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泰的大唐》第八十三章 大唐國際體系危機
江夏王瘋了!

看著李道宗面不改色,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這是大唐朝臣的第一反應。

契丹、靺鞨、奚族分明就是大唐藩屬,不時入貢請求冊封賞賜,對於這一層關係,李道宗身為禮部尚書理當一清二楚。

他怎麼就敢罔顧事實,公然聲稱靺鞨乃是高句麗藩屬?

這是嚴重的外交事件,李泰讓勿吉長興下跪是抓住了道義的高點,加上大唐國威君威的威懾,勿吉長興莫敢不從。

李道宗身為禮部尚書,語不驚人死不休地將靺鞨剔除大唐藩屬,這既是對大唐遼東宗藩體系的否定,也是對鴻臚寺大典記錄靺鞨入貢稱臣的否認。

終於來了!

泉文生和高玉琪精神一震,他們一直提防李泰借題發揮,將這把野火燒到高句麗身上。

雖然幾經推演,大唐不可能掌握實際證據,以此證明靺鞨與高句麗的實際宗藩關係。

反倒是大唐,無論鴻臚寺還是禮部,對於靺鞨入貢稱臣大唐的記錄,無不鐵證如山不容置疑。

高玉琪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李道宗,又看了看李泰,終是一言不發。

李泰再度沖高玉琪點了點頭,高玉琪眉頭一皺,他能夠感受到李泰目光的善意和別有意味。

這又是何道理,高玉琪眉頭皺得更深了。

那日崑崙居前相救李泰以後,李泰並未遣人表示致謝,自己上門拜訪也被魏王府門子婉拒。

他百思不得其解,只能選擇靜觀其變。

泉文生心跳如雷。

李道宗好大一口黑鍋扣來,身為屬國搶奪宗主之藩屬,這口鍋大到足以壓死高句麗。

雖然是事實,不過無憑無據,江夏王「無端」誹謗咬人,高句麗自然不會答應。

本以為高玉琪會憤然反擊,但這個高句麗的恥辱竟然與李泰眉來眼去,這讓泉文生出離憤怒,而後深感恐懼如墜深淵。

高玉琪和李泰……

泉文生想到了一些東西,如今高玉琪默不作聲,他咬了咬牙,決定阻止李道宗那條瘋狗繼續胡說八道。

大唐編制的羅網越來越大,天曉得還有什麼好菜招呼高句麗,他有預感李道宗的目標不會是表面那麼簡單。

勿吉長興同樣亡魂大冒,契丹、奚族也不好受。

身為大唐藩屬,卻與高句麗私相授受,這可不是鬧著玩兒,在李泰全新邦交政策下,天曉得大唐會做出何等反應。

「李道宗!

你瘋了不成?

靺鞨自貞觀五年入貢大唐以來,按時歲貢儀禮周全從無懈怠,朕從未聽聞其與高句麗暗通款曲!

你身為禮部尚書,對外藩入貢之事理當如數家珍,為何今日信口雌黃壞我大唐邦交?」

不待勿吉長興和泉文生叫屈,李世民已經怒不可遏痛斥李道宗。

這讓二人心神稍定,大唐皇帝如此旗幟鮮明地駁斥李道宗,興許是李道宗為了討好李泰之舉。

「父皇喜怒,王叔一生為人沉穩重信,他既然當眾放言靺鞨私認高句麗為主,必定有著真憑實據鐵證如山。

且待王叔道盡緣由,父皇再行定奪不遲,若是王叔信口開河以國事為兒戲,兒臣亦贊成父皇嚴懲王叔。」

李世民狠狠瞪了眼李道宗,又憤怒地看了看李泰,一字一句道:「朕便聽你一言。

若是你王叔說不出個子醜寅卯,朕便將你二人一同治罪!」

老李似乎讓李道宗的出言無狀給氣壞了,竟然當眾嚴辭痛罵李泰這塊心頭肉。

「兒臣願為皇叔作保!」

李泰及時撲滅了皇帝的雷霆之怒,又大包大攬願與李道宗共同進退,這讓泉文生二人無話可說。

「哼,邦交重事,大庭廣眾之下宣之於眾成何體統?

百姓和朝臣都散了,三省六部三品以上重臣及各藩使節,隨朕入宣政殿議事!」

李世民說完一拂袍袖當先迴轉大明宮,宣政殿在含元殿之後,距離很感人。

皇帝和朝臣逐漸散去,百姓們歡呼一片恭送至尊。

誠如李泰所言,來到這裏的百姓並無人強迫,乃是京兆府按照他的指示,連夜安排長安、萬年兩縣,挨家挨戶告之勿吉回術殺人之事。

而後呼籲願為楊三伸張公義,為大唐表熱血的漢子,盡可直上朱雀大街,朝廷絕不強征一人,今日敢來的百姓膽色和血性都超過常人。

在百姓們狂熱的眼神中,李泰安排京兆府安排人手保護楊三,以防有人利用其繼續做文章。

做好後續收尾工作後,李泰趕上李世民一行,並肩與高玉琪走在一起,在泉文生森寒的眼神下,李泰親切地與高玉琪主動攀談。

入宣政殿必過含元殿,含元殿台基一丈,整個殿高於平地四丈。

含遠而眺,含元殿背倚藍天,高大雄渾,攝人心魄。

其大殿之前有三條「龍尾道」禦階,是地面升入大殿的階梯。

龍尾道分為三層,兩旁有青石扶欄,上層扶欄鏤刻螭頭圖案,中下層扶欄鏤刻蓮花圖案,扶欄之上有各類石刻神獸獸頭。

初來含元殿時,泉文生和高玉琪驚嘆於大唐國威之煊赫,器物建築之磅礴華美,卻對大唐朝廷勞民傷財嗤之以鼻。

而今再返含元殿時,見證了廣場事件靺鞨的悲慘遭遇,泉文生第一次對大唐升起了三分敬畏。

如今高句麗也被大唐的血盆巨口咬上,泉文生再看巍巍含元殿氣象萬千,卻是如同踏足閻羅殿。

平地起樓高達數丈的正殿,如同吃人不吐骨頭的鬼門關。

龍尾道下首,碩大的無頭鬥牛仍舊端然矗立,李世民下令永遠保留這一頭別緻的鬥牛,以彰顯李泰的英武。

泉文生再看鬥牛和前方李泰的背影,隻覺自己便是巋然巨物的鬥牛,李泰已然再度揮起了無從捉摸的屠刀。

「相機行事,勿讓李泰各自擊破!」泉文生不著痕跡地靠近,輕聲而又嚴厲地提醒勿吉長興。

勿吉長興面無表情不發一言,眸光中既有不屑也有憂慮。

……

三品以下朝臣散去後,不領實差的三品勛貴也自覺離去。

來到宣政殿的,只剩下三省六部和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的主官,以及高句麗、契丹、靺鞨、奚族、室韋諸部使節。

李世民高踞龍座余怒未消道:「李道宗,現在你有話盡可道來。

朕給你一盞茶時間,若不能證明靺鞨暗認高句麗為宗主之事,臣必定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李道宗鄭重道:「事涉邦交臣怎敢胡言,靺鞨與高句麗是否暗通款曲,臣……自有分寸。

勿吉長興,老夫問你一言。

貞觀九年,爾粟末靺鞨部是否對高句麗獻上玉爪海東青三頭,並獻白牛一尾,青狼九頭,歃血為盟永尊高句麗為主?」

「嘩」

大唐重臣們聽聞此事一片嘩然,如若此事屬實,這就是粟末靺鞨與高句麗暗箱密謀,共同挑戰大唐主導的朝貢體系,性質可比勿吉回術當街殺人嚴重百倍!

李世民勃然變色,對李道宗的滿臉煞氣,盡數化作對高句麗和靺鞨的滔天煞氣。

勿吉長興臉色煞白,粟末部投獻高句麗一事及其隱秘,大唐朝廷如何會得知此事?

泉文生亦是面色難堪,此事性質及其嚴重,如若證實便實證了高句麗,準確地說是泉蓋蘇文與大唐虎口奪食搶奪藩屬的罪名。

高玉琪面色微妙,此事乃西部大臣、莫離支泉蓋蘇文背著朝廷做下,粟末靺鞨名為投獻高句麗,實則僅尊蓋蘇文號令。

高句麗朝廷對此無力干涉,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原因簡單又無奈,蓋蘇文已經掌控了全國大部的兵馬大權,鴨綠江以西、遼東的所有地盤,被蓋武文經營得鐵桶一般。

國主高建武暗恨蓋武文威勢熏天,粟末部的做法令其暗恨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如今大唐朝廷挑開此事,高玉琪雖然代表高句麗國主,免不得受此事牽累,但真正承受大唐怒火的卻是泉蓋蘇文。

高玉琪衡量之後樂見其成選擇了沉默,泉文生暗自著急,連連示意勿吉長興一定要頂住李道宗的壓力,咬死不能鬆口。

內中門道當事三方各有心思,勿吉長興心思電轉,而後斷然否認道:「絕無此事!

江夏王殿下不知從何處聽得此等風言風語?

我粟末靺鞨自貞觀五年入貢大唐以來,有且僅奉大唐為宗主之國。

此事鴻臚寺、禮部當有我靺鞨入貢典錄為證,唯望天朝明察,還我靺鞨之清名!」

李道宗不置可否,又對高玉琪道:「高句麗使節,老夫亦有一言相詢。

貞觀九年,高句麗以鑌鐵刀三千口,弓弩五千副,箭矢十萬援助粟末靺鞨。

貞觀十一年,高句麗輸粟末部糧十二萬石,騾馬九千三百六十四頭。

貞觀十四年,粟末部選妍麗女子十八人遣高句麗,高句麗盡數笑納,並賜粟末部『忠義節臣』匾……

以上諸事,是否屬實?」

這位平時一團和氣,幾乎快要讓人忘記曾是百戰名將的禮部尚書,此時應接不暇地拋出一顆又一顆重磅炸彈,徹底掀翻宣政殿所有人的三觀。

高句麗素懷不恭人所共知,但肆意妄為挖大唐牆腳摻沙子到如此地步,依舊讓大唐朝臣震駭不已。

此事如果屬實,那麼大唐發動征討高句麗之戰就迫在眉睫!

如若高句麗犯下如此嚴重的罪行而大唐無動於衷,則大唐構建的天下一同朝貢體繫世界觀,立即就會轟然崩塌。

從此以後大唐藩屬將會群起效仿,非但新近征服根基威固的西域會烽煙四起,已被大唐打垮,部族盡數南遷的東突厥也會掀起復國熱潮!

………………………………………………………………………………

3000大章奉上,求收藏和評論、求推薦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