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泰的大唐》第七十九章 禽獸人行國士無雙
勿吉長興被這個問題愣住了,這是怎樣的傻帽問題。

勿吉回術乃是靺鞨少族長,更是出使大唐的使節成員。

戲主楊三的身份與勿吉回術的地位猶如雲泥之別,這是現場所有人的共識。

不光是靺鞨、契丹、奚族、室韋人的共識,這同樣是大唐朝臣乃至在場百姓的共識。

蠻族信奉武力,階級分明比之中原更甚百倍。

大唐亦是門閥時代,身份高低在每一個人出生那一刻已經打上烙印無從更改。

以房玄齡等重臣為例,其聯姻首選對象是五姓七望而非皇室,門戶高低身份之別的觀念可見一般。

勿吉回術雖是異族,卻是不折不扣的靺鞨貴族。

戲主楊三,戲子而已,地道的下三濫之流。

此前無論較量如何激烈,勿吉長興從未失態,與李泰有來有往不落下風。

此時聽得李泰將勿吉回術與一個戲主相提並論,進而比較孰貴孰賤……

這讓勿吉長興感到奇恥大辱,他暴怒道:「魏王!

你可以潑汙舍弟,可以無視靺鞨!

可你將回術與一個卑賤如塵泥的戲子相提並論,這是對回術,也是對靺鞨莫大的侮辱!

漢人有句老話『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今日你謀劃的對象是長興,你有何奇招謀略儘管使來,長興不會皺一皺眉頭。

你將回術侮辱成狗一樣的東西,長興……縱然萬死也不答應!」

楊三低下了頭渾身發抖,李泰鐵青著臉看著勿吉長興道:「所以,你的答案是勿吉回術更加高貴,楊三便是死不足惜的賤民?」

「此乃天地至理世間公論,魏王何必明知故問?」勿吉長興一臉不屑憤恨。

「公論你娘個囊球!

勿吉回術卑鄙無恥賤格下流,有什麼資格與楊三相提並論?

在孤看來,楊三雖為小民卻有傲骨,勿吉回術雖為靺鞨少主卻卑賤如同豬狗!

將勿吉回術與楊三並論,也不怕汙了楊三清名?」

李泰石破天驚地爆粗口,公然侮辱勿吉回術豬狗不如,朱雀大街之上所有人等無不色變。

契丹、奚族使節,甚至忽裡歹面色亦是尷尬又難堪。

魏王一句話將勿吉回術貶得低賤不堪,他們與回術同為胡族,李泰的話在他們聽來無異於指著和尚罵禿驢。

長孫無忌急道:「青雀此言大是不妥,各族使節齊聚一堂,雖然利益不同立場有異,可畢竟胡人同氣連枝,這一句話可是將各族盡皆開罪。

大唐雖然不懼,又是何苦來哉?」

其餘魏徵、褚遂良、李勣等人皆是面有憂色,唯獨侯君集面色戲謔事不關己,眸子深處暗藏得色。

勿吉長興氣得瑟瑟發抖,他憤然指著李泰半晌難發一言。

李世民沉聲道:「李泰!

各族使節和滿朝文武皆在,百姓們上萬雙眼睛看著,休得放肆!」

李泰一一掃過各人,將各自反應暗暗記下,而後躬身道:「父皇,兒臣此言有理有據並非放肆。

勿吉回術身為靺鞨少主,自當明白入鄉隨俗的道理。

楊三是皮影戲主,演繹皮影戲自是言辭誇張方能引人入勝。

其在戲文中提及兒臣一刀斬斷鬥牛頭顱時言及飛沙走石雷鳴電閃,更稱父皇以真龍天子之身引雷霆入體拯救了長安城。

這一段戲文,觀者愛聽多多賞錢,與勿吉回術何乾?

此僚不分青紅皂白出口痛罵楊三,而後出言羞辱兒臣,直斥大唐算不得天朝上國。

跋扈肆意全無教養,與禽獸何異?

在遭到楊三嚴詞反駁後惱羞成怒,悍然拔刀要斬殺楊三。

侍其武勇屠戮手無寸鐵的百姓,性情兇狠惡毒勝似豺狼!

以此觀之,兒臣罵其豬狗不如可有不妥?」

他一把緩緩將楊三推到前面,讓各族使節和朝臣能夠看清楊三,慨然道:「父皇,諸位臣工,你們可都看清了,這是一張平凡的面龐。

可楊三平凡面龐之下,卻蘊著大唐最可寶貴的品德。」

說罷他走到楊三面前躬身一禮,在皇帝和朝臣、使節驚異的眼神和百姓們驚呼聲中,他托起惶恐欲跪的楊三,讚賞道:「楊班主莫慌,孤這一禮你當受得!

父皇,兒臣以親王之身與楊三施禮,興許有人會罵兒臣尊卑倒懸紊亂綱常。

但兒臣認為楊三受此一禮當之無愧。」

李世民皺眉道:「此言怎講?」

老李雖然發表過流傳千古的水舟之論,乃歷代皇帝中少有清醒認識百姓和政權之辯證關係者。

但究其根本,他的認識仍是從維護統治出發,期望封建國家官僚階級從上到下對百姓的剝削應該有度。

如此才能維護王朝統治長久平穩,其並非真心尊重百姓。

李泰對楊三施禮的舉動顛覆了統治階級的認知,如果李泰不能說服皇帝和朝臣,那麼即使他貴為親王,也會被各方勢力視為異類。

「父皇明鑒,楊三操弄皮影戲維持生計,若倫綱常禮教,戲主乃是十足低賤行業。

他卑微地生活在長安城,既非顯貴也非府兵,大唐的榮耀恥辱與他毫無關係,若是有人糟蹋大唐,他並無義務維護大唐尊嚴。」

說著話他讚賞地一拍楊三肩膀:「可就是這個卑微的戲主楊三,他在勿吉回術出言不遜羞辱大唐之時,能夠大義凜然嚴詞駁斥。

哪怕面對勿吉回術屠刀加身,他猶自毫不退縮,用生命維護大唐之風骨!」

楊三紅了眼圈,李泰嘆道:「我們試想一番,勿吉回術起初呵斥痛罵楊三,其目的是為了羞辱兒臣以及挑釁大唐,這個時候楊三本可唯唯諾諾扮作耳聾口啞。

其後勿吉回術拔刀行兇之時,楊三也大可屈膝磕頭討饒求活。

兩個時機兩次機會,只要楊三受得一時之氣忍得一時之恥,勿吉回術大概就不會逞兇殺人。

父皇,您和諸位臣工看見的是兒臣為了楊三興師動眾大動乾戈,兒臣卻從楊三身上看到大唐令萬邦稱臣四夷賓服的根基。」

他感慨道:「父皇誠然是千古一帝之雄主,凌煙二十四臣亦是一時豪傑流芳千古。

但父皇和凌煙功臣的偉業背後,卻是千千萬萬個楊三這般傲骨凌然的升鬥小民,為了大唐盛世默默付出不及犧牲。

若無小民的付出,便無今日的貞觀之治!」

李泰一番小民與朝廷的分析淺顯直白又直指人心,李世民和眾臣聳然動容。

歷史史觀向來有英雄倫和平民論,老李和朝臣毫無疑問是英雄論的堅定擁泵,而李泰今日一席話卻是振聾發聵的平民論。

李世民回味之餘,雖然不盡贊同李泰的觀點,卻不得不承認這一番道理比他的水舟之論更加充實,也更加鞭辟入裏入腦入心。

「青雀兒,朝廷和百姓的關係,你竟然看得如此透徹。

若我大唐朝野能秉持這一番道理治理大唐,大唐何愁不能治隆兩漢遠邁周秦。

朕……很欣慰!」

李世民感慨又有所悟地點頭讚歎。

李泰正色道:「父皇謬讚兒臣愧不敢當。

大唐以德威廣布四海,德在武威之上!

勿吉回術恃其橫勇無辜加害我大唐百姓,此失德無義之舉,縱為一族之少主外邦之使節,亦不過禽獸人行耳!

楊三面臨屠刀加身毫不退縮,拚死守護大唐威儀,德行兼備不失大義,雖是戲主操持賤業,亦不失國士之風也!」

然後他看著勿吉長興冷冷道:「楊三德行強勝勿吉回術百倍,孤贊楊三為義士,德行高貴,痛罵回術豬狗不如卑賤下流,可有不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