君,膽礬為臣,石灰石、金石涅相佐,明礬為使。

劍廬分陰陽,陽爐高溫乾燥,陰爐注水冷卻,外部定期換硝石降溫。

臣,佐,使三相四石於陽爐煉化,霧氣升騰,注入陰爐。

而君材懸濁於陰爐,臣使謁君,自生奇效。

神劍浸於陰爐,劍身以銅座固定。銅座上接頗黎盤,覆有虎皮,可在水龍翻車的帶動下不斷與虎皮摩擦,以分霹靂。

霹靂可引黃帝元精附著劍身之上,引發質變,可使劍身不腐,不銹,斷凡鐵如斷朽木。

此法所附元精與神劍凝為一體,剝離不去,火煉不毀,酸浸不蝕。

當年蚩尤善鍛,刀劍稱銛,卻被軒轅黃帝以此法鑄一劍壓服,故被道家傳為神技。

這陰陰陽陽,君臣佐使的,彭城長公主自然聽不進去。

但是暅之選料,研磨,稱量時那種專註模樣,卻讓她大塊睫瞳。

為了不引起保義探子的懷疑,慶雲和劉贏,在入夜前折返蘭若,隻留下華陽先生和一對癡兒守著劍廬。

「他們能行麽?」

劉贏今日親手試過玄鐵重劍,自然這道這劍是如何不同凡響。就算是慶雲手中的乾嘗斷,如果真地與此劍硬拚起來也絕對討不到半點好去。

可是華陽先生卻說還能再進一步?

進到什麼地步?

難道這世間真有白辟無當的神兵?

劉贏心中狐疑,慶雲則對華陽先生非常有信心。

「沒問題,瞧好吧!」

慶雲見過太多華陽先生與祖氏父子做造奇跡,無不巧奪天工。

他自幼受陳道巨教化,也算熟讀經史,加上自己悟性奇高,雖然年紀不及弱冠,但見識卻遠超旁人,絕對算不得孤陋。即便如此,他也琢磨不透二哥平時鼓搗的那些玩意,就更毋庸提華陽先生的手段了。

神劍大成前的這段日子,倒的確有些乏味。

不過慶雲與劉贏經與華陽一戰,各自都有不小的收穫,需要反覆嘗試,消化,鞏固。

外出誘敵的瓠采亭與殷色可沒過幾天也相繼回歸,有這兩女嘰嘰喳喳的,倒也不會覺得悶。

駐守蘭若的國師徐太太,每日都會向他們打聽華陽鑄劍的消息。他自持身份,不願親自探看,惹人嫌疑,但顯然對這個賭約還是看得很重。

慶雲與劉贏卻懶得理他,只是用言語搪塞,兀自專心練劍。

好在除了徐太太之外,終究還是有人關心神劍賭約的。

大連鐵男眼上還裹著厚厚的紗布,卻仍要綦毋顯武扶著他來少室探聽神劍消息。

自此每日便有了新聞播報的專員。

兩人頻繁往返後山蘭若,只是以他們的能耐,也全然看不出端倪。

只見雙爐騰霧,陰陽交征,劍廬十丈之內,氣味刺鼻,實在難以久待。

這劍廬只要加料啟爐,十五日內除了更換冷卻硝石,幾乎不需要任何人為操作。

暅之留在後山未歸蘭若,一是因為彭城長公主以自曝相迫,二也是藉著劍廬的一些便利擺弄他的小玩意與大陣仗。

所謂小玩意,就是華陽與沖之先生一起設計的神弩。

弩身已成,唯缺弦、矢。

想要將勁矢射出五百步,這樣的弦材還沒有著落。不過受慶雲的啟發,以金屬為桿,頗黎為鏑的箭矢,倒是可以先準備起來了。

》》》》》敲黑板時間,筆者記得解釋過。但終究是記不大清楚了,這裏就提一嘴。

在本書開篇的時候筆者就說過會還原遠古電鍍工藝。

古代刀劍的金屬鉻層,已經被出土實物證明,所以討論可行性意義不大。我們只能去考慮如何實現。

在起電方面,古代其實對於摩擦起電和簡單化學起電都有了解,前文也做過解釋。中東甚至有疑似電池罐的文物出土。

有的專家說古代鍍鉻是化學鍍不是電鍍。拜託,電鍍也是電化學鍍,電只是為離子做了導向,原理都是一樣的。

拋開那些玄乎其玄的東西,我們講正文。

本文陶弘景採用的電鍍方法叫做霹靂五石法,所謂五石,是根據王莽所鑄「神勝萬裡伏」展開的。

曰:王莽,在偽位十七年。以建國五年,歲次庚午,造威鬥及神劍,皆煉五色石,為之銘曰神勝萬裡伏,小篆書,長三尺六寸

鑄劍為何用石煉化?

這裏我們就可以仔細分說了。

本作還原電鍍工藝便是依此選用五石:以黃帝赤精為君,膽礬為臣,石灰石、金石涅相佐,明礬為使。

這裏的君和臣,是主反應劑。佐和使則是催化劑。這一點我們在講中醫配藥的時候也曾經講過。

黃帝赤精古代主要用來指代重鉻酸鈉,天然明黃礦物鉻黃製得,色赤。

膽礬,明礬和石灰石,這三樣學過初中化學的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

金石涅,這裏指代含釩的石煤。

這五樣石材恰巧五色,赤,藍,黑,白,無,合王莽五色石之典,在古代也很容易得到。

膽礬,石灰石,金石涅,明礬置於乾釜加熱。

首先,石灰石和金石涅會在明礬的催化下焙燒成五氧化二釩。

而五氧化二釩是膽礬分解產生硫酸酸酐的催化劑。

這就是佐和使的區別。

乾釜反應會產生氣體,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只要控制好氣路,注入濕釜,在蒸氣高壓和水龍翻車的攪拌下會形成硫酸。

濕釜裡臣使謁君,槽液中帶有鉻酐和硫酸,就形成了土法電鍍的化學環境。

毛皮與玻璃摩擦起電,玻璃側產生陰極,電鍍的大架構就這樣產生了。

玻璃在這裏可以用許多材料替代的,因為毛皮捕獲電子的能力非常低,無論摩橡膠或者摩金屬,結果都一樣。只是本作中已經出現了玻璃起電器——雷切,於是便沿用了這個設定。

中國古代化學法鍍銅,鍍錫,這都是常見工藝,而鍍鉻一節,因為需要一定程度的電化學乾預,其工藝真實度一直處於爭議範圍。

而王莽以石鑄劍,其實是對古電鍍工藝的強烈暗示。

本作為此法託名的西門君惠,也是一位史實人物,他是王莽堂弟的座上賓,著名道士,準確預言了位面之子——劉秀的出現。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